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刘放吾是抗日战争的英烈?

猪鼻子兔


啥叫“英烈”?那是指为正义事业不断奋斗而做出牺牲的人们,孙立人和刘放吾虽然在抗日战争中有过不俗的表现,可毕竟都好好地活了下来,并且也都参加了内战,评价为“抗日英雄”尚可,称为“英烈”就离谱了。

(刘放吾少将)

笔者不太支持过分抬高孙立人将军的抗日功绩,尽管非常敬重他的抗日精神,主要原因在于,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孙将军的级别不高且参战时间较短,远没有那些一直顶在一线的部队和部队长艰苦。

先简单说下刘放吾,湖南人,黄埔六期步兵科毕业,原是张治中在1932年“淞沪抗战”时期率领的第五军警卫连长,后调入税警总团系统,从此成为孙立人的得力干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营救英军的“仁安羌大捷”,刘放吾时任新编第38师第113团上校团长,是这次战斗的主力部队。

(孙立人)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以第88师独立旅番号参战的税警总团,成为第一批与日寇交火的德械精锐,第四团上校团长孙立人11月3日中炮重伤,被宋子文亲自安排转赴香港治疗,虽作战很有章法,但累计参战只有50天。

伤愈后赴长沙重建税警总团,以4000多伤愈老兵为基干,训练出六团之众(从后面的历史看,孙将军练兵确实很有一套)。1941年以其中的三个团组建新编第38师,孙立人任少将师长,刘放吾升任主力团团长,属第66军作战序列,直到1942年2月编入第一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刘放吾上校)

从1942年4月新38师到达缅甸参战,至5月27日退到印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第一期中国远征军完败,孙立人的累计参战时间达到100天。期间就有了“仁安羌大捷”:日军以一个不满编的联队3000余兵力(附炮兵一个大队),包围英缅第1师以及记者和侨民等7000余人。

英军求援,奉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命令,孙立人以第113团为基干驰援解围,刘放吾率部苦战10余小时,打开口子完成救援,战斗中第113团伤亡500余,鬼子伤亡1000余,确实打的不错,可就是两个团级部队的对决,充其量就是“战斗”级别,怎么也算不上什么“大捷”吧?

(孙立人)

仅仅三天后日军第33师团主力到达,113团也被迫撤退,仁安羌失守。至于英国人给与的评价和荣誉,乃至于勋章什么的,更应该认为是一种英军掩饰自己无能的手段。纵观整个二战期间,英国人大抵都有这种传统,包括他们极力吹嘘隆美尔如何无敌,反正他们打不过的就一定是高手,否则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菜鸟。

个人感觉,孙立人将军和刘放吾团长对这次不大不小的战斗,都未必太放在心上,战斗强度比淞沪会战差远了。将近一年半之后的1943年10月,在印度整训完毕的新一军开始在缅北反攻,至1945年1月与滇西反攻部队会师为止,孙立人将军率部大战15个月。

(史迪威和孙立人、廖耀湘)

然而所有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年半的参战时间,并且孙立人成为新一军军长已经是1944年5月,之前不过是团长、师长,我们可以称孙立人为“抗日名将”,但无论是参战时间还是战绩规模,过高的评价就不妥当了。

缅北反攻开始时的新一军军长是郑洞国,并且实事求是的说,以驻印军(新一军)的装备、训练、补给和空中支援水平,换个能力中等以上的黄埔将领,也不会打得太差,六期的廖耀湘可是与孙立人在战斗中并驾齐驱的,更是一起提的军长。

(罗卓英)

刘放吾没有参加缅北反攻,1943年奉调前往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46年也到东北任职。后随孙立人调离东北练兵,1954年退役,1994年离世,打鬼子卖力气的人都长寿。


度度狼gg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是一个中国人,肯定都会说:是的。

而在抗战时期,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时候,孙立人做为新38师师长,他带领38师的将士们,救出了被围的七千多英国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而当时刘放吾将军,就是孙立人手下的一名团长,后来成为副师长,所以说,孙立人和刘放吾将军,他们肯定是抗战英烈,这是毫无质疑的事情。



当然仁安羌大捷只是孙立人将军一生中的一次指挥而已,在仁安羌大捷之后,第一次远征军因为指挥部的原因,导致错失战机,面临被日军数个师团包围的风险。而在这个时候,孙立人将军他并没有从野人山回国,而是去往印度,并且在兰姆珈接受美军的训练。

之后滇缅反攻开始,留守在印度的孙立人部和其他国军整编为新一军,而当时在印度接受训练的还有一支武装军队,这便是廖耀湘的新编22师,后来新一军下辖新38师和新22师。



最终新一军配合滇缅边境的国军,开始向日军发起了战略大反攻。其中在滇缅大反攻之中,表现最出色的就是新38师和新22师,当然此时的这两支军队,全副美械,并且接受了美军式,战斗力丝毫不亚于日军精锐师团。

而孙立人将军教科书式的攻坚打法,使得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防御顷刻间瓦解。



当然此战的意义是巨大的,有力支援了我军在国内的战略反攻,加速了日军的败亡,因此孙立人将军和刘放吾将军,他们肯定是英烈,这是毫无质疑的事情。


西北老张看世界


作战时牺牲的英雄才叫英烈,孙立人和刘放吾与日军作战时都活着。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孙立人是第66军新编第38师中将师长,刘放吾是第66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上校团长。

1942年4月14日,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求援,称在仁安羌英军7000多人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命令驻守在曼德勒的新编第38师前往仁安羌救援英军,接到命令后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从曼德勒感到前线,4月19日,第113团全团向日军发动进攻。从凌晨4时到下午5时,第113团击溃日军主力,全部收复仁安羌油田区,成功解救英军、传教士、新闻记者共7500多人,是役第113团消灭日军1200余人,自身牺牲204人、负伤318人,伤亡占全团1121名战斗兵员的一半。



孙立人是新编第38师的最高指挥官,为了表彰孙立人将军及其所部新编第38师第113团在仁安羌救援英军的重大战功,英王授予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同时还获得了四等云麾勋章和美国的丰功勋章。而身先士卒的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却被遗忘了。


新编第38师退到印度之后,刘放吾被保送到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其它部队任职。1949年离开部队之后,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刘放吾,1992年4月20日是仁安羌大捷50周年纪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接见了在美国定居的刘放吾老将军,并颁发了给他一枚迟到了50年的勋章。1994年,刘放吾老将军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95岁。


历史军魂


英烈,战死抗日沙场了吗?


1493459994


当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候,拿起武器奔赴战场的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有他们民族才可以继续有他们国家才不会灭亡,不管他们算不算英烈,但是我觉得在一个民族内忧外患的时候奔赴战场的人绝不是孬种不管战绩如何,他做到了一个炎黄子孙该做的不管后来怎么样,他对民族的贡献不容诋毁,我们是后辈没有资格评论一个对外作战的军人,最起码他杀敌了,最起码他没有投降!这样的人我们作为后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他?自己都根本没有参与没有参加有屁的话语诋毁一个对日作战的军人?要点脸


比较凉快凉快


孙立人将军并没有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刘放吾也没有。他们是英雄,但不是抗日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