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这句话出自元代高房山的诗句中,原诗“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通读这首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作者把自然界的“清风”拟人话了,其实,细细品读下来,会发现拟人话的不止“清风”,还有“荃湾”和“帽山”,虽然它们不曾说话,也不曾动。特别是这个“帽山”,最不易让人察觉。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

这首诗的白话翻译过来说的是,诗人日复一日依山远望一个叫荃湾的碧湖,碧湖之远有一座叫“帽山”的一直郁郁葱葱的,日复一复总不改变颜色。于是,诗人问碧湖“帽山”什么时候会老呢?这里要注意,诗人不是问碧湖什么时候会老。还没等碧湖回答,清风反问诗人说“你什么时候闲过?”暗指诗人是个不得闲的人,整日爬山来看荃湾,还问这么无聊的问题。清风接着回答道“不是闲的人闲不住,能闲下来的必然不是一般人。”整首诗的重点放在了最后一句,诗人以自嘲不是闲人的方式结束,这是诗人的可爱之处。清风至此时,也回答了诗人,帽山是值得诗人学习的“人”。有点绕,请大家多点耐心理解。

那么怎么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呢?明代一个学者郑碹《昨非庵日纂》中作了解答,他说“身闲为富,心闲为贵。”又说:“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从郑碹的话中,我们可知,他们说的“闲人”是心无杂念之人。再结合上文高房山的诗。我们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答案:所谓“闲人”就是“像帽山一样,心无杂念,坚持做好本职孕育青树,默默奉献之人”。而不要像诗人一样患得患失,去追问帽山“不老的秘密”,多做有意义的事。


汗死的沙漠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这诗,是元•高房山的诗句,出自《怡然观沧海》。

只取这四句诗,被我用毛笔写下,就贴在我的房间里,17岁写的,一直陪我到今天,已时过三十二年了。

这是一首类似的打油诗,我的一个故人很欣赏此诗,诗境洒脱,白描,字浅意深,直截了当,读来朗朗上口,品久甚喜。

这四句诗,淡中见奇,应称上品。海山何曾老,我心却独闲。话是这么说,其实都不曾闲!

现在就贴在我房间的墙上,这两年想重写一遍,一来没倒出功夫,况又贪玩,一直也没去买点儿好的笔墨纸砚。

从20岁开始,至今日,窝了二十九年。在这29年期间,每一看到这诗,都会不自觉的轻笑,这诗多像是写我的。可不同的是,我没有处身他那种好的环境,海山与清风自相可问,但我是真的一个闲人,并非其言之的非等闲人😄

他的整首诗,不须解释,非常直白的。这样了!


宋春来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诗出自元代高房山的《怡然观海》,全诗: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意思是说不是闲着的人,平时肯定很忙,不能闲下来;如果是真的闲人,也并非真正闲着的人,他们不是等闲之辈。

从全诗来看,首句说的是作者天天驻足在山前望着大海,山头上草木青青没有什么变化。其中“日日”和“无改颜”都是突出一个“闲”字,无改颜就是没有变化,一种静态,在青青的衬托下,就显出一种自然优雅之态,也就是闲。

第二句用了两个“问”,大海和青山什么时候变老呢?实际是说大海和青山永远不会变老,这是一种静态化,也是一种闲的姿态。清风说明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说你闲没闲着,也突出作者此刻的悠闲之态。

最后一句是对闲的总结,使全诗闲的意境达到一种高潮,也是为闲最后定调。

作者的闲,是心灵的休息,磨刀不误砍材工,滴水穿石也从容。海山不老,我心独闲。

而清•虚云作的诗《无题》:“修心修道无此语,谈玄谈妙总是闲。从此何劳山下问,烹茶挑水听潺潺。”又是另一种闲,是禅的最高境界。是自悟自醒,不偏激,不执着。烹茶、挑水照样日日好心情。

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内心恬静闲情,隐士风范,逍遥自在,内心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达到统一。内外协调,追随自心,追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恬静生活。

闲,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不是无所事事,荒废光阴,而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山不忙,却能生出千树万花;水看似清闲,回眸时已奔流万里。



戈壁滩上的驼铃


《怡然观海》
元·高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高克恭,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字彦敬,号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就住在罗马。诗人海子的梦想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梦想中的居住地,元代诗人高房山就住在那里。既然家住依山傍海,于是天天靠着山看大海,山头上的草木青青,没有改变颜色。这也是因为看得勤,所以感觉不到颜色的变化。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清闲性定,智慧滋生。于是诗人问大海和青山什么时候老去,清风问我什么时候得以清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不是思想上有高超的智慧的能力,是闲不下来的。能闲下来的绝非等闲之辈,不是平庸人。

