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舒適,才能保持應對一切挑戰

有這樣一個海歸碩士,從加拿大某大學深造歸來,擁有著光芒四射的教育簡歷,從小就是媽媽的驕傲。然而,他的媽媽卻整日以淚洗面。

據介紹,儘管老母親傾其所有培養了兒子,可是自從兒子2012年畢業回國後再也沒有工作過。如今兒子已經快50歲,卻白天睡覺、晚上玩電腦遊戲,一直待在家裡啃老。

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舒適,才能保持應對一切挑戰

幾年前,老母親患上尿毒症,每週要去醫院三次透析治療,一個月3500元的退休工資,要承擔2000多元的醫療費,還要養一個快50歲的兒子,她感到身心俱疲。

詩人臧克家的名作《有的人》說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網上還有一句名言:有的人四十歲就死了,只是八十歲才埋。

這個海歸大抵就是如此。

這樣的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明明自己有能力、有本事讓自己過的更好,卻在安於現狀中沉淪。還有許多人安逸的日子過久了,沒了努力的心氣,最終消亡在舒坦的日子裡。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1. 坐在溫暖的小屋,體會不到外面有多冷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前陣子,一位泰國父親的故事讓人淚目。父親帶著兩個女兒住在沒有完工的水泥房子裡,突如其來的降溫讓他始料不及,夜間將家裡僅有的三條毛毯都蓋在女兒身上,自己和衣而眠,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但最終卻再也沒有醒來。這樣的悲慘,外人不能領會。

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舒適,才能保持應對一切挑戰

前幾年,湖南一位39歲的快遞員尹某在送快遞途中,突然將車停在路邊後癱坐在地上,說了一句“好累”就猝死街頭,雖然救護車很快趕到,卻已無力迴天。這樣的艱辛,外人很難體味。

沒有那樣的經歷,自然無法體會其中的滋味。

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吹著空調,喝著茶水,聊著閒天,抱怨著工資不高,瀏覽著微信、淘寶,盤算著買哪個包包、做哪道菜餚?

<strong>然而,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的人為了多賺幾塊錢的薪水而奔波辛勞,有的人為了養家餬口而精疲力竭。

2. 生活要拋棄你,從來不打招呼

去年5月,甲骨文裁員的消息曾持續引起熱議。很多人表示,甲骨文的員工是安於享受外企的高薪資、高福利、低壓力的工作,最終才活成了那隻被溫水裡煮的青蛙。還有人調侃說:“中關村最大的養老院倒了”。

被裁的員工中,很多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生中的精英。據一位前員工介紹,如果是開發,必須是清華、北大、上交、復旦和北郵五所學校讀過本科,同時得有碩士學歷才能進。這樣的履歷按理不乏工作機會,然而實際呢?

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舒適,才能保持應對一切挑戰

據報道,甲骨文裁員浪潮過後,包括BAT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巨頭紛紛拋出橄欖枝,甚至設置招聘專欄,可是許多員工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大部分的人都未能通過第一輪的面試,有的即便過了面試也在技術檢測時被刷了下來。曾經的才華,早已在一天天的安逸之下消逝殆盡。

有了一分穩定的工作,很多人就習慣於享受的安逸生活,沒有了繼續打拼的心氣。當時間一點點被消磨,幹勁一點點被耗盡,剩下的可能就是機械的重複而已。

然而,一旦有朝一日突發變故,自己可能在猝不及防間就被時代拋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很多人是否也和他們一樣,滿足於完成眼前的工作,便不再為將來打算?掌握了一項技能,就開始得過且過?

<strong>這樣的安逸,經不起任何風浪的考驗。

3. 做足充分準備,才能應對挑戰

司湯達在《紅與黑》裡寫道:我的夢想,值得我本人去爭取。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襲。

<strong>有夢想,敢追求,才能應對一切變化和挑戰。

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舒適,才能保持應對一切挑戰

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馬雲輕描淡說到:“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曾兩度高考失利,創業途中遇到過許多強勁對手,也曾遭遇過失敗,但他從不退縮,而是把困難當成奮鬥的目標,激勵自己繼續前行。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馬雲滿足於老師這樣安穩而平凡的工作,那麼就沒有電商帝國的存在。

網上有個帖子說到:劉強東24歲在中關村賣碟,被女友鄙視;馬化騰27歲初創QQ,假扮女孩子陪聊;馬雲30歲搞翻譯社慘淡,靠賣襪子補貼;宗慶後42歲蹬三輪車走街串巷叫賣冰棒。大佬們的創業比想象中慘的多,你還有什麼挺不過去的事情?

舒適的日子誰都喜歡,但要是我們貪圖享樂,就會像沉溺於毒品一樣無法自拔,懶惰會麻痺我們的頭腦,讓我們不思進取,最終早晚會讓自己被時代所淘汰。等到有朝一日我們想要幡然醒悟時,一切可能為時已晚,因為自己早已病入膏肓、日薄西山,在蜜罐一樣的日子裡變得奄奄一息。

生活中,有的人習慣為自己找理由開脫,其實再充分的理由,能說服別人,是否能說服自己?

有這樣一句話:請別在本該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時間充裕的時候,多讀幾本書,多學幾項技能,多積累一些人脈,多搭建一些渠道,即便不為將來打算,也可以提高修養、增強能力、提高競爭力。

<strong>趁著目前還有大把的時間,趁著失業的噩耗還沒有降臨,重新拾起曾經的豪情,投入到學習、充電、打拼當中,相信忙碌的自己總會有新的收穫,不斷充實自己才永葆強大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