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说:“通常,当人们无法控制自己时,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地去控制外在的一切。”

在爱情中常有这样的人:他会为你淋雨,会站在你家楼下等你半宿,当你回消息迟了,他会对你开启夺命连环call模式,他还喜欢用分手来要挟你,一旦不顺心思了,他就会用发脾气或者冷暴力的方式,逼你不得不去哄他。

或许被爱情蒙住双眼的你,会觉得这样的恋人很可爱,认为他发脾气或者冷暴力是爱你的表现。确实,有的人习惯控制他人,而有的人又喜欢受控于他人,因此两个人的关系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但是,如果一方不想再被控制了,那么这个关系很快就会破裂。电影《消失的爱人》就是这样一部,因为一方不想再被控制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悬疑惊悚片,影片讲述了一对恩爱的夫妻,突然有一天妻子消失了,种种线索表明,是丈夫杀害了妻子。当丈夫被推到风口浪尖时才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妻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消失的爱人”有多层意思,从字面上看,是指剧中的失踪案,另一层是指女主艾米和男主尼克之间的爱人关系,而现有的影评也多从婚姻生活的角度来阐述。

在我看来,“消失的爱人”还有一层寓意,是从角色的个人角度出发,为什么曾经如此相爱的两个人,会渐行渐远,最后走向离婚的边缘,在心理学层面上有哪些借鉴意义。今天我就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为什么女主艾米会渴望控制他人,控制欲过强有哪些危害,该如何解决自己的控制欲过强问题。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一、为什么艾米会渴望控制他人,在关系中喜欢占据主导地位?

女主艾米在八年前有过一段恋情,对方叫汤米。艾米,聪明,漂亮,博览群书,还有20岁脱衣舞娘的妖娆身材,可近乎完美的艾米竟然没有男朋友,尽管感觉不太对,但汤米仍然被艾米吸引。

在交往过程中,汤米慢慢发现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并不是个独立的人,而是艾米的附属物,在艾米眼里,汤米就是自己的一件东西。比如,买条领带要来来回回去20次,这个反常的表现让汤米开始躲着艾米。

一天晚上,艾米带了一瓶威士忌和汤米喜欢乐队的盗版碟来找汤米,不到两分钟,艾米就脱了汤米的裤子。第二天早上警察来了,艾米称自己被强奸,经调查,艾米身体里确实有汤米的精液,并且手腕上还有被捆的痕迹。

其实,这一切都是艾米精心策划的,仅仅是因为汤米不肯带她挑选的领带,而领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她“被强奸”的“凶器”。

影片中另一个控制欲的代表人物是富二代科林斯,在跟艾米分手后,科林斯曾经跟踪她,威胁她,并且试图在她床上自杀,最后被收容治疗。

不难发现,当控制欲强的人失去控制权时,他们就会走极端,甚至不惜伤害自己来获得控制,利用道德绑架来束缚对方。然而,艾米更疯狂,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他人。得不到,就毁灭。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为什么艾米渴望控制别人?是因为艾米小的时候受到了父母的伤害,导致在过往的关系中有很大的安全感的缺失。过度的防御往往会无意识地伤害别人,因为自己不掌控绝对的主动权,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艾米出身于美国中产家庭,她是父母所著畅销书《了不起的艾米》儿童系列读物里的原型。书中的艾米是完美的、聪明的、了不起的,可现实的艾米是普通的、真实的、不完美的。艾米的爸妈把她的童年升华后兜售给读者,完全不考虑艾米的感受。中产阶级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艾米,甚至连艾米穿什么都要听妈妈的安排。

艾米父母严苛的教养方式,让艾米对自己产生了过高的期待,从而出现了强迫型人格。

对孩子严苛的父母,会在孩子达到他们的要求时露出柔软的一面,因此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你听话就是值得被爱的,不听话就不会被爱。在潜意识里,人们总是习惯于重复过往的经历,因此,艾米会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控制自己的另一半。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二、从关系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分析,控制欲过强有哪些危害。

影片《消失的爱人》中的艾米,因为失去了对丈夫尼克的控制,于是,她精心设计了一场谋杀案,让所有证据的矛头都指向尼克,让人误以为是尼克谋杀了艾米。得不到的就毁灭,是艾米从小惯用的伎俩。

我们在对艾米的所作所为感到惊悚之时,其实更应该对身边的人提起重视,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是不易察觉的控制欲狂人。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如果你的伴侣是个控制狂,那么,一旦你没有按照对方要求做的时候,对方就会大发雷霆,他会通过发脾气掌握主动权,或是通过冷暴力来控制另一半。控制欲强的伴侣还喜欢推卸责任,爱指责别人,会故意做一些让对方不舒服的事情。

