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古代有哪些子承父业,且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例子?

_她夏了夏天丶


历史上有很多子承父业,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

1、司马迁修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司马迁的爸叫司马谈,博学多才,能说会谈,成长于西汉文帝、景帝时代,汉武帝的时候,官至太史公,有大志,但事未竞,人先死,临终遗言司马迁,要以史学为毕生事业,将孔子以后的历史做一次全面总结。

司马迁继承先父之遗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在史学上有着广博的学问和远大的理想。汉武帝时,因替李陵的案子辩解而受宫刑,在受到如此奇耻大辱之后,司马迁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发愤努力,漫游各地,了解风俗人情,采集一手史料,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气魄和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太宗当皇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高祖李渊出身于北周关陇贵族,发迹于隋朝皇族,以太原为基地,在隋末风雨飘摇之中,御突厥、灭诸侯、收义军,后夺恭帝之位,建立唐朝。

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聪明果敢,勇武善战,曾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各地军阀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立自己为太子,不久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

无论在才学和眼界,李世民都要远胜其父李渊。他当皇帝后,虚心纳谏,发展生产,整顿边疆,与民休养,开创了闻名古今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苏轼写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国历史上,苏轼的老爸苏洵是学习的楷模,三字经所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

苏洵曾以文章名动京师,但他之出名,以及出名之久,却远不及自己的儿子苏轼。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当主考官欧阳修读了苏轼的文章后,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向好朋友梅尧臣写信盛赞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洵以文章出名,但他的文章即便是那篇最有名的《六国论》,如果与苏轼的《留侯论》一对照,或与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比较,你或许就会觉得,父子间相差的,或不是一两个档次。

文章质量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苏轼在文学上,那是十八般武艺都精通,诗词歌赋无所不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而且样样拔尖。

论诗,他是宋诗巨擘;论词,他是豪放派代表;论书法,他是“宋四家”。

在父亲面前,论单项他是冠军,论全能,他也是冠军。

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轼为最。


帝国的脸谱


在绝大多数父母眼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件好事。无论长辈的才能是有意传授还是无心传承,当这些才华在下一代身上展现出更加夺目的色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要说到家族传承,史家很难跳过。中国古代收获赞誉最多的司马迁,就是典型的子承父业还青出于蓝的例子。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了自己的身世。他一路往回追溯,最终把自己的血脉定格在重黎氏身上。根据《尚书》记载,重黎氏承担着类似史官的工作。在司马迁眼中,家族作为史学传承者的起点,就在重黎氏。而重黎氏传着传着,就到了司马家这一阶段。

虽然后来司马家在朝为官者,多是做些与史学无关的工作,作为家族文化传承的史学研究方法还在,史官的职业道德还在,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是深刻的践行者。

汉武帝建元至元封年间,司马谈成为汉武帝的太史令。作为汉初著名学者,司马谈通晓道家、法家、儒家、名家、墨家和阴阳家学说。现存的《论六家要旨》,就是司马谈广博学识的证明。从这本书中,我们可能感受到司马谈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学术倾向,也能感受到他明晰的思路和批判精神。而这些治学思想,尤其是兼容并包和批判精神,在司马迁的鸿篇巨著——《史记》中都有所体现。

而司马谈早年就立志写出一部优秀的史书,担任太史令期间也收集了大量资料。只是司马谈不幸身染重病离世。在他弥留之际,他仍对他的理想念念不忘,告诉司马迁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

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史学世家,拥有这么一位博学而热爱历史的父亲,司马迁从小就收到史学的熏陶,最终在父亲的叮嘱和自己的决定之下,让编纂史书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学成就,时至今日,放眼全球也是无可比拟的。他也许在将来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史学家,也是近乎完美的完成父亲遗愿,比司马谈更耀眼的太史公。

而中国古代不仅在学术界有家族传承,中国古代最突出的家族传承,大概就是皇位传承。

庄襄王没能统一六国,但他的儿子带领秦国统一了天下;汉文帝和汉景帝联手创造“文景之治”,而汉景帝之子汉文帝塑造了大汉最辉煌的岁月;康熙和雍正辛辛苦苦为清朝打下基础,而雍正之子乾隆也把大清带到了巅峰。除了这些在帝业上大有作为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角色。

李煜政绩如何,在此不谈。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远比自己的父亲李璟高得多。

现存有幅名画,叫《韩熙载夜宴图》,其中的韩熙载,就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宠臣。之所以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熙载和李璟在文学上聊得到一起去。李璟有不低的文学修养,其所作的《摊破浣溪沙(二首)》,也是此词牌的典范。但相比于李煜的文学成就,李璟就显得“一般般”了。

李煜精通诗词、书画、佛学和金石。在中学课本,李煜都占了不小的分量。他的词作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创了新风格,即清新流丽有婉曲深致。

其实谈子承父业,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出于蓝而能否胜于蓝,要看下一代的悟性和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也要看上一代的引导。以史为鉴,父母的美好期望要实现,归根到底也要靠孩子的努力。


邓海春


古代,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优秀典范有很多。有文学方面的,也有书法方面的,还有政治方面的,均因他们杰出的成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光辉的名字。



  • 文学方面。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不能忘记“苏氏三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他们三人中,以苏轼苏东坡最为大家熟知。三苏中,父苏洵和弟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而苏轼不但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如《贾谊论》《石钟山记》《范增论》,流传千古。在诗、词、书、画各个领域都独树一帜。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一派,并称“苏辛”,还有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都独具风格,千古传颂。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为苏轼的杰出成就,他们三父子共同入选“唐宋八大家”,八个人,他们家就占三人,实属罕见,故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和也”的美称。

  • 书法方面。书圣羲之,当属典范。王羲之七子一女,个个书法成就之高,堪称书法世家,尤以七子王献之,成就最高。《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自古以来“二王”成为书法的代名词。在蔡邕、张芝、钟繇等文人书法的基础上,“二王”脱颖而出,代表了文人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 政治方面。曹操父子,当仁不让。曹操就不用说了,一代枭雄,逐鹿中原,三分天下,建立魏政权。文学上也颇有贡献,《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步出夏门行》里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气豪放,都是人生名叹名篇名句。其长子曹丕,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典论》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文学爱好者的知音。其子曹植《洛神赋》千古名作。他们父子,不仅在军事政治上突出,也是“建安风骨”文坛领袖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