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感覺自己很矛盾,有點極端怎麼辦?

旅行詩人安安的大舅


下面的內容呢,只限於我個人觀點,有可能說的完全不對,僅供遙遠的朋友您參考。

大自然裡有一種生物叫老鷹,傳說在小鷹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鷹就會把他們推下山崖讓他們訓練,學會在驚慌失措的跌落中振動翅膀,學會飛翔。

其實你這個問題的標題,你已經把問題的本質看明白了,也知道問題所在,但是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達成一個共識:父母,他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你只是有時候有點著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你感覺自己有壓力,有矛盾,容易極端化。這個表象的背後我冒昧的揣測,有可能是你內心的一些情緒沒有處理好,也就是說你有一些東西在壓制著自己一些情緒,可能是工作的壓力,可能是和社會某一些人的關係,讓你感覺不太舒服,也可能是經濟上的收入等等等等,或者是對未來的迷茫。這些情緒我當年也體驗過,我能理解那種躁動,那種無名火騰一下上來的那種感覺,所以說呢,我非常的願意一個過來人老大哥的身份來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呢,我覺得你要一個人找個地方,真正的靜下來,認真的想一下,究竟是卡在了哪裡?老太太不願意吃雞蛋,或者是想讓你把這個雞蛋吃下去是疼你這個本身呢,沒錯,你呢?衝她發脾氣,想讓他多吃一點,為他好這個也沒錯,那為什麼就那當時的時候本來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的一個氣氛,突然間就場面失控,變得那麼暴躁,壓力到底在哪裡?是自己的年齡問題是自己的收入問題,是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別人相比,讓你自己覺得有點不舒服,還是工作中的問題,還是女朋友的問題等等等等也就是說我們內心裡應該一定有一個點這個點呢,讓我們想起來就變得怒不可遏,變得非常的抓狂。我能大概的猜一下,平時你在社會上包括你的父母,你們都是那種比較善良而且比較好講話的,性格比較溫順的那種形象,平時和人相處的時候也是比較容易相處,有點什麼問題呢,也是自己往自己裡面去,不會經常和別人發生衝突。

這世界上的事情有一例他都有一弊,我們脾氣是好,性格溫順,有好處,同時呢也有壞處,平時我們在外人面前過於溫順過於謙讓,它會形成一些情緒上的壓力,這些壓力呢沒有地方釋放它就會向內攻擊我們這一段時間疫情本身呢,一家人待在一個小空間裡邊。也會造成我們的心態多多少少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有可能我們都意識不到。每天早晨看那些新聞對我們的情緒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困擾,我們依然是感覺不到的,也就是說我們平時每天有意識的做的一些事情和選擇,我們覺得自己掌控著自己的生活,其實呢,大部分時間我們是被自己的潛意識控制和驅動著的,而我們的潛意識呢,就像冰山一角下面在水下面的那一個龐大的部分,我們完全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而且我們也完全掌控不了它,就像我們騎在一頭大象上面,我們可憐的李志就是那個旗上的人,而我們真正的潛意識呢,就是我們底下呢頭大象,我們完全控制不了它,所以說意識到大象的存在是我們能夠駕馭這頭大象,最終走向我們想要的積極生活的一個前提保證。

那麼我給你的建議呢,就是儘量的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是不是這一次疫情是不是那些新聞還是自己想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種過於強烈的願望和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經濟收入,他們之間的差距給你帶來了困擾。

那麼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我給你兩條建議,第1個呢就是寫日記,第2個呢就是鍛鍊身體,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要強度太大,然後呢每天堅持出點汗在家裡,如果不能出去活動的話,做俯臥撐,仰臥起坐也是可以出汗,那麼一旦這個人的身體動了起來,然後呢情緒啊都能緩和很多。寫日記的好處就是給了我們一個每天反省自己的時間和機會,這個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個人呢,就一直在堅持運動和記日記,我感覺我每天都有成長都有收穫,而且呢情緒也比以前穩定了很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能送給你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急慢慢來,這也是當年我的一個老師在我遇到和你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拍著我的肩膀給我說的6個字,我一直記在心裡。


