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家長對小孩吃飯的管理重要嗎?

育人有方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家長對孩子的吃飯管理很重要!好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幼兒期的孩子習慣需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比如說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從細小的事情要求,就可以達到“促其思、曉其理、激其情、導其行”的教育效果。



1. 從小事做起 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從小事慢慢培養,比如寶寶吃飯坐不住,跑來跑去,吃一口玩幾分鐘,沒吃幾口飯都冷了,因此可以給寶寶買個寶寶餐椅,讓寶寶學習大人的樣子,吃飯的時候就在餐桌上吃飯,漸漸的寶寶一到吃飯時間就會主動要求坐到餐椅上。

2. 家長身體力行 一歲多的寶寶模仿能力已經很強,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品質和習慣的養成,比如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洗手,慢慢的寶寶就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因此做父母的要身體力行,父母喜歡看書就會培養一位愛閱讀的小寶寶。

3.不要經常說“不” 這個危險,不能碰,經常會有家長在寶寶身邊叮囑,其實幼兒期的寶寶好奇心很強,越是不讓他們碰的卻總是想辦法摸摸,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進行示範性引導,比如寶寶看見大人掃地,我們可以示範給寶寶看,讓他跟著做;看見大人在洗衣服,他們也想動手洗,我們可以帶著他們一起,慢慢的你的一舉一動就在寶寶腦海中記憶下來,我們可以給與他們鼓勵,漸漸的從模仿你的動作就會喜歡上這些,開始養成了做家務活的好習慣。

4.持之以恆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習慣的養成更是這樣,剛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有的父母就擔心寶寶吃的慢,弄得到處都是,於是就開始喂寶寶吃飯,這樣寶寶就更不願意自己吃飯了;平時可以給寶寶講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 、《狼來了》等,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總之孩子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日之功,我們要在平時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建立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祝大家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育兒之路小桔燈


您好 , 個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也是困擾自己很久的一個問題。吃飯對於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自己家的孩子從小瘦弱,還比較挑食。


首先給孩子養成一個吃飯好的習慣,比如吃飯時不能亂跑,可以給孩子準備餐椅,三歲之前非常有必要。吃飯之前儘量解決好大小便問題,並且告訴她坐上去就是吃飯的,平時不能再上面玩;而且規定吃飯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時間超了就端走。立好規矩後面會省事。這點我家兩個娃做得比較好。


其次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也要跟孩子講一下吃飯的重要性。不要講一些大道理,就是從生活中提取。比如坐電梯的時候,她夠不著,我會說一定要多吃飯,不挑食,長高了就會夠到了。我還引導她讓她踮著腳尖使勁夠,幾乎能夠到了。接著引導說離目標這麼接近了,加油哦。再就是多吃飯提高免疫力不感冒,年前孩子生病打針了,跟她說好好吃飯就能不感冒,不打針。

最後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就是父母別太把這根弦繃緊了,自己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以前我會為孩子這頓吃的少,或者不吃青菜憂慮。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不要把吃飯的過程弄得不愉快。有時候適當的放一下手,反而效果也不錯。


奔跑的寶媽媽


吃飯是寶寶來到人世間第一個應該學會的事情。我家寶寶是從8個月開始自己吃飯的,那個時候她剛剛能坐穩,手裡拿著小勺,一勺接一勺吃的很開心,雖然吃的到處都是,但是很有成就。所以一直以來我從來沒為她吃飯發過愁。

建議寶媽只要寶寶自己會坐了,就可以訓練他自己吃飯,首先自己吃飯可以鍛鍊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其次,培養寶寶的獨立性,讓寶寶愛上自己吃飯,也可以建立寶寶的信心,一個最現實的意義就是寶寶上幼兒園之後,第一個挑戰就是自己吃飯,但是能自己吃飯並不是目的。管理好孩子吃飯更深遠的的意義在於:

1、培養孩子餐桌禮儀。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背後蘊含著更重要的是餐桌文化,就餐禮儀更能體現一個孩子的家教,試想一個吃飯到處亂跑,夾菜的時候在盤子裡到處亂翻,自己碗裡的飯總是吃不完。可以想象這樣的寶寶長大後又會怎樣。

2、培養孩子對時間的管理能力。有的孩子做事磨蹭,那麼就從管理吃飯的時間開始,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合理的事情。

3、培養孩子感恩之心。粒粒皆辛苦,讓孩子懂得食物的來之不易,尊重每一個付出勞動的人。

4、培養孩子的愛心。不浪費食物的同時,讓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小朋友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管理好孩子吃飯,給孩子一個美好的開始。



囧媽與魔丸


當然很重要,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家長的輔助教育。我兒子小時候吃飯總是東張西望,一會勺子一會筷子的,安生不了,有一次我告訴他說,如果他覺得不餓可以不吃,但下次吃飯必須等到下一頓飯的時間,他居然真的不吃了,那好,我也真的是讓他等到晚飯才讓吃,循環了三次他就老實了,再也不說不吃飯了,吃飯也安生多了。


柒月飛過


這個非常重要哦!

