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代未出嫁女子是閨房女,天天待在閣樓,會不會身體素質不好?

餘兒談歷史


我國古代對於女子的束縛是有很多規矩的,比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從行動和思想上對女子進行束縛。

唐代白居易的詩裡寫,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古人把女兒都養在深閨。

在古代女孩子稍微長大了些,就不會讓她老是往外跑,因為過去的觀念認為女孩子在外跑拋露面不太好。

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在家會做些家務,比如做飯,織布、刺繡,針線活,這些在古代都是評判一個女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有這些家務活的勞動,也可以鍛鍊身體素質。

大戶人家的女孩子,被稱為大家閨秀,她們有自己的閨閣,家裡有園子,日常起居都有丫鬟伺候。

大戶人家的女子自然不用為生計發愁,也不用去做粗活,但她們要學會更高級的技能。比如,琴棋書畫,知書達理,天氣好的時候也會去放紙鳶,盪鞦韆。這些活動也可以起到鍛鍊作用。所以也不會身體素質不好。







閒畫曉說


先說普通人家的“閨房女”,他們在家中幹什麼呢?

要知道,家務勞動的工作量古代要比現代繁重一百倍的,衣服鞋帽,紡線織布,一針一線,兩餐飲食,家禽餵養,室內廚房,衛生養護,麻煩的很,一遍又一遍的,幹不完的活計。

如果真的幹完了,請坐到織布機前織布,布匹是貨幣!織的多少可以賣出去多少。

在古代,任何一個幸福祥和的家庭,家中女子們必須是最早起床,最晚睡覺的。

小小的女孩兒從7、8歲開始就要跟著母親學習家務勞動,要知道學不會女紅可是嫁不出去的。

男耕女織嘛!會耕地的男人不會娶不會織布的女子的。

看題主的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擔心古代閨房女太閒而身體不好,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如果真發生了身體素質不好這種事情,大概率也是“勞累而致”。

再說大戶人家的閨房女。

既然都有閣樓了,應該是大家閨秀,大家閨秀也要學女紅的,在古代,一個女子不會做女紅是沒有辦法活人的。

如果家庭再富一點,王侯鉅富之家,女孩子們學習女紅之外,肯定要學習文化知識,琴棋書畫的。

王侯鉅富之家的女人嫁人也大概率是巨室大家呀!去巨室大家裡面做女主人缺乏文化知識和藝術涵養是不可以的。

有一句話叫做——學無止境,學習這種事情可以學習一輩子的,學會了吟詩作畫,讀書思考,人也就不悶了。

身體素質怎麼會不好呢?

有些家主治家比較“嚴謹”,遵循“女子無才便是德”,不准許自己的女孩子讀書識字太多,他們怎麼辦呢?

依然是讓“閨房女”做女紅——或者織布,或者繡花,都是可以賣錢的。


在筆者小的時候,每逢農閒,村中老少婦女,姑娘閨女人人都在納鞋底,繡鞋幫,織毛衣,做三餐。

還真的不似現在的姑娘婦女們天天的逛超市,玩手機。


葭明通半瓶歷史


很多人看過《慶餘年》了吧?咱們從“雞腿姑娘”的角度聊聊,大家就知道了。

(《慶餘年》中的林婉兒)

第一女主林婉兒就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一出場就告訴我們她的身體不好——肺癆,而且都咳血了。

很多古裝電視劇都喜歡這麼演,女主柔弱多病,經常咳嗽。某一天拿個白手絹一捂嘴,咳血了,這就意味著離死不遠了。這是什麼病呢?現在大家都知道,肺結核。

就算是擱到現在,肺結核這種傳染病,也是很可怕的。那個時代的人,得了之後更不用說了,等死。所以林婉兒得了肺結核,按照現實情況的話,發展到咳血也就吃不了幾次雞腿了。

肺癆,《紅樓夢》中第一女主林黛玉,也是這種病。《茶花女》中的女主瑪格麗特,也是肺結核。著名的作曲家肖邦、作家契訶夫、作家卡夫卡、劇作家席勒、詩人雪萊、詩人濟慈……一大堆人都是死於肺結核,和林婉兒一個病。

按理說,作為傳染病,得病的人應該很多啊。為啥《慶餘年》林婉兒得病,整天跟她一起近距離接觸的範閒、葉靈兒,一直都活蹦亂跳的?《紅樓夢》就更不用說了,也沒見到大規模的傳染情況。


