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商業養老保險和社保哪個合算?

無嗔無狂


前幾天,有客戶跟保哥說自己已經買好了百萬醫療險,生了病也有了很大的保障。所以一看到那些重疾險的產品,就自動忽略——“沒必要啊,買那麼多份,用不用得上先不說,很費錢啊”

保哥聽到後大吃一驚:怎麼這種錯覺這麼普遍!買了百萬醫療險絕對不是忽視重疾險的好理由,大眾不僅不清楚百萬醫療和重疾險之間的區別,還認為它們能相互替代!!

今天,保哥就準備為保險小白們梳理一下“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的區別,以及如何配置這兩個險種!

區別一:出納性質VS會計性質

首先是重疾險,它是一種具有“出納”性質的保險,一種定額給付型的險種。簡單來講,只要你被確診為合同保障的重疾,就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賠付!當然,賠付金額是根據合同約定的金額來賠付的。

這類險種的優點在於,一旦確診為保障重疾,就可以一次性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金。這筆賠償金可以幫助病人解決醫療費用開支的問題,大大減輕家庭經濟支出壓力,有著“出納”的性質。

錢到手之後,隨便你怎麼花。

舉個例子,村口老劉買了份100萬的重疾險,一年後確診得了癌症。診斷證書往保險公司面前一扔,得, 給錢,100萬到賬!

老劉拿到錢,愛去哪治去哪治,只要錢夠,出國治療也沒人攔著你。

治好了病,錢沒花完,那就在家養著。手上有錢,就不用急著出去工作。

老劉病的嚴重,估計是治不好了。

他說那就不治了吧,50萬環球旅行,50萬留給孩子。

可以,都聽你的。

總之,重疾險只要你投保的保額充足,不僅能治病,還可以用於後續的康復治療,甚至保障家人今後的生活。

但它的缺點也在於,給付過後,合同就終止,沒有其他的任何保障了。相對於百萬醫療險來講,提供的保障並不多。

接著是醫療險,是補償型保險,買了它,相當於給自己找了個會計。而百萬醫療險實際上就是醫療險中的一種,之所以叫它百萬醫療險,那是因為這類險種的保額通常都非常高,基本都在百萬以上,因此,稱為百萬醫療險。

它是以合同約定的醫療行為發生來作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醫療費用報銷,屬於補償原則。換句話說,這類險種的賠償金額只能用於彌補醫療費用的開支,其他的支出並不包含在內。

區別二:各有優缺點,不可相互替代

重疾險只要確診就能賠付,也能確定賠付的金額。

然而,相比醫療險,一是它的保障範圍沒有那麼寬廣(購買前要仔細閱讀包含的疾病種類呀!!!)

二是當重大疾病發生時,重疾險的保額未必就真的夠用!一般重疾險有幾十萬的保額,少數也有幾百萬的,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患者治療以及康復所要花費的時間與支出呢?

舉個例子,患者小王在病床上躺了2-3年,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手術費、治療費、檢查費、護理費、自費藥、床位費、營養費等等,還有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開支、子女教育費用、車貸房貸等,這些錢相加起來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重疾險所賠付的幾十萬到了最後居然不夠用!

還有人說,既然重疾險保額不足以覆蓋所有費用,那我就買醫療險唄,兩三百萬的保額肯定是夠用的,癌症還能翻倍,很划算了!

沒錯,對於醫療險而言,它的優點是保費低廉,千元左右的保費,保額就可以達到上百萬。只要符合合同範圍內的疾病,一旦出險,就可以得到保險金。

不過缺點在於,它並沒有重疾險那麼應急,報銷流程上過程較為繁雜。並且這類型險種通常都是短期消費險,一般只保一年,還不一定保證續保。

所以,兩者不僅各有所長,還不能互相替代!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兩者的區別,保哥將兩個險種的對比列成了下表!(還不快收藏保存~)

如何配置“重疾險”和“醫療險”?

在梳理了兩個險種的重點區別以後,保哥相信你們都明白了它們不是替代品,而是互補產品呀!

“重疾+醫療”,才能未雨綢繆!

