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生以来,你读过的书中,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你会选择哪一本?为什么?

张小龙


曾国藩家书。

1.

可以感受到曾国藩对自己要求严格,勤于反省;对子弟以身作则,耐心教导。

2.

可以感受到他对父母的关爱对亲人的关怀,以及对道德和责任的恪守。

3.

而且很多语录非常经典,鼓舞人心,说了很多自己修身养德,治学交友,从政做人的宝贵经验,读了受益匪浅。

4.

书信时间跨度大,可以看到他不断内省然后不断成长,特别真实。

5.

最关键是他字里行间有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十足的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刘衣紫


余华的《活着》。我小时候断断续续地看过电视剧版的,成年后看过小说。当我感觉活着太难时,总是想到书中的主人公富贵,如果我是富贵,还能活下去吗。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小说主要讲的是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命运无常,人生实苦,只要自己的亲人都在就是福分









小菊在珠海


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像一本魔术书,在不同年龄段时期看,总会有不同年龄段的收获。我是在上初中时看的,那个时候学习很认真,很努力,有时候会为了遇到诸多无法解开的难题而苦恼,有时候会因为友情的背叛而沮丧无比,当我看到这本书,并且一口气把他读完后,我觉得轻松自在了许多,来自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似乎没有那么沉重了;去年我闲来无事又翻看了这本书,我突然间有一种俯瞰人生的感觉,似乎在我这个年龄,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如意是日子里的调味剂,应该更坦然的接受,不盲从,不迷茫,不枉然!不知道再过20年,再拿起这本书会是什么感受了?[微笑]



海上飘风


有生以来,我读过的《老子》这一本书值得推荐。这是一本开大智慧的书,有人生观、世界观,甚至于具有宇宙观的视野,例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用言语来表述,但它不是一般的“道";"名"可以用来命名说明,但它不是一般的“名"。"无"这个虚无状态,可理解为天地开始时的浑沌状态;"有"这个实有状态,可理解为万物之母的滋生状态。因此,时常保持“虚无状态”,希望从中观察到其中的奥妙:时常保持“实有状态",希望从中观察到其中的终极与归宿。这两种状态,同样出自于本原一体只是不同的命名说明,同样称谓它为玄妙。玄妙的进一步玄妙,是众多奥妙的门径。

        这一章是老子的世界观与宇宙观的综合体现。第一个"道"是指世界与宇宙的本原,世界与宇宙的本原就是规律与法则。宇宙间的规律与法则众多,人类认识掌握了一部分,还有众多众多的规律与法则人类目前还无法达及。地球自转有了昼夜是自然规律,地球绕着大阳转有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是自然规律,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周期性绕着太阳也是自然规律,还有银河系、河外星系无一不是在规律中进行,这就是自然之道。还有人文之道,所谓人文之道具有狭义的理解,人类文明创造了人文的方方面面,生活秩序、精神境界、为人处事、生老病死、婚姻嫁取、经济发展、政治吏治、军事干戈等等都属于人文之道的范畴,都有其规律与法则的内含,这就是人文之道。

      第一个"名"是"道"的情状的表达,即“道"的情状表达要有人文的命名与说明,所以说它不是一般的命名与说明,因为这个“名"与"道"是相通相融的,具有"道"的本质规律与法则,只是用人文的语言来表述很难真正达到“道"的实质内涵。就像是"地心说"与"日心说"在一定的时空中都符合道的规律与法则,但这种命名法则还是远远不能符合宇宙天体的规律与法则,即不能真正透释宇宙之道的命名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当时是最高权威的力学理论,可到了爱因斯坦面前的广义相对论却就显得很狭隘,因为牛顿第二定律在绝对时空时可以适用,但是到了亚光速的相对时空中就偏离"道"的真正内含了。可见"道"具有相对性,即规律与法则也具有相对性,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所反应出的规律与法则是相对的。

      "无”与“有"是"道"之名的两种状态,老子在这一章中指出了宇宙生命的两种状态即“无"与"有",宇宙中各天体的诞生没有生物生命时处于“无"的状态,当有了生物生命之母滋生万物时就是处于"有"的状态,因此"无中生有"不是没有道理,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同时在这一章中指出了"无"与“有"的演变规律。在“虚无状态"时,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进行奥妙的变化,人类要观察其中变化的奥秘就能参透"无"的规律与法则,在人文领域一件事情未发生之前处于“无"的状态,但这件未发生之事一定有其奥妙的变化规律可循,一定有产生这件事内因、外因变化规律因子的奥妙,这也在教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应该如何看待“无事"时所采取的态度,应该要时刻考量各种变化的奥妙。在“实有状态"时,也同样存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终归终结时的变化,有了不一定拥有,有财富不一定拥有财富,得到了也会向失去转变,老子也道出了"有"向"终结"转变时所采取的态度,应该要时刻考量这种变化的奥妙。最后指出“无"与"有“同出于"道","无“是道,"有"也是道,只是用不同的命名说明,而且两者都具有玄妙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具有奥妙所在,把握了这些变化规律是众多奥妙解开的康庄大道。

