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風神說1 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圖:汝州風穴寺

《風神說》一篇,載清乾隆《汝州續志·藝文》。歷史演變,滄海桑田,該志惟稱作者曰“秀巖山人”,文章“載‘林志’”,一時竟不知作者為何朝何代之人,真實姓名並事蹟若何?考稽起來,煞是困難,僅能略作探尋,莫敢為之定。又,縱覽通篇,皆以《莊子》《易經》《詩經》等為典,頗蹉躓於句讀釋讀。勉力為之,聊作汝州地域文化並鳳穴寺文化研究者參。

庚子年二月,汝州楊佔營謹識於抗拒“武漢冠毒”蝸居日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圖:龍山風穴洞

秀巖山人2逃名海嶽,避地嵩少之陽曰箕山者,葢即巢許掛瓢之箕頴也,因逸其名姓,自號箕山處士。環山素封,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客有問於處士者,曰:“雨從箕山來,何謂也?”處士為之三顧而長嘯,曰:“子欲窮箕之說乎?吾將語子。”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夫在天之象,固在地之形也。今汝雒為天地之中,處鎮星3之位,崧高維嶽,峻極於天,鼎峙中央,是曰中嶽,故周公臬圭測景,立䑓制以中央4。《爾雅》曰:“北戴鬥極為崆峒。”天中㵳泬,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名曰崆峒。今嵩南之山,以崆峒名者,應其象地之中耳。廣成子居千二百年,而軒轅問道於其處者是也。若箕之為星,司天之象,其象為巽,為中女,封家十八姨侍焉5。其神曰風伯,又曰箕星,好風。然巽二6起風,爰從地始,清傳天籟,節調八音,天地之使,陰陽之怒也。《易》曰:“利有攸往,申命行事。”7關王者之聲教焉。莊子稱“大塊之噫氣”,管輅謂“少女之㣲風” 8。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是以箕形為山,其東有穴,風之自也。未起而先聲,竅而出之,則為八方之氣9,曰炎風、滔風、燻風、巨風、淒風、飂風、厲風、寒風,生於地中而升,積小以高大,進於山上而漸得位,以正邦行於地上。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為君子之德,疾於偃草,命太史陳以詩,保章氏10察其和,十二辰協其律,小人之音為亂亡之風,君子之音為治安之風11,漻漻乎廣莫之野,徐徐于于乎清明之鄉。冀其明庶,拉朽吹枯,妬其不周,飛沙拔樹12,復仰藉神明之休以主張,是爰廟以尊之,象以奉之,犧牲苾芬13以薦之。箕之陽有穴,穴之前有廟,廟有祀,所繇來爾。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儼其神,史巫紛若14,主其禋祀,有孚顒若,巽之時義,若斯乎。至夫㣲風到樹,陽鳥和鳴15,玄雲四集而雨施,品物流行16,其從箕山而來者,吁咈之由徵乎!神之格思17,享祀豐潔,播教徵仁,吹彙風動,醸太和之元氣,追沕穆18之皇風,際會龍虎,飛塵夢兆19,入七絃而解慍,隨八使20而巡行,深猛士之歌,乗萬裡之浪,江陵滅火,海宇同風,風之神,其神矣哉,神之靈,其靈矣哉。勿謂飛廉之力迅非兆祥也,何虞承風者亶不聰21。客視而笑,曰:“今而後,知箕星之象箕山之形矣,併知箕潁之清風矣。”處士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如之何22?吾其處於箕!吾其處於箕。”

河南汝州《風神說》‖秀巖山人 (原注:載林志)


【註釋】:

1、風神說:說為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廣雅·釋詁二》“說,論也。”《說文解字》:“說,釋也。”風神說,即關於風神的討論、議論。2、秀巖山人:按本文題下所注“秀巖山人 載‘林志’”一語,是說該文的作者是“秀巖山人”,文章來源於 “林志”。所謂“林志”,乃指清順治年間汝州知州林中寶所纂之《汝州志》(已佚)。文章即無注作者真實姓名、何朝何代人士,是以給確定其創作年代增加了困難。查百度,見有宋劉克莊《挽李秀巖二首》,曰:“耆舊凋零尚秀巖,可堪華表揭新銜。甘泉頌就拋荷橐,寶苑方收入枕函。宿昔山人來少室,暮年太史滯周南。嗟餘去速公歸晚,不得埋腰立雪參。”其中“宿昔山人來少室,暮年太史滯周南”一聯,不僅點明“李秀巖”與嵩山、汝州有染,更證實 “李秀巖”有“秀巖山人”之號。然不知“李秀巖”真名之為何?百度顯示:李心傳(1166-1243),字微之,又字伯微,號秀巖,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寶五鄉四顆村)人,南宋大臣、史學家,早年科舉失利,絕意仕途,閉門著書,晚年受宋理宗起用為史館校勘,專修《中興四朝帝紀》,後官至工部侍郎,因言去職。有著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查《宋史》,卷四百三十八有《李心傳傳》,惜不載其有嵩少隱逸之經歷。依此,“ 李心傳”果然可稱“秀巖山人”,然又不知其與“劉克莊”可否為同時期人。又查,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吏部侍郎劉彌正之子,福建省莆田市人 。南宋豪放派詩人。若此,劉克莊詩中的“李秀巖”即“李心傳”,毋庸多疑也。又有明代李言恭(1541-1599)字惟寅者,號青蓮居士,又號秀巖山人。