有了重疾險,當你的身體出現健康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患了“大病”後,你可以依據醫院出具的確診記錄,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符合理賠條件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會給出重疾險保額,拿著錢治療。通常,重大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治療結束後我們可以以醫療票據通過百萬醫療險進行報銷。這樣,先用重疾險解決“沒錢治療”的問題,再使用百萬醫療險報銷治療費用,我們就可以有足夠的錢用戶康復期家庭的開支,不會因為疾病給家庭經濟帶來不能承受衝擊。

就算你有了百萬醫療保險,還是需要配置重疾保險的。最好是先配置重疾保險,百萬醫療保險作為輔助補充。

——人民理賠師


人民理賠師


這是我在頭條發表過的一篇文章,這裡直接借用。

先來看看二者的簡介:

【社保養老險】

一、繳納金額

養老保險一般每月由個人繳納8%,即你工資乘以百分之八,這個是個人需要繳納的部分;單位要為員工繳納14%到20%的養老保險。(目前社保繳納比例正在階段性下調,不同省市有所差別,具體可以詢問當地社保局)。

二、繳納時間

累計交滿15年。

三、領取資格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 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 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週歲。

四、領取計算

個人繳納費用進入“個人賬戶”,單位繳納部分進入“統籌賬戶”,退休後的養老金由這兩部分構成。

以張三每月5000元工資,繳納30年為例,自己繳納5000*8%*12*30=14.4萬,這部分是個人賬戶;單位繳納5000*20%*12*30=36萬,這部分進入統籌賬戶。

個人賬戶每月領取金額:個人賬戶總金額/計發月數

於是張三個人賬戶每月領取:

個人賬戶裡的養老金還沒領完就去世了,你的後代可以繼承;個人賬戶養老金裡的錢領完了你還活著,還可以繼續領取。

統籌賬戶=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這裡是難點,舉個例子:

張三在繳費30年期間,工資都是每月5000元,而所在地平均工資也是5000元每月,那麼他的“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是5000/5000=1

於是張三統籌賬戶每月領取:

張三退休每月領取總計:1036+1500=2536元

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準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划算。

真的就有這麼好嗎?

社保,作為一種社會調劑工具,也是很有良心的,會“劫富濟貧”,不會拉大貧富差距,個人指數在社平工資的60%到300%之間,舉個例子:

年限3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30×1%=12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30×1%=15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30×1%=3000元

所以,對於個人工資≥社平工資3倍來說,繳納30年,其領取也沒有拉大多少,(3000-1200)*12=21600元/年

【商業養老險】,按現在30歲男,每年交5000元交15-20年,60歲時開始領,以我所在的太平人壽某最新養老險中檔結算,每年大概能領1.1萬,能保證領取20年,活多久領多久。簡而言之,交10萬,能保證領回20萬,提前離開了,子女繼續領滿20年。

看到這裡,或許很多朋友清晰了一點,大致清楚了社保養老和商業養老險的區別了。

謝謝!


理財師馬文躍


首先,養老保險分社會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兩種,社會養老保險又分農村養老保險和城市養老保險,現在以某地一個三線的城市養老保險為例,養老保險分養老和醫療兩種,

1.以20187.1--2019.6.30為例先說養老分為9個檔,分別為60%.70%.80%.90%.100%.150%.200%.250%.300%,年繳費分別為6060.7070.4.8080.80.9088.80.10099.20.15148.80.20198.40.25248.00.30300.00,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交社會養老保險,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可以分別選擇這九個檔中的任意一檔,比例不同,對應的繳費金額也不同,比例越低,繳費金額越低,比例越高,繳費金額越高,

2.基本醫療分兩個檔,10%和5.5%,年繳費標準分別是5049.6和2777.28,按10%醫療交納保險費的,既享受住院醫療待遇,又可根據參保人員的年齡,按月劃分個人賬戶,按5.5%繳納醫療保險費的,只享受住院醫療待遇,不劃分個人賬戶

3.大額醫療為8元/月

社保養老金每年確定一個基數,所得到的養老金數額算法是,退休那年的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20%加上退休時養老金個人賬戶總額除以120,也就是說社保有單位交比較划算,還有就是社保是越長壽越划算,

現在的商業保險,就是比社保稍微靈活一點,有的雖然繳費年限很短,但是,領取本金年齡較長,現在的商業保險一般都是長險,基本預定利率都比較低,長期來看,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不強,



社保和商業保險相比較來說,社保如果有單位交還是比較划算的,抵禦通貨膨脹能力也比較強,越長壽越划算,商業保險比較靈活,大部分的商業保險都是20年返本,抵禦通貨膨脹能力的不是很強,算是各有特點吧,如果有社保,在略微購買些商業保險補充是最好的。


喜羊羊123


本人正好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多少可以給大家普及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補充。

1.社保,按照我國《社會保險法》的標準提法,包含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這個基本的含義,就是解決今後養老的基本生活和今後看病的基本醫療問題。基本的問題解決了,再去考慮富裕的更高的生活標準問題。所以不管退休金也好,醫療保銷也好,總體上來講都是最基本的。