所以,我們回到題目本身,身體素質。

(肖邦)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病,一時半會兒死不了,慢慢耗。另外,並非每個感染結核桿菌的人都會發病,身體素質好的人,居所通風多鍛鍊,一般沒啥症狀。所以,那些身體素質不好的,容易發病,容易咳血而死。

比如19世紀的歐洲,肺結核就很流行。1815年,醫生托馬斯·揚估算:“這種疾病極為常見,歐洲大約四分之一的人被肺結核過早奪去生命。”(資料源於《企鵝歐洲史7》)為啥這麼誇張呢?因為當時的歐洲工業化進程加快,大城市極度擁擠,空氣骯髒,大多數的底層工人營養條件差,感染了就只能等死。

那些因肺結核去世的作家和作曲家,廢寢忘食的工作,缺乏鍛鍊和休息,身體素質也很差。比如作曲家肖邦,在當時也被稱為“弱不禁風”的藝術家。他在去世前兩年,不停的譜寫樂曲,連他的學生都驚訝不已。


所以,身體素質不好,很容易感染肺結核,很容易發展成“不治之症”。

(《慶餘年》葉靈兒)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那些整天待在閨閣當中的女子,會不會身體素質不好?當然了,不然為啥文人筆記中的肺癆,這麼喜歡纏上林黛玉那樣的女子?

任何人整天憋在屋子裡,都容易體質不好,那些閨閣女子的娛樂項目大多都是女紅,有些認字的可能會看看《列女傳》——宣傳女子貞節觀,動不動就殉夫,就孤獨終生,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整天在閨閣中的女子,確實身體素質不好,就像林婉兒一樣。

但是,那些都是大門大戶家的女子,大多數普通人家,沒那個條件讓你整天閒著。女孩子該幹活還是要幹活,哪怕不出門,也要看家護院,洗衣服做飯啥的。

像葉靈兒那種,整天蹦蹦跳跳的,再或者農家女孩,整天忙活,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


七追風


古代未出嫁女子是閨房女,天天待在閣樓,會身體素質不好嗎?我給的答案是否定的。

1、並不是天天呆閣樓裡,而是快要出嫁的那幾年來客人的時候才會上閣樓躲避一下,給人神秘感,大家閨秀的感覺;

2、待閨房裡也是有事情要做的,學一些知書達理的知識,比如琴棋書畫、女紅(指做衣服、刺繡等針線活)等等,雖不是大的體力運動但和一些文人雅士的運動量也是差不多的;

3、平時也會像如今的人們一樣,約幾個好友一起玩紙牌或麻將,聊一些家長裡短等。心情保持愉悅,經常笑的話也是一種運動。

所以所謂的閨房女,天天待在閣樓,只是片面理解,除了極少數人會真的天天待閣樓裡,大部分人其實和正常人也是相差不多的。


銳眼視界觀


應該是有個因果關係的。因為天天在樓上,不能下樓鍛鍊,所以身體素質不會好。

山西南部的明清“大院”很多,也保留了一些“繡樓”。我曾經過去王家大院的繡樓,是磚制的樓梯(據說還是木製的),窄到兩人不能並立的程度。如果一人要上樓,一人要下樓,必須兩人同時側身、一人止步,才能通過。所以景點規定單行,以避免麻煩和可能出現的危險。

古代的女子是纏足的,風擺楊柳。行動必須要靠丫鬟的攙扶。但是這樣的樓梯,又不允許兩個人攙扶而行。何況大戶人家的丫鬟,有的也是要纏足的。所以一旦上了樓,下樓就是非常困難的事。

當然不是絕足不下樓。遇到年節慶典的時候,還是要下來給長輩行禮如儀的。

也不是從小就得住在樓上。一般而言,是從訂婚起——不是指腹為婚的訂婚,是從放“大定”起,也就是進入婚禮的籌備階段開始,少女就要住在繡樓上。一般要住一兩年。所以《紅樓夢》裡迎春當年訂婚,當年出嫁,被稱為“娶親的日子甚急,不過今年就要過門的”。