王陽培訓


嘿,你和我以前是一樣的。

我的脾氣出了名了,當然了是對我媽。我媳婦說我,我姐夫說我,我丈母孃說我,我老丈人說我。

其實我很疼她,她就是老思想,有好東西給孩子吃,準備了她的她也留著。我爸就想得開,讓吃就吃,也不是說不疼孩子。我兒子讓他倆管的時候,溺愛的不行。

我媽一不聽我的,我就想生氣,因為這生了好多氣,她也委屈,嫌我吼她。

說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自己反思了,確實也是疼父母,但是方式不對。

後來我就改變方法了,吃東西問她吃不吃,不吃我們就吃,然後回剩下好多。再問吃不吃,要是還不吃,我有一句屢試不爽的話。

那我得扔了,放時間長了就不能吃了。

這句話百發百中,她可不會浪費,吃的比誰都多。

從哪兒以後,我再也沒吼過她,吃啥也少不了她。

所以要找對方法,疼孩子是她的天性,勤勞節儉也是。換個思路,其樂融融多好!


星塵的夜空


感覺你的情況和我家相反,但是又不一樣。

教你一招,一鬨二鬧三丟掉。

我弟是不愛吃東西,我媽非讓他吃,從以前的發火,到後面的哄著,再到後面,你愛吃不吃。

你想想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吃東西需要哄著,老人家年紀大了就會像小孩子一樣。一鬨:其實你可以試著哄哄她。二鬧:然後裝作吃的太撐了吃不下。三丟掉:太多了她不吃就浪費。她一定會吃的,因為老一輩的觀念就是寧願死撐下去也不能浪費。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星爺的故事,他媽媽也是捨不得吃,他就故意含嘴巴,然後吐出來,他媽媽不捨得浪費,一看孩子又不愛吃,就自己吃了。

所以你可以試試我說的方法,如果這都不吃,恐怕是阿姨她真的不愛吃。





施抒故事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主見的人。奈何性格軟弱,有時候陳述自己的意見都唯唯諾諾不敢理直氣壯。搞的本來我有理卻變的沒有理起來,而且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為什麼,工作我覺得有件事我處理得還可以,可是領導和同事都有意無意得說我看不出人情世故,而且有意無意得表現出不尊重我。我的確缺乏自信,但是有時候卻很有自信,比如我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或者別人捧我的時候。其實我也挺喜歡搞氣氛的,順風的時候我可以滔天大論逗大家開心,但是一旦有人反駁我諷刺我的時候我就消停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處理,氣氛就尷尬起來。而且越急就越不知道如何應對,搞的灰頭土臉。跟同事喝酒,別人來敬我,要我一口喝,我知道這東西喝下去胃很不舒服,就拒絕,同事就會覺得我很膽小,專門欺負我。我知道自己內心敏感,而且是個完美主義者,有些事物不需要計較那麼多,但是如果不去計較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軟柿子,繼續捏下去。



伴讀小生


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每個人都是矛盾體,特別是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我們自認為我們長大了有了太多的主觀意識,殊不知在父母眼裡我們始終是哪個長不大的孩子。

年少時父母省吃儉用供我們長的大,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點好的總是想著給孩子留下。習慣這個東西是最可怕的,難改。你發脾氣父母也知道你是為他們好,可就是多年習慣改不了。

而我們的長大越走越遠總是覺得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那個事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這是我們主觀的覺得該怎麼樣而已。

凡事不能急,沒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漸進。我連續三年是好哄好騙帶著父母出國旅遊,可第四年是怎麼都勸不出去了,就因為他們捨不得我多花錢,讓我把錢存起來[捂臉]而且好多次父母見我錢包裡沒什麼錢了明裡暗裡的給我拿錢[捂臉]我也從不接受到接受。不接受他們總是老問,還著急擔心。接受了他們反而安心(ღ˘⌣˘ღ)的高興。

我建議你在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妨儘量試試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你知道的我們的好脾氣往往都給了不相干的陌生人,對於在乎自己的親人反而控制不住。剋制住自己的情緒,慢慢跟父母去溝通,俗話說老小孩兒,老小孩兒。父母老了跟哄孩子差不多,但千萬別真拿他們當孩子,不然他們會不高興,哄不好的那種[我想靜靜]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加油哦,孝順的孩子[靈光一閃]


懶蟲輪迴


我今年六十三歲 ,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小老太太。雖然沒有文化,可是,想寫作的慾望特別強烈。為了練習創作,我有過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不認識拼音字母的我,拿著孫女的卡片練習打字,寫著寫著字不認識了,趕緊去查字典。奇了怪了,明明沒文化,我非得班門弄斧。感恩!