如果父母是控制狂,当孩子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时,父母就会用强制的手段来威胁孩子,或是用“爱”来绑架孩子,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从而屈服于父母。

如果同事是控制狂,他可能在灵活处理事物方面的能力较低,不懂得授权,能自己干的活尽量不与他人合作,因为当同事不按照他的工作方法执行时,他就会陷入到极度的不安中。

当上司是个控制狂时,你会发现他总是想掌控一切,要求下属事无巨细地向他汇报、由他拍板做决定。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工作,由于事事都需要上司审批,员工通常会逐渐丧失掉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从关系发展层面上来说,跟控制狂在一起生活会很累,因为控制狂的双标,会导致双方没有安全感,容易让彼此陷入焦虑,会让彼此对关系的满意度降低。

从个人成长的层面上来看,控制欲过强会影响一个人的灵活性发展,他们固执,强势,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们有清晰的做事规则,他们会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他们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出现,其他人,其他声音都是错的。

他们很难正面困难,甚至会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他们喜欢推卸责任,在工作中失去控制感就会辞职,改行。他们常常完美主义,精力状态很好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的好,即使做的好,还会让自己更好,虽然很累,但他们认为是对的。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三、如何改变自己控制欲过强的问题?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无意识地重复着父母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我们最熟悉的,如果父母是控制欲强的人,孩子多半也会重复父母的过往。

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时常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关系模式,比如:

1、过度抱怨、互相指责,父母是否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2、发生争执时各说各话,不管对方在说什么,只顾表达自己,很难听见对方的意见。

3、对规则或形式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是牺牲掉效率和亲密感。比如,女生不让男生送礼物,当男生真的不送礼物时,女生就会生气,会闹。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很强时,不要回避内心的恐惧,如果你总是拒绝承认自己的某些弱点,你就很难摆脱这些弱点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

控制的初始情绪是因为曾经遭受过侵害,因为害怕产生了愤怒,愤怒让自己过度防御,而过度防御又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如何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呢?就是避免过度防御。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减少过度的自我防御:学会管理愤怒,尊重并建立边界意识。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首先,如何有效管理愤怒呢?《原生家庭》一书中对于如何有效管理愤怒,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①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感受。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只是一种感受,无关对错,是人性的一部分。

②表达出你的愤怒。比如,用力捶打枕头,对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吼叫。你必须发泄愤怒,不然无法应对它。

③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释放内心的紧张情绪。

④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愤怒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让人变得卑劣。所以不要因此自我否定。

⑤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借助愤怒,认清在亲子关系中你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接受什么。以此来帮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这样一来,你能在很大程度上,从顺从、妥协、害怕父母反对的关系模式中解放出来。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其次,尊重并建立边界意识。边界意识越弱,越容易侵犯别人的边界,从而导致自己爱控制。比如,父母过度的保护。那么如何建立个人边界呢?知乎用户KY主创在《什么是个人边界》一文中说:

①明确自己有建立个人边界的权利。建立个人边界是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只有建立起清晰而坚定的界限,别人才会尊重它们。

②分辨出哪些是你无法接受的行为。回想你经常遇到的场景,想想它们是否与个人边界相关。写下你的感受和平时的处理方法,再列出清单,思考是什么阻止了你做出行动。然后,用平和的语气写下能表明你个人边界的话,以后再次遇到这类场景时向对方表明。

③别人的需求和情绪不一定比自己的更重要。很多人会觉得,别人的需求或情绪,尤其是家人或伴侣的,比自己的需求更加重要,否则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人。道德感过高会让人焦虑。学会将自己放在首位,为自己建立边界,足够的自尊与自爱才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迁就他人。

④学会拒绝。当个人边界被冒犯时,生气是最常见的、本能的反应。生气是一种信号:说明你该采取行动了。如果你对于建立个人边界感到焦虑或愧疚,要记住的是,如果你因为担心冒犯他人,而不去表达自己的不悦,你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受到损害。表明个人界限并适当地拒绝,反而有助于关系的发展。

《消失的爱人》:一个控制狂引发的婚姻悲剧,超过30万人给出满分

总结:

两个人在恋爱时,我们可能对爱人的控制欲不会过多在意,但当两个人步入婚姻后,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因为婚姻更多的是两个家庭的细节协调。

好的婚姻,应该是能听见彼此的声音,尊重对方的意见,而不是“都听你的”。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懂得收敛自己的控制欲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