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中国最珍贵的东西,被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现在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众所周知,我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可以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惠及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后来还影响了西方世界文明历史进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中华文明是其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历朝历代编撰史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开始有意无意的记录某一事件,到后来直接诞生了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这说明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一直就注重对历史的传承。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史官们写下了中国最珍贵的书籍。然而,就是这些中国最珍贵的东西,曾经也被当做废纸装了一万麻袋出售,险遭受毁灭的下场。

中国最珍贵的东西,被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现在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在经济发展中,物质化的钻石黄金是世人皆爱的财宝,但是文案史料却因不可再现性的特征,也是不可估量价格的宝物。在汹涌波涛的历史中,这些宝物往往很容易遭到毁坏,当初明清内阁的档案就是一个例子。明清内阁所藏档案是当时之机密,九卿翰林部员有终身不得窥见一字者,只有内阁典籍、中书等人,因值班或职责需要才能得睹片段。故诗人阮葵生云:“故中书品秩虽卑,实可练习政体,博古通今。”

可以说紫禁城内阁中存放的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的珍贵资料文献,它的发现,和殷墟甲骨文字、敦煌藏经洞遗书以及居延汉简一起被视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很受近代历史学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动荡,就是这样一批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的档案,却被视为没有一点价值废纸,胡乱地堆在一旁,后来觉得占地方甚至准备将其烧掉。

中国最珍贵的东西,被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现在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宣统元年(1909年),晚清为整修内阁大库,决定将所存大批档案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移出库外等待焚毁。万幸当时清朝的学部参事罗振玉听说了这件事情,直觉告诉他,这些破旧的档案一定不简单,于是便对其进行了翻阅检查。果不其然,破旧的档案里存有大量明清史料、前朝孤本、清太祖到清末的内阁往来文书等重要奏摺。随后罗振玉便呈请张之洞上奏朝廷罢焚,由学部暂管,这批档案始躲过一劫。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这一万麻袋内阁大库档案又改由北洋政府接管。由于北洋政府自顾不暇,把这批文献转入了博物馆内,但是却没有派专人看守打理。而也就是这时候,有些不学无术之辈就开始动起了歪心思,知道文献珍贵的就偷出去卖,不知道的就任意毁坏,导致这些中国最珍贵的资料变得一文不值,当时很多的古董店都不收。后来北洋政府因资金缺乏,他们就直接把这批档案当成废纸卖了出去,十五万斤的资料只卖了四千银元,给纸店作为造纸原料。

中国最珍贵的东西,被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现在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当罗振玉听到该消息后,他马上打听到这批档案的下落,用自己的积蓄以两倍的价钱,把这批档案买了下来,并准备了书库储存它们。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是损失了数万件。后来罗振玉从中淘出一些珍贵秘稿史册,择其珍件汇刊成震惊国内外的《清太祖实录稿》,直到这个时候,这批明清内阁档案的珍贵才被世人所知。

此时北洋政府看到明清内阁档案颇有油水,又欲从罗手中购回这批档案,但均被罗振玉拒绝。

1924年,罗振玉因为自己财力不支,不能好好保护这些档案,所以将其转卖给大收藏家李盛铎(李盛铎曾又拿6万件送给溥仪作为礼物)。此后几经波折,最终经国家研究决定出资从李盛铎手中买下这批档案,这才让它们停止了流离失所的日子。就这样,这批档案在短短数年间几易其主,辗转损失了大半。

中国最珍贵的东西,被当废纸装了一万麻袋,现在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现如今,这些中国最珍贵的档案被妥善保存在中国历史档案馆里,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清史明史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而损失的部分内阁档案,也终将无法得到核实,许多错漏之处也无法得到纠正和弥补,因而只能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让人心痛不已。

最后我们要说,曾经被当成“废纸”贱卖的历史资料,现在我们花几十亿可能也买不回来了,那些流失在岁月中的历史,可能会成为我们永远不知道的谜团。要知道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断,文字档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记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底蕴,是我们中国最珍贵的宝藏!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再让时局动荡,让中国珍贵的东西成为纷乱时代的炮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