特點:這是我國社保制度確定的基礎制度,也是覆蓋面最廣,受益群體最大的基本保險。

領取方式:凡是繳納了社保,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繳費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和終身享受醫療保障,每月可以按時領取退休金,保障我們的基本生活能正常維持,保障我們看病就醫有一定的保障;而且這個養老金也是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逐年調整提高,總體是一個上漲的趨勢。

2.商保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社保的補充,是建立在基本之上的

特點:養老型的商業保險繳費要比社保高,(商業嘛~你懂的)保險到期後,領取金額是固定的,不會每年提高,這也是保險精算師事先算好的。

醫療型的商業保險,對年齡有要求,年齡越大標準越高,費用都是自己出。不像社保可以和單位按比例繳納,或者有國家補助。

另外,社保還有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這些商保基本不提供。兩者在對猶豫期、斷繳寬限期和用藥範圍、報銷比例上也不盡相同。

總之,我建議還是按時足額繳納社保,為今後老年生活提供基本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若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購買商業保險作為補充,那樣多一份保障。用個比喻的話就是:“社保相當於饅頭鹹菜小米粥,如果再好點,那就來個四菜一湯的商保”。

如果你覺得滿意,請點個贊!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收藏並轉發!😊


骨肉皮


我們先來聊聊保險,在聊聊哪個更合算。

社保是我們每一個員工最基本的權利,社保又稱之為“社會保障”,顧名思義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而不是保險。而且繳納社保是我們每個職工都要盡到的義務,同樣也是一份權利,只要你在單位就職,那麼你所在的單位就必須給你繳納社保,這是我們無法選擇。


但是商業養老保險不同,商業養老保險和社保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商業養老保險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盈利,所以如果這兩者要進行對比,那麼社保的保障效率應該要高於商業養老保險

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既然商業養老保險沒有社保的效率高,為什麼還要提出它呢?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一生只能擁有一份社保,這也就意味著自己在退休所能拿到的養老金只能再規定的範圍內。

但是有些生活寬裕的退休人員,他們為了得到更高的養老收入來源,就會選擇這樣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以商業養老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到退休之後既可以領到國家正常發放的養老金,還可以領到自己曾經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對應的養老金待遇,雙重的養老金生活對於一個退休人員來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購買社保和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哪種更划算?

那麼答案肯定是社保,因為社保以保障為主,它只需要少量的參保費,而且還可以自由選擇繳費檔次,除此之外,如果是企事業單位員工,他們的大多數社保費都是由公司繳納,個人只需要繳納一小部分即可。而商業養老保險雖然比較便宜,但是它卻有一個重大的缺點,那就是在退休之後領到的待遇也是固定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單買商業養老保險而不買社保,那麼多年之後,你可以領到的商業養老金沒有變化,而物價已經上漲到更高層次,這就意味著你的商業養老金已經大大貶值。

在此要強調一點,千萬不要把商業養老保險作為主要保險,如果要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那麼就一定要先購買社保。如果經濟條件不好的,可以不考慮商業養老保險,因為它並非強制性措施,但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允許,多選擇一份養老保險也是不錯的決定,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明智的投資想法


小天Tian


其實合不合適的標準不一樣,得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商業保險,財產保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人壽保險等等好多種。多數是以小概率博大保障的原則。比如航空意外險,交費金額20元,最高可賠20萬元。這種保險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適當選擇,尤其是年輕人和家裡的收入主要來源者。萬一出意外,家庭有負債的話,會很麻煩。

但是商業保險中的養老保險,基本上屬於分紅型保險。分紅型保險屬於複利計算,保障時間很長。它設置的利率一般很低,不超過4%。而我們存銀行的不少理財產品,利率都可以達到5%到6%。

養老選擇社會養老保險是最合算的。因為它是國家強制力保障,國家起到兜底兒作用。社會保險法中明確規定,當社保基金收不抵支時,地方政府財政要負責補貼。僅僅2017年,國家就向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注入8004億元,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注入2500億元。這是覆蓋9億人的一個大保障。



我們的養老保險待遇,一般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提升待遇的。比如我們的職工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14年連漲。未來還將繼續調整下去。

而商業保險基本上是合同約定定額,只會考慮商業保險公司的風險,而不會考慮受益人跟購買力的關係。所以,買這種保險非常死板。

我們最近推出的稅延型養老保險,其實有點像理財基金,是一種創新型的養老保險,但是僅僅對月收入2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作用較大。低收入群體享受不到稅收延遲帶來的好處。

