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心学认为心即是理,我捡到一个钱包想据为己有,这是我心之所发,也是天理吗?

小叶的生活日记


你好,看到这个题目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心学,我感觉是我们东方文化中的唯心主义。但是大学里面我们就已经学习了,唯心论是不科学的。就你本人这个例子来说,你捡了一个钱包,没有打开之前你觉得里面应该有1000元,按照你说的心即是理,那要是只有900块或者有1100块都是没有天理吗?所以唯心论是古人的智慧,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历史背景不同,人的感悟也是迥然不同

例如心学中,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我的理解是心胸宽大,无所芥蒂的意思。只有心胸宽大,包罗万象,才能纵横天下,无所不能。但是对于当时的背景来说,这样的想法是可行的。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利,你想800里加急,快马加鞭三天三夜。算一算也就四百公里,高速路也就半天到了。在古代能活动的范围有限,信息不流通,能有这样的高谈阔论势必引起轰动,所以理论被认同、推崇、进而流传至今。所以古时候的理论都有其一定的文化背景,不能完全套用。

2、学习理论知识不能断章取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屏蔽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但是要知道有因必有果,因果必有数。以你自己的事件来说,你觉得据为己有是天理,失主觉得归还是天理,那请问哪个是正的天理?这就是唯心论的弊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最基本的想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就会有利益上的冲突。如果无法给出一个评价的标准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就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争吵不休,没有结果。所以凡是看因果,不能只看到了好吃的果实,就忘记了埋在土里的根基。

3、尽兴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我是到了大学毕业之后才体会到的。毕业之前我坚信每一本我看过的书,可是社会给我上了深刻的课程。我们不能活在文字里,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捡到失物不还涉嫌违法,这条规定是为了社会安定才制定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条规定,只有拾金不昧这个表扬的称号。但是时代在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与现在的这个时代相匹配。


剑舞之风


用王阳明的四句教可以很容易解释你的这种心理波动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说:

我们的心本来是无善无恶,心体明净的。

但是因为我们的心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就有了善和恶。

知道善恶判断的就是我们内心的良知。

善的我们去做,恶的我们杜绝,这就是我们修炼自己的心。

用四句教来解释你捡钱包的过程:

在未看到钱包时,你的心是无善无恶的。

当看到钱包时,你动了据为己有的念头,这就是你心动了,于是有了恶的念头。

因为你心中有良知,知道这是不好的想法。

所以你打消了占为己有的念头,然后转而想联系失主,这就叫为善去恶,于是你就变得更高尚了。

下一次,如果你能捡到更多的钱也不为所动的时候,你你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君子。

反之,当你有了据为己有的念头时,你没有为善去恶,真的据为己有了,于是你会发现你的心就是恶的,你就会受到良知的谴责。

当更多类似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你每次都选择了恶的做法,而没有选择善的行动,你就会受到更大的良知的谴责。

所以:善恶就在一念间,就看你选哪一边。

这就是用心学解释你这个问题,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释。


知行合一时


恐怕兄台是曲解王大儒的心学了。

王阳明的训蒙是:立志、勤学、改过、择善。他从小立志读书做圣贤,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一生以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目标。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他创造了“心学”,提出了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的,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

套用王老师的一个经典句子[害羞]

你未看此钱包时,此钱包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钱包时,则此钱包和你的贪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钱包不在你的心外。

这时候要淡定淡定再淡定[耶]

先拿王老师的四句教来参照一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良知才是心学的目的,该咋办 ,思想斗争激烈吗。

王老师说的明明白白,知善知恶是良知,懂了还得能做到。

既然已经能明辨是非了,下一步该咋办。[可爱]

还想揣兜里吗[打脸][打脸][打脸]。提醒自己一下,拾金不昧是良知。

《中庸》也说过要明辨之,笃行之。这个必须的。

再想想朱熹他老人家遇到这事该咋办[机智]。

思想斗争中......[抠鼻][抠鼻][抠鼻]

拾金不昧是天理,贪小便宜是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啥都别说了 就近找个派出所交给警察👮叔叔安排处理吧。

钱包交出去了,是不是突然有点道德成就感,精神面貌跟刚刚挣扎在贪欲里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耶][耶][耶]





梦蝶也逍遥


你这是曲解了心即理的意思,学习中断章取义不行。

阳明先生天泉证道的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想据为己有不是心之所发,而是意念之动。

你知道据为己有会受天谴,故此一问,可见良知犹在。

所以还需为善去恶、格物致知。

心即理、神即道。


上班下班


我是行文恣意作者丘山直心,先明确答案。捡到钱包就想据为己有,这绝对不是天理。

很多人都听说过“知行合一”、“心即理也”。其实用这几个字来概括王阳明心学太笼统,以至于会让很多人产生提问者这种困惑。

王阳明先生讲得这个“心即理也”,是没有受到任何私欲影响的心。也可以这样理解,心中的正能量就是你的良知,良知就是你的本心,这颗本心才是天理。所以捡到钱包就想着据为己有,这当然不是天理!

如果大家对我回答有疑惑的地方欢迎和我一起讨论,我读王阳明心学经典《传习录》已经很多年了。


行文恣意


心学认为心即是理,我捡到一个钱包想据为己有,我想这就是天理吗?

回答;

心学我没学过,但是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都知道,心法二字是相当重要的。

心法,是心中的法条。

捡到东西,那一定是有人掉落的,是有主人的东西,捡到的也不能据为己有

特别值得说的题中有天理二字,如果是据为己有,我就把这个词补充全面;

【天理不容】。

据为己有,天理不容!

🌲🎄🌾🌴🐫








野骆驼9005184025938


捡到钱包据为己有是私欲,或人理;人理者,人性本自私。天理、天性之本乃“道”,“道”无私心、欲望;“道”理即天理、天性,其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性本利己,天理本利他。王阳明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或“心即理”_此中理乃顺应“道”之理。



四维正邦


心,这个字的内涵有很多,不下十余种。所以心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含义。

心即理的心,指的是道

而你想占为己有的心理活动,

只是你个人的想法


青紫Kiki


对于别人说,则不是


王涉


想,出自于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