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在晴雪明朗的時候,人們的心裡也會有雨天。

——《雨天的書》

《雨天的書》 收錄了周作人先生很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比如《北京的茶食》、《喝茶》、《初戀》、《死之默想》、《沉默》、《山中雜信》等等。這本書裡,正如他自序所言,磨去了一身“師爺氣”,散盡了“道德家”的尖銳,看盡了三千浮華,終於發現自己極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不求王莽王安石之不近人情,獨愛陶元亮之閒情做賦。於是乎,遂以一本《雨天的書》來祭奠往昔,來日,只求我心不再粗糙與荒蕪。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外界評價周作人的性格優柔平淡甚至懦弱。這種性格使得他在處世方面竟有些糊塗,以致時常受到外界的種種詰難。面對這種突來的詰難,他無從適應,既無法將這種詰難拒之門外,又無法坦接受。比如他在《山中雜信》中這樣吐露自己的痛苦“不愉快的事情,見了不免要起煩惱。但我又捨不得不看,好像身上有傷的人,明知觸著是很痛的,但有時仍是不自禁的要用手去摸,感到新的劇痛,保留他受傷的意識”。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他拙於爭辯,習慣緘默,而緘默的人是孤寂的,幸而,有文章可以陪伴左右,於是文章便成了他與外界溝通、排遣寂寞最好的方式,再加上其日本留學深受日本文學物哀文化的薰陶,使他在自己的散文小品文裡將物哀美髮揮到了極致。

那麼,何為物哀呢?

物哀並不能理解為悲哀。個人看來,物哀是對自然界的事物,比如所遇之人、所觀之景、所觸之物進行真心切意的細細品味和領悟,然後流露出來的或愛慕或哀傷或喜悅的情愫。周作人先生無疑是一名心思敏感細膩、孤寂的人,這正好使得他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麗哀傷的眼睛。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走了很多路,遇了很多人,經了很多事,品了樂,劫了難,花前依舊月下,青絲換了白髮。攜一身風雨歸來,斂盡半世塵埃,生活的樂趣、孤寂與哀傷便化成文字永遠留下。

  • 生活之趣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那麼,什麼是有意思的生活呢?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盈一卷新書,不論鳥蟲花語,賢人大德,或邀三兩好友,不談生死,只論須臾;

瓦屋紙窗之下,鄉野煙火之間,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具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篷下夜臥眠,書室聽風雨,大漠騾車行,,,,,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於瑣碎與乾枯之間尋覓新的生機,於追逐名與利之外享受片刻的悠遊。

那,便是有意思的生活。

  • 生活之寂

“人是喜群的,但他往往在人群中感到不可堪的寂寞,有如在廟會時擠在潮水般的人叢裡,特別像是一片樹葉,與一切絕緣而孤立著”

雖有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之說?

生而為人,熙來我往。

然則每個人心底都或多或少留有一處被難以言表的孤寂佔領著,有如星空之下遙想宇宙,大漠之邊企盼人煙。

人生註定會遇見一場逃不掉的孤寂修行。有人在孤寂的狂歡中尋求到了慰藉,有人在狂歡後的孤寂中痛苦掙扎。

我有夢一朵,搖曳在風雨中。但求覓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但求棋逢對手,解我之愁。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且閉上疲憊的雙眼,於曲徑通幽處,聽一聽那“清晨和黃昏時候的清澈的磐聲,彷彿催促我們無所信仰,無所歸依的人,揀定一條道路精進前進”,

讓鮮活的生命得以喘息,讓漂泊的心靈得以安放。

  • 生活之哀

“但是花明年會開的,春天明年也會再來的,不妨等明年再看;我們今年幸而能留住了一去將不復來的春光,我們也就足夠滿足了”

丁香都已盛開,山桃爛漫得開始憔悴,春天又從指縫溜走。

那時年少,夢裡皆笑,不知花落多少。

那時的白月光,今時的蚊子血。

後來才發現人情是漠然的,比人情漠然的是歲月,比歲月更漠然的是無可抗拒的自然。

後來才發現等待是脆弱的,比等待脆弱的是誓言,比誓言更脆弱的是不堪一擊的生命。

淺嘗周作人《雨天的書》:隱藏在你身邊的,無常的哀,無常的美

於是,後來的歲月,你弄丟了你的青梅竹馬,我失去了我的似水年華。

錯過的風景可以回頭再看,可是錯過的人將消失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