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漢字能不能再簡化一下,提高書寫效率?你怎麼看?

猩猩有星星


怎麼說呢,已經簡得很了,並且,現在的輸入,簡單啊,手寫,語音,玩兒似的,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保持漢字某種神聖與敬畏,很重要,另外還想強調一下,毛筆,每天寫兩個,受益無窮


大鍋豬或者魚


我認為完全可以進一步的簡化,以利於人們更加快捷簡便的掌握這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提高書寫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其他的學問。這應該從以下三點來看:

一、統一認識。

簡單地說漢字與其他文字一樣,都是一種人們用來交流的工具。作為一種大家經常使用的工具,是複雜笨重些好呢還是簡單輕便使用好呢?答案其實很清楚了。比如農民用鐮刀收割小麥,一種鐮刀輕便鋒利,用起來得心應手;另一種笨重粗糙,用一會兒,就腰痠腿疼,他會使用哪一種呢?正是因為實行了簡體字和推廣了漢語拼音,才在解放初期使很多普通老百姓迅速摘掉了文盲帽子。簡化字對於漢字的普及,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質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沒的。

二、循序漸進。

在中國歷史上,漢字已經進行了多次演化了。有的人對於簡化漢字一直牢騷滿腹,還有的雞蛋裡頭挑骨頭,好像自己很有文化似的。說什麼愛無心,親不見,廠空空,鄉無郎,產不生,對於簡化字惡意詆譭。難道繁體字就真的比簡化字優越多少嗎?莫言就是用簡體字寫的文學作品,卻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然,如果對漢字進一步簡化、合併、減少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經過專家們的深入調查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學生怎麼看。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小學生考試時,因為名字筆畫太多哭暈在教室的事情吧。那個小學生的名字叫爨懿曦(cuàn yì xī),平常成績還不錯,但是名字總是寫不好,每次寫名字都得花10幾分鐘,真的是苦了他了,爨懿曦三個字一共有72畫。由此也可以看出,簡化字要比繁體字優勢大得多。所以,漢字是完全可以進一步簡化的。

文字就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所以現在的簡化字是完全可以適當的進一步簡化的。當然,這是需要專家們進行周密細緻深入的研究才行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strong>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謝謝。


<strong><strong>


半瓶茅臺


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漢字不會簡化。原因有二:1.一個文字首先是穩定性,變來變去不利於傳承和推廣

2.現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字筆畫多不好寫的問題得到緩解。

你所說的漢字再次簡化問題在我國曾經存在過。50年代我們國家進行漢字簡化,效果明顯,普遍獲得大眾的支持,也就是繁體字和我們今天使用的簡化字。到了70年代,有部分人提出,漢字還可以進一步簡化,所以國家從1977年開始著手實施漢字第二次簡化。這次簡化實施了快10年,然後被叫停了。在1986年國家下文宣佈取消漢字第二次簡化。為啥要取消?這是因為違反了語言文字的統一性穩定性原則。“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使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利於社會應用”。

我們知道戰國時,秦國的功績是書同文。說的也是這個問題。漢語的來源之一是象形。比如射這個字,我曾經看到有人疑問“寸身”咋能射箭?是不是和矮這個字弄反了?你看矮這個字是箭矢的矢,不是射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射其實是標準的象形字。射的身字旁表示的是一個人,而寸表示的是一把弓箭。在大篆寫法裡一目瞭然。所以漢字過度簡化就找不到原意了。


新疆風物誌


應邀簡答:漢字確實應該立即簡化。大批量刪除不常用的同音字;生僻字。

因為這樣能減輕很多不必要的學習精力。更能適應網絡暢通實用。更能讓中華漢字文化發展得更加燦爛輝煌。

馬上行動吧!



阿祥79874


提到書寫效率[大笑]這個其實多慮了。

我們大多數的所謂書寫是通過電腦面前敲敲打打或者手機屏幕的下半截指指點點來完成的。

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大約也就是簽名了。

如果是領導可能還要多些幾個同意和已閱。

本來就少的可憐的書寫量都不能滿足記憶的需求了。經常會提筆忘字,而且是很常見那種字。

當初的簡化是考慮到掃盲的需求,簡化字和繁體字並行,只是內地這邊因為教科書的緣故用簡化更習慣一些,包括書法愛好者在內很多人還是更偏愛繁體字,我也認為繁體更能體現漢字的內涵和穩重。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是沒有再度簡化的需求和必要的。

附幾張圖片看下,欣賞一下橫平豎直的美感





夢蝶也逍遙


漢字作為現代漢語的書寫系統,本身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解決方案,進一步簡化一部分漢字,只要大家都樂於接受,就應該是可行的。但其實,就現在的簡化字體系來看,真正急需優化調整的不是部分現有漢字的進一步簡化,而是大量的同字異音異義的高頻率字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漢語書寫系統中,如重新和重要,快樂和音樂,學校和校驗,銀行和進行,便宜和簡便,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這些同字異音異義現象的高頻出現給閱讀者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擾,尤其是當這些多音字被用在了人名地名當中時,根本無從辨識其正確讀音,比如浙江樂清市,到底是yue清還是le清,只能另外去查找資料才能得知其正確答案,其漢字自身無法明確表示出來正確讀音。這是目前漢語書寫系統中存在的一個十分突出的不完善之處,亟待改進。因此,我覺得,我們當下應該儘快制定出一套新的現代漢字優化調整方案,把已知的高頻出現的同字異音異義的漢字用新創字給區別開來,不再需要讀者通過具體語境的需要而臨時自行判定某字的正確讀音。


