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亮剑》中独立团八连一个加强连,为什么能阻击日军一个联队的猛烈进攻?

汤里放药


在李大脑袋率部围攻平安格勒的战役中,他的独立团下属的一个连单独阻击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的进攻,为李云龙进攻平安县城争取了时间。在敌人武器装备和单兵作战素质完全优于我军的情况下,这个连仍然顽强的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全连牺牲,完成了李云龙交代的作战任务。虽然看上去这个剧情有神剧之嫌,但确实在实战中发生过,这就是著名的刘老庄连的英勇事迹。

1943年,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机关转移,刘老庄连奉命担任阻击,占领有利地形,依托地形顽强抵抗,在敌人反复进攻之下,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以全连82个人牺牲殆尽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敌五百多人的战果,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掩护任务,打退了敌人五次进攻,阻止敌人前进时间长达一昼夜,为了主力部队和机关转移争取了时间。实际上,这也是我军在战史上经常出现的情况。

在我军常用的分割包围和歼灭的战术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负责打援的部队需要顽强阻击,阻止敌人救援部队前进,为主力部队完成原定的围歼敌人的作战任务争取时间。很多时候,阻援部队都是以劣势兵力和装备负责阻击超过自己几倍的敌人,所以,这种战斗任务经常是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才能完成的。也是因此,打援通常被视为为了争取胜利而付出的必要的牺牲,有些部队就不太愿意担任打援任务,而宁可去攻坚。

这样的战例在我军历史上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比如在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主力围攻锦州时,就需要同时在东西两线设防,既要防止东线沈阳廖耀湘兵团向西增援,又要防止西线敌人向东增援。而在战斗打响后,因为东线廖耀湘兵团拖拖拉拉,所以主要的组员战斗就发生在塔山,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从而有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东野101首长那句著名的台词: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但作为战役的指挥员来说,之所以敢于对阻援部队的指挥员说这种话,就是因为他相信他交给程子华的部队是足够完成阻援任务的,程子华手上的部队如果只有一个团,他是不敢说这个话的。这也是在每次大战之前,战役指挥员都要和各个方向的主要指挥员进行谈话的原因,一方面是估计敌情,一方面是要充分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评估一下部队能否完成作战任务,如果发现有什么困难,也是需要积极解决的。如果不解决问题,只提要求,那就是不讲理了,也会让下属部队稀里糊涂的牺牲。

这种对敌情不了解,对自己部队的情况也不了解,就盲目命令指挥员去阻击敌人,这种情况在我军战史上也是发生过的。最典型的比如黎川失利。这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肖劲光被李德指派去黎川负责阻止敌人前进。但肖劲光到了前线才发现,原来所谓的一个师的红军部队,实际上完全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七十多人的游击队,也没有重武器,所以完全没有能力阻止敌人前进。因此,肖劲光只能带领部队边打边撤,迟滞敌人前进。但战后他反而因此被指责为逃跑主义,受到了处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当时的李德对自己部队的情况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黎川有多少部队,只是看报告,听说黎川方向有一个师,就以为那里有一个师的部队,实际上完全不清楚那只是一个打着一个师的番号的地方游击队,也没有其它主力部队,要让这样一个部队去阻止敌人正规军一个师,当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能够抢先占领阵地,在武器弹药缺乏的情况下,也是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的。

反观塔山阻击战,虽然因为敌人有飞机、大炮的重火力支援,还有军舰靠近用舰炮轰击我军阻援阵地,但我军当时的炮兵实际上实力也不弱,而且兵力是充足的。敌人的东进兵团实际上只有六十二军、五十四军和独立九十五师,但程子华手里的部队是足够使用的,所以,虽然敌人轮番冲击,独立九十五师甚至采用了所谓的波浪式攻击法,但因为我军的顽强阻击,始终未能突破。而且,坚守阵地的虽然只有四纵一个纵队,但后面还有十一纵在当预备队,实际上一直没有投入战斗,如果敌人增援,或者阵地上牺牲太大,是随时可以投入的。所以,101首长才能说那样的话。


萧武


这个吧,是都梁先生要他们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个小时,所以阻击了8个小时。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这个小部队设立的阻击阵地,在阵地上硬抗了日军的进攻,如果是这样这只小部队应该是顶不住日军的进攻的,不用别的在进攻前,日军30分钟的火力准备就可以把他们杀伤大半,当时八路构筑的工事只可能是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在日军的炮火下顶不了多一会。

不过,如果是采取另一种方式来迟滞日军的进攻倒是有可能,这个其实也是八路的拿手本领,就是麻雀战。对于日军这样的正规军队来说,在行军中对于自身的侧翼以及后方安全是十分重视的,八路要利用这一点。不断的骚扰日军,同时利用县大队的作用,县大队一般都是本地人而且平时对付日军的套路就是麻雀战,说白了就是到处打黑枪,到处埋地雷,这样子不断的给日军制造麻烦,让日军无法快速前进。

