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垃圾分類後是怎麼回收處理?

恍然大悟59536950


我們都忽視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相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廢品回收站才是真正的可再利用資源的回收中心。

在垃圾分類的要求出臺之前,他們已經受到市場的調控,把回收的垃圾按照需求和價值賣給有需要的企業,賺取差額和利潤。

如果他們不擅長分類的話,就無法從混亂的垃圾堆裡拿出最有價值能賣錢的生產原料來。所以廢品回收站應該是整個垃圾回收過程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所以在此基礎上,最好能出現政府指導下的官方廢品回收站,甚至可以發揮公益性質的一方面——他們將有利的材料繼續擔負盈虧,按市場需求去調控。

如果暫時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措施,舊有的廢品回收站將按照立法和處罰規定,前期他們提高運營成本,將舊有的回收方式下產生的物品進行進一步細化分類,摒棄沒有用的垃圾留下有用的。

但其中肯定會有一些比較聰明的廢品回收站,依然只收那些已經由個體“供貨人”分類好的、能賣上價錢的垃圾種類。並可以規定撿垃圾者或者自己家送垃圾的人,必須將垃圾分類後再拿到收購站。

其實隨著垃圾分類意識的普及,可能他們的供貨質量還會有所提高。具體就看政府、回收站、個體供貨方,三方在市場上是如何博弈了。





鵬子的生活


對於垃圾分類後怎麼處理,我們先來認識下有哪幾類垃圾吧。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一般是通過綜合回收後利用,可以減少汙染,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比如,紙類,一噸廢紙經過回收利用可以生產大約850公斤的新紙,相對節約300公斤的木材,減少汙染約74%;

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葉等食品類廢物;這種一般經過生物處理後堆肥,每噸大約可產生0.3噸有機肥;

有害垃圾:包括電池、日光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都是要經過特殊安全處理的;

其他垃圾:包括磚塊、瓦片、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這些都是比較難回收處理的,一般都採用衛生填埋處理,減少對地下水源、土壤、空氣的汙染;



自從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政策出臺後,上海等地人民群眾開始學習垃圾分類放置回收,也進一步保護了環境和衛生,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垃圾分類回收放置將進入全國各地,這一個產業將會是新的創業風口,有想創業的人可以瞭解下這塊!


分享Sharing


垃圾分類是一個產業鏈,始於垃圾的產生,中間經歷垃圾分類、儲存、運輸,最終實現垃圾的再利用和無害、低害化處理。目的是物盡其用、保護環境,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垃圾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可回收: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2、廚餘(溼垃圾):廚餘垃圾(也稱溼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3、其它(幹垃圾):其他垃圾(也稱幹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果殼、塵土、食品袋(盒)。

4、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根據以上分類,不同的垃圾要實現分類收集和投放。家庭、經營單位要配備用於存放不同垃圾的垃圾箱/桶。小區垃圾儲運箱要通過不同標識、顏色或者造型區分所收集對垃圾類別。在垃圾對儲運環節尤其要注意:

1、密封、分類儲運。垃圾運輸、裝卸過程中要實現密閉化,拒絕在運輸過程中造成垃圾“跑冒滴漏”,也不能將已經分好類的垃圾混在一起儲運。

2、可以採用不同的垃圾車輛來運輸不同的垃圾,單考慮到效率和成本,更應該採用一車多類多方式,在同一垃圾運輸車上實現不同垃圾的分類運輸和裝卸。

3、加強運輸人員的專業性培訓,同時建立完善的制度,確保分類垃圾儲運的規範化。

不同分類的垃圾最終有著不同的“歸宿”。

1、可回收垃圾裡面包含大量的不同細分種類的垃圾,因此首先要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垃圾分揀、篩選。不同垃圾歸集後可以作為各種工廠的原材料進行循環使用。

2、廚餘垃圾最主要的處理方式就是製作有機肥料。

3、幹垃圾主要採取衛生填埋,同時注意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4、有害垃圾更需要專業化、集中化處理。處理手段包括填埋、焚燒、工廠提取,變廢為寶,降低對環節對危害。有害垃圾對處理過程更需要嚴格注意對環境造成對二次汙染。



青青島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垃圾垃圾隨處可見!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也是垃圾的管理管理者,首先從自我做起不亂扔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收集便於統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把有毒有害的東西區分開來處理,杜絕垃圾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回收利用,提取有用資源循環使用。減少有毒害的垃圾進入地下或空氣中,汙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氣等自然環境,最大限度地杜絕這些垃圾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保障人居住環境的清潔優美。生活垃圾分為三大類:有害垃圾、溼垃圾(有機垃圾)、幹垃圾(無機垃圾)。目前處理垃圾主要採用分類進行回收,堆肥,填埋,焚燒四類。







百科大偉


幹垃圾焚燒處理;溼垃圾堆肥有機分解成肥料再利用;可回收垃圾進行工廠加工二次利用;最後還有填埋法。


我是柳小柳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您知道這些垃圾它們到哪裡去了嗎?它們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

  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

  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汙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汙染75%,減少97%的水汙染和固體廢物。

  2、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垃圾處理的方法還大多處於傳統的堆放填埋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汙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地汙染環境。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1、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

  