靳正利


我認為漢字大幅度再簡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一是作為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載體的文字,已經做過幾次簡化。

文字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應用廣泛的交流工具,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經過千百年來的使用,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演化和簡化,歷史上的規模性簡化文字也有數次,已經達到了應簡已簡。

二是中國漢字是一種特殊文化,過於簡化,就失去了原有的內涵。

我們的文字,是多少年的演化而來,是由意向、象形、音像、寓意、隱喻等等多種因素組成,有著極深刻的內在含義的。當記載表述的文字出現了過於簡單化,就必然遺漏了很多固有的意義。中國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與我們擁有燦若繁星、意義深厚的文字是分不開的。

三是中國目前的簡化字,已經廣泛使用、深入人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團結的民族,在文字上既保留了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更是逐步統一和應用了漢文字,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隨著中國的逐步強大,我們的漢字文化也更加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和應用,逐步成為"世界文字"之一,有了更為廣大的空間和極大的應用領域。

總之,目前的中國漢字,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在國內和國際,都沒有再行簡化的必要和可能,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


賈興華


漢字造字有自身規律,不能脫離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書之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漢字的簡化應該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是約定俗成的過程,不能用長官意志命令式的規定和推行,應水到渠成而規範之併發布推廣之。漢字簡化應遵循六書原則和美學原則,不能破壞漢字本身縕含文化信息和美學的特性。漢字簡化和推廣要慎重。漢字的優勢是大體上都是見字知意,其實掌握規律後是最容易學習的一種文字。主張漢字簡化甚至字母化的,是認為漢字筆畫太多,太難學,不利普及。激進者甚至認為漢字妨礙中國人的思維,漢字缺乏邏輯性和精細化,對中國現代化起阻礙作用,特別是在漢字各種電腦輸入法未發明前,主張漢字拼音化的聲音一度很強。現在看來,漢字一字一義,字與字可自由組合,粘性、包容性、擴展性都非常強,在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後,漢字的邏輯性和精細化與豐富性都已不成問題。各種漢字輸入法也解決了漢字在智能設備上的應用。竊以為,就目前來看,漢字可以暫時不用再簡化了。原因如下:1、漢字簡化容易和中國傳統文化產生隔閡,造成對古籍理解的錯誤,有切割之虞,不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也造成學習的困難,增加學習時間成本和身體消耗成本。簡繁同字越多,字庫越大,呆死字越多,社會負擔則越重。2、許多簡化字造字脫離了六書方法和書法美學原則,造成見字不知字義、書寫難看的現象,是一種文化粗鄙化現象,去除了漢字優點優勢,破壞了漢字文化,也同樣增加了學習的另一種難度。3、港澳臺地區和世界各國華僑,目前使用漢字是以繁體字為主,現行簡化字為補充。從中華文化統一的角度,漢字簡化亦暫時不應再推進。甚至,應考慮廢除一部分不符六書方法和書法美學的簡化字,恢復部分繁體字。如網上言,愛無心,產無生類。4、如前所說,智能漢字輸入法已經解決了在智能設備上順暢自由地應用,現實生活中,人們手寫漢字大大減少,故也無需對漢字進一步簡化。5、推出新的簡化字,必然要求全社會重新掌握,字庫重置,閱讀原來出版物需要辨識,重印出版物與原來出版物不一樣需要挖改,亦造成社會巨大人力物力的浪費,增加新的投入等。


艽野父


漢字不能因為求速度寫快而簡化。會有很多弊端。咱先以“達”字為例看看發展過程。如下圖。

一:給學字識字帶來麻煩。大家看看這個“達”字的發展過程。如圖所示。每次的簡化都給學習帶來困惑,如 圖所示。篆書圖一簡化到 簡牘圖二,就不是一個字了,再由圖二到圖三又改頭換面了。圖三到圖四,圖四到圖五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在到今天的“達”。大家看看這還是一個字嗎?就不說外國人學漢字難了,國人學精通的也不多。

二:給閱讀帶來麻煩。中國的文化是代代相傳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用當時的字體記事情。當我們拿著過去的書閱讀時。很茫然啊!因為讀不下去了。純粹是當時的老寫字體。現代人學的是現代字。如“達”字。它的老寫在過去是另一個嘴臉出現,和現在的“達”是驢頭對不上馬嘴。咋能閱讀?我在看文章遇見很多生字,就查字典,查出來後是非常熟悉的常用字!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三:給書法作品帶來閱讀困難。如,“觀海聽濤”四個字。用書法寫出來是“觀海聽濤”。很多人看不懂。為啥造成這個局面?因為老祖宗簡化字造成。而書法是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必須保持傳統。所以書法作品讓作者另註明原詩句。有些行書,草書本來老寫就不認識再加上書寫“草”,這些作品連鬼都不認識!!這就是簡化太頻繁了。為啥香港現在還是用的繁體字?答案自己想







王喜全


不能再簡化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一些更簡化的字。然而並沒有留存下來。看來太簡化民眾也未必接受,也提現不了漢子作為象形文字的精氣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