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南昌大学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钟渊斌


2月20日

今天是小女儿雨欣宝贝的两岁生日,我只能通过视频为宝贝唱生日快乐歌,祝福宝贝。

宝贝向我展示了她搭的积木房子,还举起小手为我加油!在南昌的家人一直宅在家中,宝贝2岁生日没有蛋糕,有些遗憾,外婆说了会给她煮一碗长寿面加个蛋,非常时期也只能这样了。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这次抗击疫情,我从春节前在南昌参加一附院东湖院区发热门诊的倒班,然后又战斗在东湖院区的感染隔离病房中,再到2月13日出征驰援武汉协和,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抱抱她了,宝宝一天天长大,现在叽里呱啦,会说好多话了,等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是好好抱抱宝贝,和她一起搭积木。

我的大女儿可欣,写了一封信给我,致敬一起出征武汉的叔叔阿姨,叮嘱我做好防护。她还为我画了一幅画——《战“疫”中的白衣天使》,她描述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意境:病毒肆虐的的黑暗场景与插上翅膀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身披的洁白战袍,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我们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迎来更美好光明的明天。

母亲七十多岁,前几天感觉胸痛,爱人将她送到医院做急诊心电图检查,昨天爱人才打电话告诉我,我问她,当时老妈不舒服,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她说将在外,不能扰乱军心,等老妈感觉好了一些,检查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了,再和我说,免得我记挂家里。

爱人还说,现在出一趟门打个车,太难了,去医院看病还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等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学会开车。

我笑了,以前一直让她学开车,她总是搪塞,现在她顿悟了。希望等我回去以后,能亲自教她怎么开车。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南昌大学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王丽晖


2月18日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六天,在下班回酒店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武汉的街景,这座城市如此美丽,现在却变得如此安静寂寥,看到这些我只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快到我们能够早日打赢这场战争,快到我们不用再看到生离死别。

虽然远离家乡,但在抗“疫”这条路上我一点也不孤单,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都在为之战斗,我们的同事、家人都一直在默默支持着。

每天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副主任曹英和凌华总护长会约个时间和大家一起视频会议,无微不至地询问我们生活和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烧伤科“后方大本营”也时刻牵挂着我们的安危,这都是我们勇气和力量的来源,是我们在外抗战坚强的后盾。

我们医疗队的每一个人都揣着一颗真心,想要捂着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最快的速度进驻了武汉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开始接管病人。

这几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为一位脑出血昏迷的新冠肺炎患者插胃管。这项平时不算难的操作现在对我们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配合我们,此项操作还容易引起患者呛咳,造成窒息。我们医护人员认真分析完患者的情况后,有条不紊地配合起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无法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所以我们拿来了一个水杯,将胃管放入水杯中查看有无气泡,然后将手放到患者的腹部感觉气过水声的震动,再三确认好胃管在位,才进行固定。

当我们完成这项操作时,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在这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刀刃上行走,和死神抢生命。虽然隔着口罩、护目镜看不清彼此的面容,但是在场的每一个医护人员们都能感受到彼此心里的喜悦。

治病救人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但是小小的成功也能让我们有莫大的成就感。

艰难坎坷的抗疫之路上,有无数的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很庆幸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可以贡献我的光和热,照亮武汉。我们每个人都在坚持,因为我们相信阴霾终将散去,战“疫”定会胜利,而我们每一位“战士”都会平安回家。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南昌大学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胡翌


2月12日

“从萍乡到武汉406公里,

妈妈的爱跋山涉水传到我的耳边”


我姐说,那天我妈挂断电话后自己坐在客厅偷偷抹眼泪,可是她在电话里对我说的却是:“蛮女,等你回来,给你炒你最喜欢的炒粉吃”。

我没有想到,我妈这么一个喜形于色的人,有一天也会因为她的宝贝女儿,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情绪。

可是妈,我们不能退缩啊,也没有想过。

我愿意做那个逆着人潮而上的人,请为我加油。


2月14日

“樱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

而我们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战胜疫情”

对于武汉的情怀,源于学生时代对于樱花的向往。不曾想,这一次来武汉并不是漫步在温润的柏油马路,静静地听樱花落下的声音,而是穿上了白色铠甲,与同事们合力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疫长城。