一个联队的日军出动,八路军是吃不掉的,这一点日军很清楚,八路也明白,所以对于自身的侧翼保证会有所放松,而且急着赶路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缝隙,让八路的小部队渗透进来,这就能够减慢日军的行军速度。当然最好是能够找到一些比较险要的地方,制造一些地理障碍,比如炸断道路什么的,但是当时八路有没有足够的爆破器材是一个大问题。

文艺作品看着好看就可以了,不是正经的战史,真正的战史看起来是有一点枯燥的,没这么热闹。


红色手电筒


故事为虚构,本解答仅就此事做客观的战略战术分析,不喜可喷。

按故事背景,发生时间应该是1943年,晋察冀地区的扫荡和反扫荡已经结束。八路军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候,经过休整和补给,此时正是磨刀霍霍的锋锐档口。日本鬼子算是撞上枪眼了。

李云龙的一个独立团有一万多人,平常打怪升级得装备,武器弹药充足,他手下一个连长就有俩望远镜,跟个暴发户似的,而别的部队旅长用望远镜也得去军部提前支借(用后归还)。而日军随着太平洋战争不断抽调驻华正规军队,代之以国内新训菜鸟兵和军官学校毫无经验的士官生。其兵力和战斗力都大打折扣,为了解平安之围,日军没有携带重武器和坦克,而是轻装步兵,李云龙的八连则有轻重机枪多架,其他掷弹筒、榴弹炮都应有尽有。

除了以上天时上的战略优势外,地利上李云龙部更有绝对优势,能以逸待劳,而日军长途奔袭,缺少重武器,要抗击八连顺利通过,必须进行高效率的鏖战。但事实上,日军冲锋不可能整个联队一起发动,根据地形组织阵地战,这样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能依靠战士的经验和勇敢。在有足够弹药补给的时候,抵抗八小时并不是不可能,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但面对如狼似虎的李云龙部队,他们仍然全军覆没!中国军人依靠别树一帜的勇敢和战术赢得了胜利!向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致敬!

PS:当前抗日神剧众多,但捆一起都不如《亮剑》好看!

龌龊君言尽于此,后会有期!


另类的文史


事情发生在42年43年,八路军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候,李云龙的一个独立团有一万多人。日军随着太平洋战争不断抽调驻华军队,兵力和战斗力明显下降,为了解平安之围,日军没有携带重武器和坦克,是轻装步兵,李云龙的八连应该有轻重机枪多架。李云龙部有地利优势,以逸待劳。日军长途奔袭,缺少重武器,要击败八连顺利通过,必须进行战斗。日军冲锋不可能整个联队一起冲锋,根据地形组织攻击部队,这样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被消弱,更多依靠战士的经验和勇敢。在有足够弹药的时候,抵抗八小时并不是不可能,实事上也做到了,全军覆没!中国军人依靠他们的勇敢和战术赢得了攻取平安的胜利!向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致敬!


慢慢147343


因为吹牛……一百多人的连队怎么对抗一个两千多少的联队?什么区队什么概念!就是有几只汉阳造就算主力火器……就不要说什么机枪迫击炮了,在平原怎么守住拖住一个联队?一个日军联队的战略目标是增援平安县城,对于这种骚扰是根本就不会理会的


什么旋律1


这是神书神剧。书上说加强营480人消灭日军关东军两个中队440人,神剧改编成加强营消灭日军观摩团(其实王近山率领返延安的主力军消灭了日军观摩团(军校毕业生没有作战经验)。现在三百多人的部队遇到日军联队(三千多人)的攻击阻击不会超过二个小时。一支日军联队可以战胜二个国军主力师,简单是盲人推象不可能。这种事只有三岁小孩也相信。


冯才祥


首先日军是疲惫之师:一路上被沿途国、共军队阻击、袭扰,有了一定的消耗,气势不足。其次,分兵后,八连兵力增加,装备加强(黄连长在集结时曾问战友机枪够不够用,不够就拨过两挺)。有了与日军对抗的军力。再次:占有地利,居高临下,日军仰攻,无法充分展开。最主要的是执行命令坚决,不畏强敌,敢于亮剑。所以才能阻击日军。


飞扬147314998


额,小说嘛,YY一下还是可以的,小日本一般一个联队的火力完全可以压制、击溃国军一个师,相比于一个师的国军的装备和战斗力来算嘛,共军一个师只相当于国军的一半(个人认为,看看129师围歼只有一个联队1/3人数的山崎大队就知道了,有疑议的另论),至于其他的县大队、区小队神马的,我的天呐,那得要多少人才行哟,自行脑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