南直隸鳳陽府盱眙(今屬江蘇)人。明開國功臣李文忠八世孫,萬曆三年襲爵臨淮侯,守備南京,累官知太保總督京營戎政,萬曆二十七年卒。故關於《風神說》一文的作者,尚待深入考究,雖然,宋代李心傳嫌疑為大。 3、鎮星:即土星。 我國古代以為土星每二十八年運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鎮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文子·精誠》:“四時失政,鎮星搖盪。”《史記·天官書》:“太歲在甲寅,鎮星在東壁。”《舊唐書·代宗紀》:“壬戌夜,月暈南北河、東井,鎮星入輿鬼,久之方散。”《資治通鑑·後周太祖廣順三年》:“鎮星行至角亢。” 胡三省 注:“鎮星,土星也。”鎮星又稱土德星君、土神,全稱中央土德地侯鎮星星君。中國民間信仰之一,源於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北宋皇祐間抱腹山人楊在《還丹眾仙論》曰:“鎮星者,土也,受火土宿之。” 宋李思聰《洞淵集》卷七曰:“中央土德星君,黃帝之子,其精下降為靈星之神,光照十二萬裡,徑五十里,二十九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黃霞鶴壽之衣,執玉簡懸七星寶劍,垂白玉環佩。管人間兆庶形踝蟲蟻之類,霧露虹虹之屬,土宿主信侯萬物之事。” 唐宋間佚名作者之《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詳述五星之職掌,稱中央土德星君“主四時廣育萬類,成功不愆。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憂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4、故周公臬圭測景,立䑓制以中央:此句言指周公姬旦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告成鎮)所築之測景也,其跡仍存。5、箕之為星,司天之象,其象為巽,為中女,封家十八姨侍焉:關於“箕之為星,司天之象”,指天宿箕星而言。箕星,即箕宿。屬水,為豹。中國神話和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為東方最後一宿,為龍尾擺動所引發之旋風。箕宿好風,畢宿好雨,古人認為月亮經過箕星時風多,經過畢星時雨多。《尚書·洪範》:“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風俗通義》:“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故稱箕伯。” 東漢蔡邕《獨斷》:“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中國古代的風神崇拜起源較早。《周禮·大宗伯》:“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鄭玄注:“風師,箕也。”意為“月離於箕,風揚沙,故知風師其也。”另外,楚地亦有稱風伯為飛廉的。屈原《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晉灼注:“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誘注:“蜚廉,獸名,長毛有翼。”此當以動物為風神。唐宋以後,風伯曾作“風姨”、“封姨”和“風后”,即風神作為女神。但以箕星作風伯之說,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關於“其象為巽,為中女”之說,出自《易經》。《易經·說卦傳》:“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 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 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滷。為妾、為羊。”注:男女,指卦中一陰一陽之爻而言。關於“封家十八姨”,亦作“ 封夷 ”。古時神話傳說中的風神。亦稱“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 ”。典出《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花卉怪•崔玄微》。6、巽二:古時傳說中的風神名。《易·說卦》:“巽為本,為風。”後因借巽為名。 《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一《畜獸八·雜獸·蕭志忠》:“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風,即不復遊獵矣。” 注:滕六,雪神名。唐牛僧孺 《幽怪錄·滕六降雪巽二起風》:“若令滕六降雪, 巽二起風,不復遊獵矣。”此兩則,當為“巽二”之典出。宋范成大《正月六日風雪大作》詩:“滕六無端巽二痴,翻天作惡破春遲。”《西遊記》第四五回:“慌得那風婆婆捻住布袋, 巽二郎箚住口繩。” 7、《易》曰:“利有攸往,申命行事。”