這段時間,準新娘有大量的女工要做,自己的嫁衣,床品,給婆家上下人等長輩晚輩的禮品。工作量大,時間緊張,恐怕也沒有太多空閒下樓溜達。


棲鴻看紅樓


說到閨女兒,自然腦海裡常有這一個印象:父親大聲叫喚:“閨女兒(小玉),給王公子泡茶。”“哎——”一個嬌滴滴的聲音應和著。過了一小會兒,香噴噴的茶端上來了。王公子,慌忙起身,“多謝姑娘。”然後,小玉羞羞的看了王公子一眼,躲到閨房裡去了。這是小家碧玉,溫婉可人型的女孩兒,古代百姓人家的未嫁女子多半是這個樣子的。官宦人家,富家女子,公主,就是另外一副樣子咯,多半有些刁蠻之氣的。經常是給公子哥兒,出些難題的,比如,蘇小妹給秦少游出對:閉門推出窗前月。請問君友,若穿越到古代去,你能對付得了這些刁蠻任性的公主嗎?[呲牙]

中國古代女孩,真真正正可愛,不說溫婉可人的,刁蠻的也不是一味的刁蠻,只要你有足夠的才氣、實力,你還是可以降伏她們的。不像現在,物質女、心機女、刁蠻女多得很啊,她們可不會對你“公子”有絲毫的敬畏。為何,女孩兒朝女漢子方向狂飆突進?社會進步了,女子從儒家規定的的枷鎖裡解放出來了。三從四德——男女平等,所以公主女越來越多咯,有公主病的女孩也越來越多咯。本來這很好,三從四德我們必須拋棄,但是傳統的優秀的方面是可以繼承的,比如加強內涵修養。要知道,有幾分才,就有幾分氣。你的刁蠻霸氣要建立的學識、修養等實力的基礎上,否則你的刁蠻任性就是淺薄可笑了。

古代未出閣女子,呆在閣樓,身體素質會不會不好?我們多慮了,她們不怎麼運動,還有繡花織布,各種家務呢,總比我們一整天抱著個手機好,總比我們閒逛、打牌好,總比我們車來車去多走幾步路。



劍氣如霜武哥


還有古代孩子特別多,兄弟姐妹在一起也是玩伴,女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還有織布的手藝,也是要學的。

古代的大戶人家也會聘請教書先生,到家了教他們學習。





緣定終生24


那該是大家閨秀的作派,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錦衣玉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諸事有下人侍候著!要不咋有"弱不禁風“一說呢!

至於小家碧玉嘛!該幹啥幹啥,雖不象現代女性拋頭露面,一樣工作養家,但家務針線也是必然做的。


兵山一角C


明代以前,社會也是挺開放的,不會出現你所問的問題。尤其唐代,根據唐朝女人的服飾,頸下至胸上大部分裸露可知,女人沒有收到多少思想束縛,而且史書記載:很多兄死,弟娶之。可見一斑。

你所說的情況出現在宋元時期,程朱理論建立以後。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儒家派,在已有的儒家思想基礎上從新加上了條條框框:三綱五常,婦女不改嫁,為了不讓婦女拋頭露面而提倡裹腳,未出嫁女子待自閨閣,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些女子不是身體素質不好,也不會身體不好,在自家院子裡還是可以溜達的,只是不能出大門,是思想的牢籠把她們關起來了。


新說點評


導讀:

未出嫁女子叫待字閨中。閨中少女不知愁,女工女紅讀書聲。其實,在古代,閣樓只是一種象徵。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中生活那也是一種片面的感知。巾幗不讓鬚眉,花木蘭代父從軍,謝道韞學富五車。其實,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不會影響身心健康。

一、入私學勤於讀書修智慧

一般富裕家,不會忽視女兒的讀書求學。著名的《祝英臺與梁山伯》,祝英臺是女兒,祝家為了給女兒提供讀書學習的機會,讓祝英臺女扮男裝,進入私家學堂和男孩子一起同室讀書。

二、精於女工苦練技藝

花木蘭未從軍前,在家勤學織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說的就是木蘭織布的情景。《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更是厲害“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六歲前就會織布、裁衣、會樂器,能讀詩。可謂樣樣精通,多才多藝。

三、習武藝拳打南山虎

古代女子未出嫁前,在家拜師學藝的很多。南拳、北腿,陳家溝太極拳,梅花樁等都是女子習武健身的主要內容。有些女子系門裡出身,跟著父輩或兄弟習武,騎馬射箭,百步穿楊,箭不虛發。有的外出拜名師學武,應該說,古代身懷絕技的女子不少。比如,穆柯寨穆桂英,那可是巾幗英雄。“穆桂英掛帥”“穆桂英陣陣到”一點也不虛傳。

結語:

對待古代女子的閨中生活,要全面系統的看。古代女子教育很受重視,一般都是多才多藝。才貌雙全、能文能武的才女型人物,更是層出不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