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能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經濟

時報時評

王南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造成了較大沖擊,病毒在亞歐局部地區的擴散也使國際金融市場這兩天出現劇烈波動。隨之一些意見提議要加大刺激力度甚至推出“四萬億”2.0版,而我們認為這些提法值得商榷。

從短期來看,疫情已經對餐飲、文旅、房地產等行業產生較大影響,製造業、供應鏈等中長期影響也正逐步顯現,相關各項指標總量肯定會受到明顯影響,但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後,恰為全年經濟活動最少的時期,近年來電子商務、網絡協同辦公等技術和模式轉型,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對疫情措施的迅猛有力,尤其是中國經濟巨大的體量、韌性和潛力,這次公共衛生災害的影響總體可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推出的應對措施,意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暢通起來,逐步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業前面;要幫扶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等;加強同經貿夥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取消高速公路收費,一些行業和地區企業的稅費金的減免緩等舉措,對於應對疫情、提振信心、確保經濟社會穩定,正在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疫情甚至局部衝突等短期事件對經濟社會的長遠影響,是經濟學教科書中一個極具有挑戰的課題。統計學意義上的結論和人類社會乃至個體心理活動的軌跡並沒有根本區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鐘擺法則仍然起作用。對此一些國際人士也看得很清楚。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就明確表示,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對經濟產生“V型影響”,這意味著經濟活動可能會出現明顯降低,然後出現快速有效的反彈。她認為,中國政府為防控疫情作出巨大努力,在財政金融領域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及時有效、適宜的。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存在問題保持清晰而理性的戰略定力至關重要。現在一些地區和行業、企業遇到了困難,尤其是房地產企業銷售數據欠佳,一些老調重彈又粉墨登場,鼓譟出臺大規模刺激計劃,甚至重新祭出靠房地產救市的老調,呼籲政府出手紓困,這是不負責任的。“大水漫灌”的嚴重後果我們已經有了深切體會,堅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堅決不能把解困突圍的希望寄託在房地產這管“興奮劑”上,堅決不能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應對災難的沉靜、刮骨療毒的堅毅、對改革和開放的執著,會給我們一個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