  2、減少環境汙染: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

  3、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30億個,方便麵碗5—6億個,廢塑料佔生活垃圾的3—7%。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垃圾回收作為一種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回收產業正在全國產業結構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國3個城市巴爾的摩、華盛頓和里奇蒙為例,過去回收垃圾每處理1噸需要花40美圓,分類處理以後,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創造了5100個就業機會。在美國這3個城市只是很小的一個地區,其垃圾回收不僅節約了處理垃圾的費用,而且創造了5億美圓的財富。

  被稱為垃圾生產大國的美國,垃圾分類逐漸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

  政府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除了在街道兩旁設立分類垃圾桶以外,每個社區都定期派專人負責清運各戶分類出的垃圾。

  居民對政府的垃圾分類工作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這不僅表現在他們每個人對垃圾分類的知識耳熟能詳;而且,在這裡為垃圾分類處理出錢,就像為能飲用到潔淨的自來水付費一樣天經地義。

  垃圾分類不僅是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的時尚,也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趨勢。在巴西,許多社區都實行的垃圾分類,這位市長把市政大廳正門口的分類垃圾箱作為該市的榮耀。而附近的二十多個海灘,分類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菲律賓的一些地方,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為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而努力,垃圾分類是這個運動中的主要內容。

  不管窮國還是富國,垃圾分類都在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這方面曾經世界領先的中國,這好的傳統卻幾乎丟失了。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也許你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製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

  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於是我們便不再吝嗇賣破爛換回的那幾毛錢。勤儉節約,廢物利用,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卻在丟失。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從這天起開始垃圾分類。最初的分類桶是居委會成員用省下的年終獎購置的。分類後的垃圾由家委會聯繫的小販和企業來清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居民們從未中斷。

  作為民間垃圾分類的小小的火種,大乘巷居民的行動燃發了許多公民的熱情,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大學、中小學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繼進行垃圾分類嘗試。在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和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的幫助下,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們還用回收換來的錢建立了一所學校。

  市民和孩子們的行為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宣武區環衛局率先行動,於97年秋開始宣武區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試點工作。宣武區文明辦和街道以及民間組織地球村給予積極配合。

  99年4月23日,宣武區白紙坊的建功南里小區社區像過節一樣熱鬧,中國首家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正式啟動。從這天起,居民將改變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機類,無機類和棄土類分類投放,政府環衛部門改變混運的方式而分類清運,分揀和回收。它意味著在這裡丟失多年的老傳統,終於被揀了回來。

  在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有人曾經把垃圾比喻成放錯地方的資源。讓我們到宣武區再生資源分揀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應有的位置,會有什麼樣的用處?

  每天被我們丟棄的可樂瓶和被稱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屬於高分子聚合有機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話,就是200年也爛不掉,它還會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種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扔掉各種各樣的廢塑料。廢塑料處理後還可製成紐扣、筆筒等用品。廢塑料也是煉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經形象地將它們比作"二次油田"。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在回收站,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廢紙被送到這裡,包括這些不起眼的小紙片……我們知道,好的紙張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噸廢紙可再造700公斤好紙,可少砍17棵大樹,還能減少生產紙漿過程中的。

  可是由於我國廢紙的回收率還很低,只有20%左右,每年不得不大量進口廢紙 僅96年就進口廢紙137萬噸。大家也許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洋垃圾"事件,那一船就是打著進口廢紙的旗號混進來的。

  洋垃圾被趕走了,卻留下了反思,我們為什麼要從別的國家進口廢紙來做造紙的原料?為什麼我們不能最大限度的回收廢紙,而是聽任他們混在垃圾裡埋掉或者是燒掉?中國的林木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中國的江河湖泊已由於早制的汙水排放而嚴重汙染。如果按照每人每週扔掉各種廢紙平均半公斤的話,那麼僅北京一個城市一週就要扔掉廢紙6000多噸。

  中國有著回收廢品的歷史傳統,我們過去回收廢物,或許只是受貧困經濟制約的不得已的手段;在逐漸富裕的今天,我們回收廢紙,則是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所撿回來的不止是一張張的廢紙,那是我們的子孫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就連那種被成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也是可以被化害為利的。在這個不起眼的照相館,我們看到這樣的廢電池回收箱。而我們生活中用的電池,一般都含有汞或鎘等有毒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過雨水的淋溶,進入到地下水當中。

  這種汙染是很難排除,生物學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你30年才能排出一半。因此這個對人的危害特別大。廢電池裡含有多種有用的金屬礦才,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

  正因為廢電池有嚴重的危害和特別的回收價值,許多國家嚴禁它們在與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區專門有這種黃色的桶,將紐扣電池等分別投放。

  從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學生也行動起來,自發自覺地分類投放和蒐集廢電池,人民大學的青年志願者還幫助京城一家連鎖店設置了廢電池回收箱。

  作為對公民運動的積極回應,北京市環衛局成立了專門的廢電池回收點,對廢電池進行回收並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你知道什麼是生物類垃圾嗎?生物垃圾就是剩飯生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一類的廚房垃圾 。這些看似無奇的廢物可以作什麼呢,原來它們卻可以用來製造很好的有機肥料。像槐柏樹小區裡這臺大納夢生物垃圾處理機,就可以將生物垃圾烘乾,粉碎,製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

  用他們施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還挺受歡迎。生物垃圾通常佔了垃圾總量的40%,如果他們都能變成有機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場的土地,又節約運送他們的車輛和能源,還防止他們滋生蚊蠅和細菌。有關專家商量建議政府在所有的小區安裝上生物垃圾處理機並在新建小區建立處理生物垃圾的工作房。

  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看到 ,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