高房山这首诗,一连用了五个“闲”字。说文解字,闲是指夜晚,将门关上,发现月光从门的缝隙中照了进来。我们看到,说文解字的这个解释,关门闭户是在夜晚,这个时候白天忙碌了一天,张罗了一天的人们身体和心情都闲了下来,于是才能看到从门缝里进来的月亮的光辉。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美景。原来,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而人只有闲下来,内心轻松自在了,于是那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会睁开去,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所以,人应该学会忙里偷闲,学会淡泊宁静,给身体和心情放个假。不要让神经天天绷得那么紧,该放松就放松。总之,当你懂得做个闲人而不是闲得慌的时候,你就不是等闲之辈了。


木米


这句话出自我国元代诗人高房山,全诗如下:

怡然观沧海 (元)高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来看一下释义:

翻译成现代文字的话,意思大概是诗人每天依山看着荃湾,帽山的景色一直郁郁葱葱的,颜色从不改变。我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清风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得悠闲。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悠闲的,那么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短短一首诗词竟出现了四个闲,我们来剖析一下它的意思:

1、清风问我几时闲,这个闲,指的是悠闲。思想上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第二句的第二个闲,第三句的第一个闲同样如此。

2、不是闲人闲不得,第一个闲人的闲,指的是超凡脱俗,思想境界比较高超的人。

3、能闲必非等闲人,第二个等闲人的“闲”指的是平庸。



概论一下,也不过是三种闲:

第一种闲,是指的能力,思想上超凡脱俗的能力,人只有放下那些繁琐事件的杂念,才能得以悠然自得。

第二种闲,是指的生活状态,人人都想要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第三种闲,是指的平庸之辈,也就是俗人,这里用非等闲,表明的意思是思想高超的人。

总结:

1、诗人呢也是非常想过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奈何自己不是思想超凡的高人,无法摆脱俗务,也不过只能是想想。

2、不是闲人闲不得,这句话如果拿到我们现代生活来说,为生活奔波,忙忙碌碌的人,就是无法闲下来的人。即使有极个别的超凡脱俗的人,想过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是很难的,生活变化了,状态也就变了。就如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大部分的人让你远离互联网,不看手机。与外界脱节,你也大概过不下去啊。

3、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话如果放在现代的生活中,那就不仅仅是思想上超凡脱俗那么简单的事了,财务自由是前提,然后才有资格谈思想自由。想要的闲你得有那个资格才能行!

4、就算古代也一样,就算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也需要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所以悠然自得是一种境界的美好,可以达到,但是都需要有生活质量的保证和前提,否则都是空谈。



悠然自得,这种悠哉悠哉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比较向往的生活状态,但是在我们没有完全达到那个条件之前,我认为要做的是还是先好好努力,实现财务自由,然后知足常乐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和分享,看完分享的你,有何高见呢?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深讨。🤗


芷兰小时光


高氏这首诗浅看类似于顺口流,平白浅直,无什情趣更无什出奇。深悟则嫣然得道高人,深得老子“道法自然“之妙旨,无为有为,令人拍案称奇。

一首诗作的优劣,不是文字上的功夫,而在诗外。“眼前光景口头语,便是人间绝妙词”。这个道理岂是那些玩文字技巧者能知会的?所以说高氏这首诗俗中见奇,淡中情浓,趣味悠长,寓意深远,堪称诗作中的上乘神品,个中原由非等闲可知也。

这首诗的灵魂诗心在一“闲“字,什么是闲呢?闲而不闲才是真闲。《菜根谭》云: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 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高诗开首说,“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不改颜“。青青帽山木闲了吗?没有。年复一年春长,夏荣,秋黄,冬枯,那里闲了一刻?只是忙人看他是闲,闲人看他是忙而已。至于“我问海山几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其实是说海山何曾老,我心何时闲。诗人的心是没有偷闲的。未句“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将诗情意境推向颠峰,诗人的心情就家浩瀚无艮的大海,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吞吐万象;象不老的青山,看似悠闲飘逸实则生机盎然。这是一个辩证唯物论的超级思维,所以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岂是一个“闲“字了得!