1.只要開始添加輔食就要讓他有坐桌吃飯的意識,吃飯一定要在桌子上吃,吃零食在客廳。切記不能在臥室或者床上吃飯,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吃飯開始!我看到老家的爺爺奶奶喂孩子吃飯,前後三莊來回跑,追著餵飯,感覺每天最大的事就是吃飯了!

2.桌子上吃飯也要注意,儘量讓他自己來,雖然會弄的到處都是,孩子還小,這個很正常。

3.大一點了要注意餐桌禮儀,等著人來齊再吃飯,沒有說愛吃的,都是他吃的的道理,知道感恩!

4.幫著大人一起收拾桌子!

還有很多哦,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啊🙋🙋🙋


清江浦晶晶


重不重要看看你家附近的娃就知道了

我姑家的孫子從小我姑帶大,特別溺愛,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在家只吃米飯和各種肉,其餘啥也不吃,因為缺少維生素,缺鋅啥的去了好多回醫院,那也誰也管不了。

後來我表嫂花錢直接送那種能照顧小娃的託兒所,老師發視頻回來,幾個小娃在一塊比著吃,也不挑食了,而且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呲牙],週末回家又恢復原樣。

所以得找個管的了孩子的,從小就養成好習慣,不能慣著。當人能有專業的育兒經驗的老師最好,沒有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雖然不全是,不過咱們老百姓能用的方法也不多。

希望家家出個好孩子[機智][機智]!



小屁孩的老公


非常重要!!!

我的小孩兩歲半,現在能獨立自己吃完飯(每一餐都是自己吃)

分享下我家唐唐獨立吃飯的習慣養成:

1.當寶寶有意識自己拿勺子模仿的時候,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給他一個勺子,大人在旁邊一邊喂,寶寶自己也可以模仿,為他以後自主吃飯打下基礎

2.當寶寶把食物弄的到處都是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麻煩,這是他自主完成進食的一個必經過程,我們可以在地上鋪一個桌面一次性那種,這樣即使寶寶弄到地上也好收拾,我家裡會囤一些一次性桌布,每到吃飯點就會鋪一張,婆婆在家也好打掃

3.寶寶自主進食一定要給他機會鍛鍊,不要擔心他吃不飽,寶寶先自己吃,最後了大人再喂一點,這樣就不會擔心寶寶吃不飽啦

4.每餐輔食多做一點點,因為有時候弄到地上啊什麼的就會浪費一些

5.最後,一定要有耐心,並堅持,儘量在寶寶上幼兒園前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這樣到了幼兒園就不用擔心他吃飯的問題了


唐唐麻麻的日常分享


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

我的觀念是,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當然是針對吃飯,而且是可以吃飯的孩子,不是嬰兒。

學吃飯的孩子不要怕髒,必須讓他自己吃,抓也行,吃飯還要規定時間,過了吃飯的點兒孩子再餓都不要讓他吃東西,吃零食,餓一頓沒什麼大不了,讓他知道,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畢竟學不會自己吃飯,而且還拖拉的孩子對以後都不好。

我女兒三歲了,不說從不哭,每次哭我都告訴她不許哭,有什麼事情好好說,吃飯自己吃,不願意吃就餓著,時間久了,我相信他會是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有幫助


餓龍咆哮123


這個應該重要,首先良好的習慣是從小時候養成的,現在生活中好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我在老家看到很多同一個桌子上吃飯,老人總喜歡把小孩喜歡的食物大部分倒到自家孩子碗裡,這個其實不是愛而是害,別人不會說什麼當時,過後呢。孩子以後都會養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習慣。我的孩子會讓他們養成這科習慣,因為修養真的很重要,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用戶勿念


重要。小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如大人,都是自己喜歡吃什麼喜歡喝什麼沒有節制。我家大寶小的時候不喝稀飯,只吃菜和饅頭,也不怎麼喝水,過一段時間就上火發燒。後來,我就強制性每天必須喝稀飯,不喝稀飯,晚上什麼也不讓吃,過了一段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