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產業、場景、紅利、資本,中國科技產業,下一個十年的牛市風口?


閱讀前請點擊“
關注”,獲取商業、投資、創業乾貨!

產業、場景、紅利、資本,中國科技產業,下一個十年的牛市風口?


2019年7月,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重磅事件——科創板正式開板,首批掛牌的25家公司開盤集體上揚,平均漲幅為141%,其中19只股票漲幅超1倍,造就了124位億萬富翁。

當初,科創板從2018年11月正式被提出,到2019年1月出臺相關細則,僅僅用耗時100天,這神速可謂是亮瞎了我們的眼。


如今更是用成績,激起了資本市場的野望和熱情。

那麼,如何看待這一輪以科創板為寄託的的中國科技股的發展的機會?


一、需求: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

今年1月份的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


GDP總量為99.09萬億元,按照我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了7.08萬人民幣,折算成美元大概為1.03萬美元,這也是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

未來要百尺竿鬥,更進一步,靠傳統產業拉動,似乎難以為繼,畢竟無法想象,繼續像以前一樣,用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


歸根結底,還是要靠高新技術產業,這也是為何我們提出《中國製造2025》原因所在。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是世界工廠,但卻依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中興、華為事件深刻地告訴國人,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可靠。

當然,目前中國已經在5G領域建立了領先地位,佔據了全球基礎設施市場的40%。


但是,整體上看,中國信息產業呈現金字塔結構,頂端的上游產業包括手機處理器、基站天線等,比重比較小,下游產業如通信運營佔了大部分。

相反,美國是倒三角結構,上游產業包括絕大多數的數字芯片、模擬芯片等,佔了大部分。

可以說,未來涉及科研、航天、軍工,乃至整個產業的整個鏈條都是我們發力的方向,可以預料,全球技術脫鉤將加速。


二、基礎:最廣泛應用場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如同今天的互聯網一樣,成為當時主要資本國家的重要場景。


而美國更是成為當時電氣革命的引領者,和德國一起成為當時世界上許多新產品試驗田——輪船、電燈、電話電報、石油、貫穿北美大陸的大鐵路等新事物層出不窮。

從1860年到1890年,單專利,美國就授予了50萬份,湧現出瞭如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西奧多·韋爾等一批科學家+企業家的行業領軍人物。

而在目前這場產業互聯網、智聯網革命中,現今的中國,亦成為各種新場景的試驗田。


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的,如美團、拼多多、今日頭條、共享單車、高鐵等。

20年前,中國是直接複製美國互聯網商業模式,VC,PE對剛加入世貿組織的中國人也是個新鮮事物;


20年後,中國除了可以選擇性地借鑑美國商業模式,更是敢於創新自己的商業模式,VC,PE對中國人來說早已司空見慣,成為創業者助推器。

可以說,如今中國就如同100多年前的美國,正處於思維最開放時代——包容、兼收幷蓄、敢闖敢幹敢實。


三、動能:表面上看,人口紅利不再;結構上看,工程師紅利釋放

過去四十年,中國依靠人口紅利,如同20歲的小夥,健步如飛;如今年過四旬,體力下降——人口老年化嚴重,勞動力成本上升。

以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靠低成本的人力去支撐;到了今天,隨著老年化加速,勞動力成本上升,如果繼續如同以前一樣,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的競爭力未必強過於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畢竟,拳怕少壯,成本高,傷不起。

幸好我們是要實現產業升級,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是高新技術產業。因此,這需要的是高技術人才,而不是廉價勞動力。

幸好,我們自當年恢復高考起,尤其自1999年高考擴招以來,培養了大批量的工程師。

以數據為證,過去十年,中國培養了7000萬本科生和500多萬研究生,其中一半是理工科;


2014年自然科學與工程學學士學位獲得人數,中國以145萬人居世界首位,超過了歐盟8國(57萬)、美國(38萬)、日本(12萬)、韓國(11萬)等的總和。

此外,據2018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數據,過去40年,中國有519.49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13.20萬人學成歸國,佔比為83.73%。

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可以說濃縮的是精華。


四、改革:房產、制度、資本

正如美國的資本市場,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美國人的資產配置中,股票等金融產品和房市相當。

而當今中國,房市佔了資產配置近6成,若按照成熟市場標準,未來大趨勢,股市資產比重上升,房地產資產比重下降,最終兩者配置相當。

事實上,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可以追溯到五年前。首先,隨著2015年,中國正式出臺《中國製造2025》綱領,產業升級的號角正式吹響。

之後,從政策層面,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堅持“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給房地產行業從戰略層面做了一個歷史性定位。

再就是對資本市場的定位,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2019年7月,科創板個股正式上市交易;2019年10月,證監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簡化重組上市標準。


可以說,從制度,到機制,對資本市場進行了重塑,資本市場被提升到一個戰略高度。

到了2020年1月,銀保監會也跟上,提出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可謂是鼓勵民間資金跑步入市。

2020年2月,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擴大發行對象,降低盈利規模,便於中小企業、科創板企業降低財務成本。資本市場進一步被鬆綁。

總得來說,畢竟,房地產代表不了生產力,未來終究得靠技術,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驅使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驅使更多國人進行科技創新,最終實現產業升級。

所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胡兄,商業、互聯網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