02.26 市值70億!良品鋪子上市,風投女王一筆賺了45倍

吃貨們再次撐起了一個IPO。

市值70億!良品鋪子上市,風投女王一筆賺了45倍


2月24日消息,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今日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高端零食第一股,這也是上交所首家舉辦網絡上市儀式企業。上午9:30開盤,良品鋪子股價17.14元/股,上漲44.03%至漲停,總市值68.7億元。


市值70億!良品鋪子上市,風投女王一筆賺了45倍


從湖北一家30平米的小店到全國擁有2300多家門店,從初創時的入不敷出到一年賣出60億元,良品鋪子踏準中國零食市場大爆發的黃金十年,成就了一段傳奇創業史。眼下疫情肆虐,這家武漢本土企業不僅奮戰在抗疫一線、排除萬難提前復工,還按原計劃掛牌上市,實屬不易。

良品鋪子背後,站著兩家顯赫的投資機構——今日資本和高瓴資本。值得一提的是,良品鋪子是今日資本繼三隻松鼠後,半年內在零食這一細分市場收穫的第二個IPO。徐新在致辭上表示,將一個互聯網零售品牌能做到行業第一、基業長青的真理就是“控貨、控店、控心智”,而良品鋪子在這三方面均成功實現了全面的掌控。

而高瓴資本合夥人曹偉向投資界回憶,“當我們2016年首次接觸良品鋪子團隊時,突然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在行業理解和模式研究上,高瓴與良品團隊有很多共鳴。”當初在良品鋪子身上投資近8億的高瓴資本,也成為最大贏家之一。


14年傳奇創業史:

從30平米小店到2300多家連鎖店


良品鋪子創立於2006年,當時的中國零食市場,還沒有三隻松鼠,百草味也還未曾搭上互聯網電商的快車道,而鹽津鋪子,也不過初具雛形而已。


彼時的楊紅春剛過而立之年,原本擁有著一份年薪30萬的優質工作,卻因為一個創業念頭的萌生,辭掉了工作,變賣了房產,開啟了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零食創業“豪賭”。


創立之初,良品鋪子不過是一家30平米的小店——四個員工、老闆楊紅春親自站臺。由於與雜貨店幾乎無異,良品鋪子起初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特別關注,以至於常常入不敷出,營業額也只夠勉強維持房租。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約2個月之久,楊紅春才通過一場自創的“核桃節”突破冰點。2006年國慶期間,楊紅春以全國各地16個品種的核桃作為主打產品,不惜血本請顧客免費試吃,這對於當時捉襟見肘的良品鋪子而言成本投入並不小,但為了實現初步獲客,楊紅春不得不孤注一擲。


所幸楊紅春賭贏了,良品鋪子的零食通過核桃節的免費試吃獲得了一眾消費者的認可,一個月後,良品鋪子開始保本,一年後,6家門店先後落地,不過三年,門店便擴展至88家。


步入正軌後的良品鋪子隨即開始了不斷的改造升級,從不惜投入當時的全部利潤進行店面升級,到啟用“良品鋪子”這一品牌名稱開始包裝升級、品牌升級,良品鋪子逐漸從一家雜貨店式的零食小店晉升為湖北當地小有名氣的零食品牌。2012年,乘著互聯網的東風,良品鋪子做起了電商,並逐漸擴展為平臺電商、社交電商、App客戶端全渠道銷售,

短短三年就實現了線上線下共計45億元的銷售額突破。


2015年,良品鋪子特別贊助了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開始攻入全國市場,隨著節目的熱播,良品鋪子的知名度迅速打響,從一個區域性品牌到如今的全國性品牌,這是一次不得不提的里程碑式跨越。


2006年到2016年,是中國零食市場大爆發的“黃金十年”,據商務部發布的《零食報告》顯示,這十年間,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4200多億激增至22000多億人民幣,增幅高達422.51%,年複合增長率為17.98%。


市值70億!良品鋪子上市,風投女王一筆賺了45倍


也恰好在這10年裡,良品鋪子每一步都似“豪賭”一般,決絕而正確的踩在了關鍵時間點上,伴隨著中國零食行業的大爆發,從一家30平米的門店成長為擁有2000多家連鎖的知名品牌,從初創時的入不敷出,到2016年淨利潤破億,總營收高達42億人民幣。及至2019年,良品鋪子開啟高端路線試圖打造差異化競爭,僅上半年營收就高達35億人民幣,淨利潤超2億,超過2016年全年總和。


今日資本、高瓴坐鎮,

徐新一筆投資賺了45倍


良品鋪子IPO,頗受關注的還有背後站著的兩家顯赫投資機構——今日資本和清科母基金所投子基金高瓴資本。


2010年12月,當良品鋪子首次進行股權轉讓和增資時,今日資本即以5100萬元入股,獲得近30%的股份。之後,良品鋪子便開始謀劃上市。


2014年,良品鋪子設立了8家BVI公司,搭建“紅籌架構”試圖赴港上市,然而中途停止,不得不拆除紅籌架構,轉向A股。不過,據良品鋪子內部人士透露,這其實是在綜合考慮港股市場後自己主動終止上市進程的選擇。