第一天,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我们各自在背后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有的人偷偷写下了自己的寄语,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在别人眼里,身着白衣的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病毒的“阻击手”,是最美逆行者,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其实,生而为凡人,我们也像其他人一样,也会怕,也会担心,在家里我们也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儿女,也是最不舍孩子的爸爸妈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抗疫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扛起肩上的责任——“若有战,召必应”!因为我们是医护人员。

身处黑暗,不必惧怕黑暗;最亮的光,总在黑暗处见。打赢疫情战需要什么样的速度,我们就会用什么样的速度。

那天晚上我在心里默默许愿:愿人间皆好,山河无恙;所念之人,岁岁平安。


2月18日

“时代姐妹花,

永远不分家”

我和闺蜜都在这次的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伍中,她在四川一队,我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她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9楼,我在14楼。

虽然很近,但是我们直到现在都还没见过面,只能通过微信和电话进行交流,颇有种“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感觉。

今天有同事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长时间在隔离病房工作,可能是超负荷战斗,出现头痛、想吐的症状,心率加快到140次/分。事后那位同事说她其实当时心里很害怕,怕自己倒下,怕自己不能继续坚守一线,不能再守护这个病区所有需要她的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是啊,惟愿疫情能够尽快散去,春天快些到来。

晚上和闺蜜聊了很久,两个人互相鼓劲打气,并打趣到如今可是患难姐妹花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既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为打赢疫情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还约定好,等到疫情结束,一起去武大赏樱花。

快睡着的时候,她发来一条微信:患难姐妹情,塑料姐妹花,永远不凋零。


2月19日

“他们说,我的样子,

是最美的样子”。

今天是被人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一天,也是我来武汉的第7天。

初雪后艳阳高照。上班依旧提前2小时出门,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戴好护目镜,依旧是呼吸困难,缺氧的感觉。

按照正常工作流程,早上我要为每个房间进行消毒,今天阳光很好,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同事说我的样子像极了自带光芒的天使。

上午在病房为患者测量体温的时候,有位大哥对我说,小妹,你们真是辛苦了,等疫情结束时,我请你们吃武汉的热干面呀。

我点点头,然后他又偷偷说,你认真工作的样子很好看。

中午给92床的老爷爷喂饭,按照往常,老爷爷吃完饭都会说几句牢骚话,有时候是懊恼因为自己感染肺炎拖累了许多人,有时候又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但是今天,老爷爷却对我说,他觉得我的样子是最美的样子。

其实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我的脸颊、额头和耳后背,被口罩帽子护目镜,早就压出深深的痕迹。但是今天这么多人夸我,我的心情忍不住变得灿烂起来。

作为医护人员被人认可,真的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尤其又看到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努力抗争病毒的时候。

我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武汉加油!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作者:南昌大学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姚佳丽


我频繁的记录生活,因为生活值得

我深深热爱着护士这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作为一名95后的年轻护士,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疫情出现,我理应冲上去。

我的工作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我有强大乐观的内心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因此我毅然决然地主动请战支援武汉。2月12日,我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由于时间仓促,在来武汉当天清晨才有时间电话告知爸妈,睡梦中的爸妈接到电话后沉默了许久,哽咽着说女儿你一定要平安回来,答应我,一定!我深刻地记得送别那天,大巴开动的时候,人们无声无息地挥手,但泪水却早已决堤。2月13日,是我人生中最光荣的一天。


【援鄂日记】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2月15日,武汉大雪纷飞,气温降至零下几度,却依然阻隔不了我们医患之间的爱。有一位76岁的奶奶,头发花白,有糖尿病病史,在为她测血糖的时候多喊她几句奶奶,夸她名字好听,她乐呵地就像个小孩一样咯咯笑。

在给一位阿姨喂口服药时,发现她有漏服的现象,我微笑着鼓励她说我们除了要吃好睡香,还要积极配合治疗哦,加油,我们一起携手一定可以打败疫情的!她认真的点了点头。

“你们是江西队的吧?谢谢你们啊,跑这么远来帮助我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你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一位中年大叔噙着泪水满怀深情地说道。

顿时,鼻尖一酸,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不论再苦再累,这一切都值得了,因为这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存在的意义啊。

细数来武汉的日子,已经过去近一个星期,病人们总是在我们来回穿梭病房时不忘说声谢谢,这句简单的谢谢包含了巨大的能量,他们知道,他们什么都知道!是啊,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是一道光,聚集起来,我们一定会成为明天那温暖强大的太阳,那时候,阳光明媚,笑声洋溢,人间值得。


编 辑:朱怡芯

审 核:叶 萌

终 审: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