双樵\n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是出自高克恭的《怡然观海》: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

这句诗很直白,从字面上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这个闲,对于现代人来讲,应该是指空闲的,无所事事。而对古代文人而言,应该是指不荒废光阴,是指应该养精蓄锐,储备能量以便蓄势待发的意思。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闲,是心灵的休息。心闲,才能万事闲。这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处变不惊的心态。我们身在世俗中,又被俗事所羁绊,若能做到不为其所困,不为其所扰,体味放下时的宁静,自豪着释然后的心安,岂不是进入到了“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的意境中呢?

正所谓:流云过千山,风波起伏也罢,荣辱沉浮也罢,任凭世事如四山声动,我自闲闲以待。

由此,我们不妨学一下古人,拥有片刻的闲也不会嫌短,及时把握当下,享受这片刻的清福,做一回并非等闲人,岂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现在社会,人心太浮躁,那些无处安放的欲望和匆忙,忘记了悠然欣赏人生风景的自在。其实是误读了人生,辜负了自己。如果学学古人,做个闲人也挺好的。当然,这个“闲人”并非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内心轻松悠闲,为人处事从容淡然。

最后,祝愿读我文字的友人任凭世事如四山声动,我自闲闲以待。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高克恭的《怡然观海》,全诗如下:

怡然观海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高克恭,元代画家,同时兼有诗名,诗风“神超韵胜”,另有一派奇秀之气。不过这首《怡然观海》,并没有什么意境,读起来像口水诗,但此诗胜在哲理。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诗人每天依山看着荃湾,帽山一直郁郁葱葱的,颜色从不改变。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诗人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清风问诗人什么时候可以得悠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悠闲的,那么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也并不是能“闲”之人。

闲并不是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们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完全没有自主意识。

真正的闲,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放下,是参透人生后的舍得,是忘却荣辱后的淡然。

所以说:“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

可惜,我们都是红尘中为生活营营奔波的人,一生为口忙,为情忙,为各种虚妄的事物忙,终究要在世俗红尘中沉沦。

在这个滚滚红尘中,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已是奢望,那里还敢去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闲人!!!


谢小楼


题目应该打错字了,不是“并非”,而是“必非”。

这首诗出自元代诗人高房山的《怡然观海》,来欣赏下全文: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

终日忙碌于生活的琐事,被日常俗事所烦恼而匆忙的人,不懂得生命宁静的意义的人,是停不下来休息的。

能闲必非等闲人:

能够从苦闷、痛苦、纠结、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突围出来,去拓宽自己的胸襟的人,绝对不是平凡人能做到的。



能闲之人,绝非游手好闲,碌碌无为,而是在经历的生活中各种磨难和挫折,充实的奋斗之后,内心回归平实,处事从容不惊,豁达明朗的为人处世风格,这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魄力。

山岿然不动,却能生长出繁茂的树木花草;水看似悠闲,不经意间已奔流万里。

生命要走向远方,必然也伴随着惊险磨难,但人生没有终点,值得我们追忆和珍惜的是路过的风景,不要让内心那么拥挤,不需要脚步太过匆忙,充实的感受下这个世间的美好吧!



人生不要那么忙,能停下来欣赏的人无不是精神富有的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牧子闲话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话是出自元代诗人——高房山。

为了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先说说整诗的理解及意境。

怡然观沧海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我每天依山看荃湾,帽山一直郁郁葱葱颜色没改变过。
我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清风却问我什么时候能悠闲。

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脱俗的能力,是不可能悠闲的。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的人。

短短几句话,用了五个闲字,我们来分析分析是否有不同含义。
第一个闲,几时闲。这里的闲指悠闲,悠然自得的状态。
第二个闲,不是闲人。指思想的高超、超凡脱俗的人
第三个闲,闲不得。与第一个闲一样意思,悠闲。
第四个闲,能闲。还是与第一个闲一样意思,悠闲。

第五个闲,等闲人。指平庸的人、俗人。


发现没,这么多闲,其实就三种意思。一种是指悠然自得的状态,这是我们人人向往的“采菊东南下”生活。另一种是思想的高超、超凡脱俗的人,比如陶渊明这类高人,能放下官场名利。还有一种就是平庸的人,社会上的大部分人。

我们再来说说“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话。

诗人应该想表达,自己是非常向往哪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的,但自己不是思想超凡的高人、无法脱离世俗,也就没办法过上哪种悠然自得地生活。


我们为生活到处奔波,是根本闲不下来的。即使你做个思想脱俗的 人,隐居山林,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不但有世俗的眼光,还有世间的诱惑、自己的欲望。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点评。点赞关注@鬼小姐怪说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