2017年9月,良品鋪子提交招股書前夕,引入另一個重量級股東—高瓴資本。今日資本將5.26%的股權,以3.1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香港高瓴;與此同時,珠海高瓴以1.89億從寧波軍龍手中拿下全部3.16%股權。12月,寧波高瓴、珠海高瓴分別以1.8億、1.36億認繳新增股本。


根據招股書,IPO之前,除實際控制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外,今日資本持有33.75%位列第二大股東,高瓴持股13%是第三大股東。


市值70億!良品鋪子上市,風投女王一筆賺了45倍


值得一提的是,良品鋪子是今日資本半年內在零食這一細分市場拿下的第二個IPO。2019年7月,三隻松鼠成功上市,開盤首日暴漲44%,為今日資本帶來了數十倍的回報。如今,徐新在良品鋪子身上總投入5100萬元,僅向高瓴轉讓部分股權就不僅收回全部投資,還淨賺2.5億。

按照市值計算,今日資本一個項目浮盈45倍。


一直以來,休閒食品都是一個規模巨大、競爭激烈、品牌分散的行業。在這個領域,企業做大做強的門檻非常高,要做出口碑和特點、成為行業領軍品牌更是難上加難。實際上,在投資良品鋪子之前,高瓴已經研究關注休閒食品市場很長時間。


高瓴資本合夥人曹偉向投資界(ID:pedaily2012)回憶,“當我們2016年首次接觸良品鋪子團隊時,突然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在行業理解和模式研究上,高瓴與良品團隊有很多共鳴:良品鋪子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銷售模式將消費場景觸達最大化,而其獨特的‘端到端’的全價值鏈既可以從源頭上保證品質,亦可直接傾聽消費者的聲音與訴求,使得全價值鏈的彈性和靈活度很大。”


在高瓴資本投資團隊看來,良品鋪子十幾年來吃透了零食的整個價值鏈條,建立了強大的競爭優勢。這家公司同時融合了品牌和零售兩種模式的優勢:

唯有通過零售直面客戶才可以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而品牌力則讓良品鋪子牢固抓住用戶心智,穩居全渠道休閒食品的龍頭位置。


作為良品鋪子的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也曾點評良品鋪子的發展模式:“良品鋪子為什麼賣得好?就是有體驗、有人文。我們2010年投資良品鋪子的時候,它做2個億,2016年做了45億,每次去他們那裡開年會,都會收穫很多,他們給店主的政策是掌櫃承包責任制,所以,只要有最後一個顧客,店主就不下班。”


零食企業扎堆IPO

中國吃貨們撐起的萬億市場


2019年,被稱為零食企業的上市元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零食企業的節奏,即便是“國產休閒零售三巨頭”三隻松鼠、百草味和良品鋪子也不例外。


去年7月上市的三隻松鼠,春節後一週在天貓平臺的銷售額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比減少53.41%。因疫情影響,三隻松鼠一度關停了80%的物流倉配。


作為武漢本土企業的周黑鴨,其“翻身計劃”也因疫情徹底打亂。去年11月,一向堅持直營的周黑鴨宣佈開放特許經營模式,試圖挽救其淨利潤持續大幅下滑的狀態。然而轉機未至、疫情先到,周黑鴨約1000家門店暫時停業,佔比達80%。


無獨有偶。同樣作為武漢零食企業的良品鋪子,所受衝擊也不可小覷。據瞭解,良品鋪子從大年初一到初六暫時關停了湖北省內800多家門店。其他各省正常開門的1400多家門店,在疫情的影響下也面臨客流大幅下降的挑戰。這無疑影響重大,畢竟良品55%的業務都由線下門店貢獻。


但相對而言,疫情對其線上渠道並未造成較大沖擊,在春節前後三週的時間裡,良品鋪子在天貓平臺的銷售總額同比僅減少了6.57%,而在京東平臺的銷售額增速則分別高達109.80%、229.43%和290.26%。


幾天前的上市路演中,良品鋪子董事長楊紅春曾自信地表示“現金流良好、備貨充足”,疫情不會對長期發展產生影響,也不會調低2020年、2021年的經營目標。良品鋪子在疫情下仍然順利敲鐘,隱隱驗證了高瓴資本的那句話:“要想成為一家行業領軍企業,只靠商業模式創新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團隊、組織、體系和文化。”

高瓴資本向投資界重點強調了良品鋪子整個公司經營體系的高效和統一,“這一點對於擁有2000餘家零售門店的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良品的線下門店給人營造了一種‘零食的海洋’沉浸感,讓消費者很有購買慾望,但其實這種精細化的‘顆粒度’門店管理運營難度非常高,是強大的信息系統、銷售預測體系以及類似‘小組制’的員工激勵體系在背後發揮作用。這種體系化能力其實特別能反映做零售生意的功底,也深刻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潛力。”曹偉說。

經此一“疫”,良品鋪子的體系化能力從線下延伸至線上,護城河也越拓越寬。現如今,隨著疫情的好轉,眾多企業正慢慢重回正軌,截至2月19日,良品鋪子已有6個倉恢復運營,2012家門店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