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您为什么喜欢看易中天?

褚逸飞


因为喜欢三国,所以对易中天也有所了解。又长期生活在武汉,易先生也在武汉学习、工作多年,听他用独特的语言讲故事,倍感亲切。

评判一个人,特别是公众人物,除了他的才华外,就是他的品德。易中天是中国知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他在《百家讲坛》里把大家没耐心看的名著讲得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深受众人的喜爱,足以说明自身有着丰富的知识底蕴。虽说是名人,但先生喜欢逛农贸市场,吃十元的盒饭,尤爱吃辣子。这种直率洒脱的个性也是个人非常喜欢的。有人称先生是“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他敢说话,会说话,出的书文笔很好,行文流畅,虽有人批评他的书籍思想上单薄,赋予不了作品深刻的东西,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看得舒服”这就够了。

易先生是当今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者,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江鹤诗词


我认为易中天是中国文化生产出来的一个怪胎,一方面道貌岸然为人师表,另一方面自卑粗俗缺乏自信,当他面对一个崇拜他的小女生提问的时候表现的简直就是流氓,那个女孩子根本就没法在他那里找到想问的问题,他在面对问题回答不出来只能假惺惺的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人是老师吗?他有什么资格成为文化大家?我看不起他,说些故事就是文化人啦?狗屁易中天


用户1361135113958


随着“百家讲坛”的“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开播,易中天老师一下子声名远扬,名满天下。我也喜欢得不得了,受益匪浅,看易老师的书,搜索观看易老师的很多演讲视频,渐渐的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以前糊涂的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实质内涵;儒、墨、道、法各家的济世主张;邦国制、帝国制、共和国制的区别;“易”的本来面目;“禅”的“高端行事,低调做人”。明白了巫术与科学的关系和异同点。这一些让我的心平和下来,安静的走我的路,看这一路上的风景。


sxh的文章


还记得第一次看易中天老师节目是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品三国”系列。

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比较小,阅读及之知识储备量比较少,对曹操的认知局限于《三国演义》。(当时还分不太清正史与小说区别,由于《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显的“尊刘贬曹”,曹操在我心中形象不是太好)

而我在看了易中天老师的讲述后,我更全面的认识了曹操这一人物,不再用扁平化视角看人物,受益匪浅。从那之后他在百家讲坛做客主讲系列我都会看。

我觉得我之所以喜欢易中天老师,是因为他讲课的方式比较吸引我,个人特色鲜明,富有幽默感,讲话很“大胆”,口音也很有趣。一般经由他讲过的知识点我都会牢牢的记在脑海中。所以后来也有很多综艺节目中会有易中天老师的讲课模仿秀,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他的特色突出。

再后来看他的很多访谈节目(如杨澜访谈),还有上撒贝宁的节目。我发现易中天老师怼人的能力很强[捂脸](这能体现出他逻辑感很强,马上能揪出对方语言中的“漏洞”)

最后可能是还是他的人格魅力与生活态度。人活得比较真实,自在,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杂烩百味


认识(只从电视中)易中天,大概是从十几年前,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西汉历史起特别是讲品三国后,从他的演讲风格,水平给人很深印象。"一句比方说……",将复杂的,别人不甚解的事,给说明了。“我们还是讲一个故事吧",又把你带入了兴趣及求惑中。他是一个多型的学者,文,理,经,佛都很能讲,且听众芸芸,巷甬路塞。大家去看看他在中科大的演讲,简直就是万人空巷,坐无虚席。为什么喜欢,听听就有了答案。


用户3416587124459


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就不喜欢易中天,我甚至认为百家讲坛就是百假讲坛!看过几期,都是名人学者,但讲的都不是真正的知识,大都是推测,戏说,夸大,博人眼球,有的更是满嘴跑火车,不忍去听。因此,对这样的人并不喜欢。


用户375699639371揭短


此人有点知识,口才表达不错。不过自尊自傲,强横自专,不谦无礼,德行上不是君子,学业上只是三流,更不是什么大师!


汉字醒来


为什么喜欢易中天呢,先来介绍下一下他的简介吧

易中天(Yi Zhongtian),男,汉族,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1]。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作品。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

这么优秀的人谁人不爱呢,尤其是他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节目,家喻户晓,津津乐道。

更有,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我估计易中天的36卷可能写到后来会很难,因为毕竟他的知识背景没办法和蔡东藩、李敖、范文澜这一代比。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没有史料的准备,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据说吕思勉批《二十四史》批了三遍,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因为过去没有断句,没有断句就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要断下来,你只有断下来才能理解,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


全球战疫


能从文化糟粕的怪圈里面走出来的学者甚少……有使命感的学者更少……功名利禄侵占所有人的灵魂(学者也不例外)伪善盛行~私俗膨胀~伪天才四起(太多的伪善学者为了一个虚名为了一个本本忘掉本性)……虚无的文化思想占据主流……而易中天是明白了历史的“时代与土壤”的关系~他从迷宫里走了出来~敢站在另一高度去洞察和洞悉-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是智慧~接地气~我喜欢……😊


天艺68


一个身在学术圈里的娱乐工作者,就像大学与电视台的区别,部分观众喜欢的心理潜意识是:“噢,他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他讲的我听得懂,还有较大娱乐性;嗯,可见我的知识层子蛮高的”,一种替代补偿的心理,事实与学术水平无关,另一种娱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