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华电新疆公司:战“疫”不忘农时

当前,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是最紧迫的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两个战场都已摆开决战阵势,兵临城下。

华电新疆公司:战“疫”不忘农时

“战‘疫’和战‘贫’两手都要硬”,华电新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华电集团公司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时间部署定点扶贫疫情防控工作。一个多月来,华电新疆公司9个驻村扶贫点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抗疫情、战春耕、抓生产,不忘初心、逆行而上,以必胜的信念打好两场战役。

有他们在,我们不怕

乡村防疫紧随城市,是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有些村民防范意识薄弱,又值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如何防范疫情在乡村蔓延,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村里医疗条件较差,必须把防疫工作做好,按照‘坚决不发生不扩散’的目标严防死守,确保村民生命健康安全。”新疆公司“访惠聚”驻村总领队、阿克陶县皮拉勒乡恰尔巴格村第一书记苏来曼•亚森,在紧急制定本村防控应急预案的同时,给华电驻村第一书记们打电话、微信沟通了解各村情况并强调防疫工作。

华电新疆公司:战“疫”不忘农时

“为防控疫情,我们驻村队、村“两委”立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建立防控责任体系,并将党员纳入防控小组,逐步开展‘劝返网’‘排查网’‘消毒网’三网工作。”在阿克陶县阿克土村,第一书记秦俭荣立即部署防疫工作。

最初,村民防范意识都不强,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还会经常聚在一起拉家常。于是,驻村队便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由于语言不通,靠村干部给村民翻译宣讲还是不够准确,说多了,记不住,没效果;说少了,等于没说。

喀什市墩艾日克村驻村队员张海林苦思冥想,一句国语和维吾尔语相结合的宣传口号诞生了——亚克西(防控好了)去巴扎(集市),塔西囊(防控不好)去多胡都汗(医院)。村民一下就听懂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村里的大喇叭也每天宣讲,担心边远的村民了解不到信息,驻村队还把高音喇叭、音响装在农用三轮车上,插上鲜红的党旗,“红色流动广播”成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华电新疆公司:战“疫”不忘农时

经过不断宣讲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三次测量体温、定期消毒,村民们对疫情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养成了勤洗手、开窗户通风的好习惯。调皮的小巴郎乖乖地待在家里,大人出门干活都戴上口罩,路边扎堆聊天的人没了,见面握手的礼仪也省了。

“有他们在,我们不怕!”正月以来,华电新疆扶贫干部变身战“疫”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披星戴月走村串户,加大返乡人员摸排力度,三番五次登门宣讲,对居家隔离者送去暖心服务,千方百计联系抗疫物资、精心制作抗疫手册……坚守乡村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让爱传递,脱贫不忘党恩

刚脱贫的家庭,本来就底子薄,最近又添了新愁。

墩艾日克村艾合买提·热合曼大叔家有五口人,养了六头奶牛,平时售卖牛奶,多余的制做酸奶,到周边乡镇的巴扎销售。由于手脚勤快,奶源可靠,酸奶品质高,靠着制作酸奶的手艺,家里生活不愁,小丫头也考上了内初班。

受疫情影响,巴扎关闭了,村民都宅在家里,这可愁坏了艾合买提大叔。鲜奶全做成了酸奶,有四百多公斤,再不及时出售,全要砸在手里。

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书记王磊入户时发现这一情况,一方面号召村民购买,一方面安排小队长帮助大叔将酸奶分成小碗,联系临近的超市、商店,送货到店,酸奶滞销的问题解决了。

不能因疫情返贫。扶贫干部带领驻村各支力量,有的组建运输车队,收购村民家的馕、蔬菜等农副产品,有的把疫情“防控卡点”变成消费“扶贫网点”,村民的农副产品不愁卖了,保证收入的同时也确保了物资供应。

“以前地震,全国人民支持我们,扶贫也是,现在武汉有难,我们也要回报”“去年华电帮我们合作社卖了500万元的牛羊肉,带着牧民脱贫致富,如今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村民你100元、我200元、他500元,自发为武汉捐款,其中很多还是去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

村第一书记谭轩积极联系对接乌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这笔捐款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阿图什瓦克瓦克村,第一书记奚科伟号召成立党员抗击疫情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点和民兵执勤班;连着写了双语版《告村民书》《关于建设美丽瓦克瓦克的倡议》《第一书记告全体村民书》三封告村民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同步落实美丽乡村庭院整治。现在,不仅全村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井然有序,环境也越发整洁干净了。

各个驻村点,很多村民主动请缨,帮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开展执勤、公共区域消毒、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颗颗爱心带来了春的温暖。

“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退伍不褪色,我们请战!”一封封写在普通的村委会用笺纸上的入党申请书、请战书背后,是对华电扶贫干部的信任。

疫情不等人,农时同样不能等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要求,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连日来,防疫宣传、卡点执守等疫情防控工作让扶贫干部忙得不可开交,但春耕生产也是扶贫干部心头的大事。

农时不等人,各驻村工作队按照政府关于春耕工作要求,防疫春耕两手抓、两不误。

这些天,阿克陶县库尔巴格村、英阿依玛克村,疏勒县哈达提克村的华电新疆扶贫第一书记带着村“两委”忙着统计全村农户农资需求信息,确保农户农资供应,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分区有序开展春耕春灌。

“我们正在组织协调蔬菜合作社对53个大棚里的蔬菜进行采摘销售,今年要新建蔬菜基地的地块已准备好,还要发展樱桃、桃树等林果业。”疏勒县皮拉勒村第一书记董慧宇对工作充满信心。

“春耕备耕要分区分片开展,向村委会备案后才能下地;要核查村里的农药、化肥店符合条件后营业;急需外出购买农用物资,需村委会签字同意后点对点采购……”深知春播一旦错失时机就补不回来,阿克陶县恰尔巴格村事无巨细推进春耕工作。

墩艾日克村占地60亩、200个温室大棚,经驻村工作队前期规划筹备,现已组织村民戴着口罩、分散劳作,平整土地、敷设地膜、移植幼苗,全部按期完成。180个大棚种植优质土豆,其余20个大棚培育着10000株青椒苗、48000株西红柿苗和200000株茄子。看着棚内绿意盎然的菜苗,村民劳作的热情更高了。

扶贫干部不仅派村里的“土专家”对后期养护、施肥、除草等工作进行指导,有的还采取在线培训方式,在微信群推送蔬菜种植技术视频,让村民居家学习,提高种植技能,为春耕生产做足准备。

“本以为今年春耕赶不上趟了,大棚的菜也卖不出去,心里可着急;多亏工作队帮着联系销售,给我们解决了难题。”恰尔巴格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卡斯木·艾买提激动地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决胜脱贫攻坚的种子,也在破土而出、向阳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