        历史上众多名人解读《老子》第一章,有从唯物角度理解,也有从唯心角度理解,这两个角度理解都没有偏离老子的本义,只是把老子的本义一分为二去理解了,当唯物角度更流行于世时对唯心理解加以打压,当唯心角度更流行于世时对唯物理解也给予打压,这本身也是"道"的规律与内涵,因为时空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一时空必然存在符合某一时空的规律与变化。在魏晋玄谈盛行之时,唯心角度的"道"自然而然成了“无中生有"、"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道。老子本义没有唯物与唯心之分,但是存在“无"与“有”之别,既使用现代语言说唯物还是唯心,两者同样遵循道的内涵。

      以上所言的一分为二,从唯物和唯心两个角度去理解老子的“道",在第一章中指出了道的二元论,即"无"与"有"是道的二元,道的二元论是广义二元,不是狭义二元,有无、上下、高低、疏密、爱恨、恩怨、舍得等等都是"道二元论"的属性,都具有道的本原规律与法则,自然之道与人文之道也是属"道二元论"的范畴。老子生活在东周中后期的公元前570年至公元前470年间,在周王朝当过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闻名天下。易经成书于西周,年代早于老子,老子也一定深得易经的精华,易经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阴阳理论,因此在《老子》第一章中无不处处看出阴阳理论的再现和进一步的诠释,用"无"与"有"做为道的二元进行阐释,也可理解为道的阴阳理论来阐释,很明显在此看出,"有"就是阳,"无"就是阴,阴阳具有"无有”的特性,无有具有"阴阳"的特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转阳,阳可转阴。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这才是《老子》第一章重要而需领悟的内容,用现代哲学思维则就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论去体悟老子"道"的二元论,或者说叫道的阴阳论,那么就有阳之道和阴之道的二相性,则会更好理解。用有无来说道,和用阴阳来说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是高度相通的,只是名称命名说明不同罢了。

     用纯宗教的理性思维看老子的道,这个道是一个闭环圆圈,在佛法中叫轮回,在这个道圆圈中,有两个极点分别是"无"和"有",无在左,有在右,当“无"向"有"方向顺时针转动则无生有即为物之生,当"有"向"无"方向也是顺时针转动则有生无即为物之死,这就完成了一个圆圈的轮回,因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生不息的轮回效应就不难理解了。

       千言万语只能用"道"来形容宇宙观,人类认识宇宙有时空的相对性与局限性,"道"为有无二相性,"道"也为阴阳二相性,都同为道二元论的范畴,大道无形,大道有存。这就是老子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足见老子的伟大。

泓瀚易道智慧学











泓瀚先生易道智慧学


推荐《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本介绍理财的书,主要有一下几个推荐理由:

1-理财意识


既然是一本介绍理财的启蒙书籍,书中传递的理财意识是从小就需要培养的一种习惯,理财方式很多,但是把理财融入意识的人却不多,更多的人是靠出卖时间、出卖体力去换取金钱,而没有规划个人财富积累,我再看这本书之前也是一样,没有很强的养”鹅“的习惯。

2-个人规划


在我们理解增加资产的道路上,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打工、创业和投资都是重要途径,可以清晰的规划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问题分析能力,这也是我们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做的个人规划,我们的工作方式来源于个人规划什么样的结果,能够提前让我们清晰职业规划的路径。

3-深入思考


书中提到”什么是负债,什么是资产“,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把房子作为资产,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买房都有贷款,每个月固定支出还款,从作者的角度,资产就是能往你口袋了放钱的,负债就是从你口袋里拿钱的,那房子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并算不了资产,这也让我们学会如何深入思考,剖析本质。


林大叔日记


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不同时期看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感觉不同的人生阶段在这不小说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高中时期初次看这本书,被里面孙少平的自尊要强,努力出人头地的样子感动了。感觉就是高中时期的自己,自尊又敏感,不断的努力,就希望自己能考上好的大学,有一天能荣耀归来。

工作以后再看这本书,更多的是感受到他们努力奋斗的样子,也时时激励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结婚后再看这本书,更多的是被书中三位女性的伟大感动,作为妻子,母亲,很多时候都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和关心。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就为征服你


当今社会,如果只推荐一本,我强烈德国理财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1960年出生于德国科隆,16岁独自闯荡美国,26岁时不幸陷入了财务危机,债台高筑,通过四年努力,30岁后他不仅摆脱了危机,还创办了数家公司,通过投资成为欧洲知名的亿万富翁。此后,博多·舍费尔开始向大众传播自己的致富秘诀和理财知识,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些知识摆脱困境。