:《易經》:“《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其意為, 《象辭》說:本卦為巽卦相迭而成,巽為風,因而長風相隨,吹拂不斷,是巽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長吹不斷的風,從而不斷地申明教義,反覆地頒行政令,灌輸綱常大義。8、管輅謂“少女之㣲風”:管輅(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德州平原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常以德報怨。正元初,為少府丞。北宋時被追封為平原子。管輅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三國志•方技》中有《管輅傳》。宋髙似孫《緯略·卷一·少女風》:“劉孝威《雨詩》:‘雷舒長男氣,枝揺少女風。’《管輅別傳》曰:‘輅過清河太守,時天旱,輅曰:今夕當雨時,樹中已有少女㣲風,又有隂鳥和鳴,又少男風起,眾鳥亂翔,其應至矣。湏㬰風雲興,������氣四合,大雨注傾。《易》曰: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又曰:兊,為少女。” 9、八方之氣:即八方之風,省稱八風。《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悽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條風,東南曰景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麗風,北方曰寒風。”《說文·風部》:“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陸德明 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穀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閶闔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方融風。”10、保章氏:官名。《周禮》春官之屬。掌理天文星曆,觀測其變異而測吉凶。《周禮·春官·保章氏》: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現象。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詔救政,訪序事。”11、小人之音為亂亡之風,君子之音為治安之風:小人,指庶民,也指學見淺狹或卑鄙的人。君子,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亂亡之風”與“治安之風”當出於孔子。漢劉向《說苑•卷十九•修文》載:子路鼓瑟有北鄙之聲,孔子聞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求來,爾奚不謂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為中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執中以為本,務生以為基,故其音溫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氣也。憂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厲淫荒之動不在乎體,夫然者,乃治存之風,安樂之為也。彼小人則不然,執末以論本,務剛以為基,故其音湫厲而微末,以象殺伐之氣。和節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溫儼恭莊之動不存乎體,夫殺者乃亂亡之風,奔北之為也。昔舜造南風之聲,其興也勃焉,至今王公述無不釋;紂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今王公以為笑。彼舜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興,紂以天子,好慢淫荒,剛厲暴賊,而卒以滅。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醜也,既無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國之聲,豈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於斯。宜矣,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過矣。” 12、冀其明庶,拉朽吹枯,妬其不周,飛沙拔樹:明庶:即明庶風。指東風。《淮南子·天文訓》:“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史記·律書》:“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眾物盡出也。”《易緯通卦驗》:“春分明庶風至。”亦省作“明庶”。《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三國吳韋昭注:“正東曰震,為竹,為明庶。” 明文徵明《進春朝賀》詩:“氣轉蒼龍當法駕,風回明庶動宸斿。” 不周,即西北風。13、犧牲苾芬:犧牲(犧牲),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書·泰誓上》:“犧牲粢盛,既於兇盜。”