所以說,我們購買養老保險的配置應當是首先保證我們的基本社保,收入達到一定層次再購買商業保險。不過,根據自己偏好可以適當配置意外商業保險。


暖心人社


與社保相比,商業保險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種類更豐富

商業養老保險又可以細分為多種類型,在投保時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傳統養老保險有保底收益固定回報,風格較為保守;分紅型保險除了保底收益外,還有不確定的公司分紅收益;萬能型保險可建立個人投資帳戶獲取收益,投資帳戶裡的錢隨時支取。

2、領取時間有彈性

社會養老保險只能按月領取固定金額的養老金,而商業養老保險可以選擇按月領取、按年領取或一次性領取,更有彈性,有的養老保險產品在定期領取的同時還可以在到達一定年齡後再領取一部分祝壽金或滿期生存金。

3、可保障後代

社會養老保險只在生存期間提供保障,而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具備同時保障被保險人生存與身故的功能,既可以滿足自身養老需求,還能使家人和後代受益。

單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力量稍顯不足。商業養老保險能夠對其進行有力補充,避免退休時收入出現較大落差,保障更高的生活水平。


保姐梅苑


社保養老跟商保養老,究竟哪個更好?

首先,社保養老的管理機構是社保局,針對不同的人群,交費不同,領取水平也不同。一個群體是指城鎮職工及事業單位的人享受的五險一金中養老保險是強制性的,由企業單位交20%,個人交8%,分別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月領取,當然交費也是按月交費。退休標準不一,男的60歲,女的50歲(幹部55)。另一個群體是城鎮居民及農村居民,這部分人的養老保險是自願的,由政府補貼一部分,個人交納一部分,按年交,領取年齡統一達到60週歲,按年領。領取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組成。基礎養老金由政府補貼,同一個地方標準一致;個人賬戶就按交費高低稍有區別。

其次,商業養老保險的管理是由國家的金融單位保險公司承擔,不像社保那樣按群體分類,而是根據被保人的年齡、性別、家庭支付能力交費,且是自願交費。領取方式多樣,多交多領。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社保是政府補貼,是國家為了保證老百姓養老生活的底線,它保而不包;商保則是一個人在年輕時候對二三十年後的自己養老生活的規劃,它是提高養老生活品質的保障。如果說社保養老是吃飽的問題,那麼商保養老就是吃好的問題。

社保很好,它是基礎,是養老之本;商保更好,使夕陽無限好。社保+商保=生活更美好!


麗人之愛


社保和商保都很好,商保是社保的一個補充。

社會保險是國家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強制性要求用人單位給職工繳納社保,不繳納社保屬違法行為!

社保參保人員分為:城鎮居民、城鎮職工、農村居民。

社保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職工社保還包括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所以單純把將社保看成養老保險是不對的。

社保的作用:⒈住院可以保銷⒉方便孩子上學⒊老了有退休金

而商保單純的養老型保險可能收益會高點。但是卻沒有社保的其他功能。當然,商業保險當中,也有很多醫療險、人身險、重疾險等產品,是社保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理賠磚家


眾所周知,商業養老保險與社保養老保險雖然都可以給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的。其中,商業養老保險與社保的區別可分為以下幾點:

1、繳費時長不同

社保養老繳費時長要求最少交夠15年(特殊情況除外),並且中間最好不要間斷(各地政策不同)。

商保養老繳費時長特別靈活,可以一次性交清,也可以3年、5年、10年、20年繳費(不同產品的繳費時長不同),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

2、開始領取時間不同

社保養老的開始領取時間就是退休之日起,因此對於養老金的收益來說,延遲退休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政策。如果延遲退休1年,則相當於多交1年養老保險,少領1年養老金。延遲退休5年,一來一去就差了10年……

商保養老的領取時間比較靈活,不同的產品領取時間不同,甚至同樣的產品可以設置不同的領取時間,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

舉例,幾乎所有的年金都可以在任何時間點申請部分領取,更為靈活。

3、繳納比例不同

社保養老是個人繳納少部分,單位繳納大部分,可以看做是一種福利。

商保養老是個人繳納全部。

4、收益率計算方法不同(最重要的區別)

社保養老的收益率變化幅度非常大,分以下幾個時間節點

(1)退休前身故:領取賬戶內個人繳納的部分,這種情況下收益率可以近似看做社保基金的收益率。

(2)退休沒多久身故:領取喪葬費+個人賬戶裡的錢,比第一種情況略高一點點。

(3)活的越久,收益越高。如果每個人都活到百歲,收益率高的離譜,社保會崩潰的……

商保養老的收益率非常穩定,由於現金價值的存在,在一定年度後即可回本,在此之後無論什麼時候身故,收益率都是穩定的(一般來說身故賠付所交保費和現金價值更大值,因此商保最多虧幾年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