本书在德国出版后,曾一度成为德国图书年度畅销榜的 NO.1,连续110周占据在德国图书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33种语言,在全球畅销,销量超过一千万册,改变了很多人的理财观念。

核心内容

拥有财富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要消除对金钱的偏见,不要当一台赚钱机器,而要拥有一台自动为你赚钱的机器。只要转变理财观念,掌握投资理财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成为金钱的主人,不再为金钱而烦恼,过梦想的生活,拥有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不不咖啡馆


我推荐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r

李笑来对《奇特的一生》推崇备至,《做时间的朋友》这本书很多内容也引用了这本书的做法。读书就要读原著,这次我读了有关时间大神柳比谢夫的书《奇特的一生》,真的让人感慨万分。\r

柳比谢夫对时间的理解真的远远超过一般人,就拿数据来证明:他睡觉时间10个小时,却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写了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多页打字稿。业余时间,他对5000种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搜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而且他并不是不懂享受的人,一年时间有65次参加艺术活动或者观看表演。好像时间和他达成了某种协议,他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做他想做的事情。\r

以下几点可能是他能比绝大多数人更好的利用时间的原因。\r

生活的态度——生活的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r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第一句话就是:人生困难丛丛。这的确也是一部分人认为的事实,而柳比歇夫在这一事实上更近一步。关键在于对待苦难的态度,柳比谢夫经历过战争丧儿,会议批斗,生活潦倒等不幸,在正常年代,他在研究所工作,还兼课,兼任其他单位的顾问,还需要帮助妻子跑医院、跑商店、排队买煤油等事情。但是柳比歇夫在精神上面对自己的要求和研究上一样严格,他不断的利用一切机会求知,输出,直至把一切苦难转化为成果。\r

人生的态度——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r

柳比歇夫提供了一个普通人也能达成天才成就的范本,但看起来他的人生却并不是以达到天才成就为目标,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从此至死不渝,一生都在最求这个目标。而他这样的追求无疑是具有巨大风险的。——把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错过了其他机会,人会不会变得干巴巴的?而且他把未来都压在这个宝上,万一目标本来就是不可达到的,那么这一生就很可能虚度年华。然而,事实上,柳比歇夫的一生是幸福的(他自己认为),因为他一直在追求他的目标;而在别人眼里,他的生活由于目标明确也是令人羡慕的。所以要搞清楚自己的一生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就算目标是虚无的,我在追求虚无的过程中也是幸福的,我的生活也因为追求这一目标而显得生机勃勃、和谐统一。与其去追求那遥不可及的功勋,还不如追求那最最朴实的人性。这可能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r

时间的态度——把时间当做神灵尊敬。\r

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人类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而且这个时间也是不可控的。所以很多书籍说《时间管理》,就是要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李笑来更近了一步,《做时间的朋友》也说了,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我们要和他做朋友;柳比歇夫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用独有的时间-事件统计法,对自己的三类工作作了严格的记录,并且每年花好几天时间总结。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好像他面前有一个时间之神,他每天都要一丝不苟的向他汇报一样。这让我想起老子对于道的态度,他说他和道的关系好像是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无时无刻不想亲近她,了解她,学习她。稻盛和夫也是这样,他对一件事情的至诚之心达到极致的时候,竟然能清晰察觉未来世界陶瓷颜色、电价的准确价格。我想柳比歇夫对时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他准确的估算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时间,而且还不用钟表计时。\r

最后分享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拟定的时间守则:\r

不接受紧急任务\r

累了就去休息\r

每天睡10小时\r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r

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胜智大王犇


个人最推崇的是遥远的救世主,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几遍,读完之后一定有很大收获



习惯命运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是啊,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离开了书,人们的生活将是一片空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的确是一本好书,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在我最黑黑暗的时刻,给了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她生命的88个春秋里,只拥有19个月的光明与声音,但她的精神却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光明与希望。她接受了命运对她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用爱心去拥抱世界,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这本书写了海伦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写了她对人生的感慨,让读过这本书的人和她一起分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字里行间,无不洋溢海伦对人生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诫世人应该珍惜拥有的一切。

海伦非常想要看她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在书中写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们的温厚与善良……第二天,我要去看黎明,看曙光……第三天,要看我生活的世界,那是多么美好!”三天的时间,这对海伦来说多么珍贵啊!然而,这只不过是她的一个愿望而已。三天光明,对有些人来说微不足道,像我们学生中就有一些这样的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珍惜拥有的一切,白学习当做一大苦差,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不前,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我非常喜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自信、坚强与乐观,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相信大家看过以后,一定会终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