《周禮·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鄭玄注:“犧牲,毛羽完具也。”《國語·周語上》:“使太宰以祝、史帥 狸姓 ,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焉,無有祈也。”韋昭注:“純色曰犧。”《漢書·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顏師古注:“醇謂色不雜也。犧牲,牛羊全體者也。”《後漢書·魯恭傳》:“《月令》, 周世所造,而所據皆夏之時也,其變者唯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已。” 苾芬,其義有二,一猶芬芳。本指祭品的馨香。《詩·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二指代祭品。《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乃敢擅損犧牲,不備苾芬。” 宋王欽若《翊聖保德真君傳》:“太平宮神,受命上穹,降靈下土,苾芬致薦。”14、史巫紛若:《易經·巽》“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巽,俯順,俯臥。史、巫,祝史和巫覡。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祝史司祭,巫以降神,祓除不祥。孔穎達疏: “史,謂祝史;巫,謂巫覡;並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高亨說:“紛,疑借為釁。釁是一種巫術,用牲血塗人身或器物等,以驅逐鬼魅,清除不祥。” 紛若,紛雜混亂的樣子,若,形容詞詞尾。得中,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陽爻居下卦中位,是得中其位。在此處喻人病情有好轉之兆。《漢書·地理志下》:“好祭祀,用史巫。”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史巫大概是執掌當時教育的……當時的教育不消說只是教人迷信。”15、㣲風到樹,陽鳥和鳴:㣲風,和熙的風,多指初春的東南風。到樹,吹拂到樹上。陽鳥和鳴:陽鳥,義項較多。①指鴻雁之類候鳥。《書·禹貢》:“彭蠡既豬,陽鳥攸居。” 孔傳:“隨陽之鳥,鴻鴈之屬。”孔穎達疏:“此鳥南北與日進退,隨陽之鳥,故稱陽鳥。”②指鶴。《說郛》卷十五引南朝宋浮丘公《相鶴經》:“鶴者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③指太陽。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名。張協《七命》:“陽烏為之頓羽,夸父為之投策。” 和鳴,互相應和而鳴。《詩·周頌·有瞽》:“喤喤厥聲,肅雝和鳴。”16、品物流行:品物,萬物。流,賦予。《易·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17、格思:格,來,到。思,語助詞。《詩•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毛傳:“格,至也。” 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三靈格思,百神鹹秩。”18、沕穆:深微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司馬貞索隱:“沕穆,深微之貌。”張守節正義:“沕音勿。”唐李白《明堂賦》:“淳風沕穆,鴻恩滂洋。”明宋濂《黃文獻公祠堂碑》:“陽烏高騫聳觚稜,庭宇沕穆森巨楹。”雷昭性《名說》:“蓋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睢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各循其食遊,而無有爭競攘奪之是非存焉。”19、飛塵夢兆:飛塵,喻輕微的事物。夢兆,夢中所預示的徵兆。《晉書·摯虞傳》:“河濱山岩,豈或有懷道釣築而未感於夢兆者乎?”20、八使:此處指風神派往八方的八個使節。具體名稱待考。21、承風者亶不聰承風:承風者,承迎風之吹拂者。借喻得風之惠者。亶,讀音dǎn。實在,誠然,信然。《爾雅》:“亶,信也。又,誠也。”《詩·大雅·板》:“不實於亶。” 不聰,不聰敏。《詩經·祈父》:“祈父,亶不聰。胡轉予於恤?有母之尸饔。”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員,即大司馬。22、如之何: 怎麼,為什麼。《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孟子·梁惠王上》:“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禮記·檀弓上》:“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明高攀龍 《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書》:“事窮則變,變則通,如之何坐而待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