草根一蓮


我認為這就是代溝問題。

老一輩習慣了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給兒孫。我家的老人也是如此。一開始我也不理解,也很不習慣,也和題主一樣對父母發火。

但我後來體會到一句話:讓人舒服的給予和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強人所難,迫人受之的給予和關心並非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人生在世,有很多道理我們可能都懂,但是潛意識裡總似乎有個惡魔一般的存在著,只有別人認同了我們的價值觀才叫正確。尤其對待自己的親人,父母更加是如此的。

當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開始,我也很不理解,現在又不是過去吃不飽穿不暖,幹嘛父母還要吃剩菜剩飯?當我明白上面的道理後,我嘗試著改變,主要做了下面幾件事情:

1,和父母吃一樣的,這是求同心理。

2,週末或者有空的時候和父母一起去外面的飯店吃飯。

3,從外面買回來一些水果,要多一點,告訴他們都是別人送的,抓緊吃,要不然會壞掉。

4,最為重要的是做兒女的要能接受他們慢慢改變的過程,別指望一下子就能夠改變過來。

現在我的家人基本都能和我的習慣一致,甚至他們有時候都自己安排著採購。

其實,老人是最不容易的,仔細想想,他們年已花甲,還要背井離鄉跟隨兒女去新的地方生活,語言不通,習慣不同,沒有朋友親戚,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重新來過。這個社會變化又太快,很多他們都不懂,沒接觸過,沒見過,還要學習新知識,還怕給兒女增添負擔。所以我們做晚輩的,一定要換位思考,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佛之大者


我覺得你這樣不算極端。天下的父母都一樣,總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孩子。我們老家農村的,家裡三個孩子。每次回家父母都準備好多吃的,媽媽總是吃的很少,大多時候吃飯都是我們吃完了她才吃。給她買衣服,也總是說她有,讓我們不要亂花錢。姐姐的脾氣比較倔,加上媽媽經常過去幫她帶孩子。因為吃飯的問題和媽媽吵過很多次架,媽媽總是在他們在家的時候做豐盛的飯菜。等他們上班走後,自己就是怎麼湊活怎麼吃。姐姐生氣,覺得媽媽活的太小心,而且不能明白做兒女的心意。我想我們的父母這一輩可能都是苦過來的,生活掙錢都不易,養成了這種勤儉樸素的習慣。我們做兒女的還是試著多去開導,但是儘量控制自己別發脾氣,因為父母是因為愛你才這麼的。


老紀家的薇薇


每個人都是矛盾體,你這個其實不算矛盾

你是現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了而已,這樣並不好。你想盡孝,想趁著爸媽還在,經濟實力也好了的時候,對他們以前過的苦日子進行一個補償,想讓他們過的更好更幸福。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你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東西—習慣。

其實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就像小時候,我們不吃東西,爸媽拿著鞭子打著我們吃一樣,有的還有被踹門的經歷。你爸媽有時候可能不是小氣,其實只是習慣了而已,習慣了以前的生活習慣,習慣了愛你關心你把好的都給你,就像小時候一樣。在老人眼裡,你永遠只是他們的孩子,把好吃的給孩子在他們看來無可厚非,你要換位思考下,有時候其實並不是他們不吃,強迫他們不開心的去吃才是盡孝,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吃,開開心心的看你吃,對他們而言,和昌不是更快樂幸福呢?

還有自己的脾氣需要控制了,不能以盡孝的名義傷害些父母的感情,會慢慢讓他們對你有些“害怕”,人越老越小,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了。你的出發點好的,千萬不要好心幹了壞事,傷了感情,壞了心情~


呀呀0403


看了你的故事,又一次讓我感受到“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們的生活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一天比一天好,可是我們的父母可是從困難的日子走過來的,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習慣已經形成,哪怕生活有多富裕,也改不了省吃儉用的習慣。但是他們並不以自己的習慣要求孩子,他們的生活目標不是讓自己如何享受生活,而是怎麼能讓自己的孩子能快樂生活。他們寧可用自己千辛萬苦攢下來的資產,為讓孩子享受生活、工作的快樂而一夜付之東流。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是何等的精闢!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的祖訓。兒女的孝心在我們國家就是一個衡量人品的一個重要標準,誰也不會和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交朋友。有些人孝心滿滿,卻得不到父母和朋友的認可,原因在於不知道怎麼去盡孝心,他們不懂“百孝順為先”。

你的孝心毋庸置疑,在你的表述中已經看到了,但在方式方法上多有欠缺,需要你好好反思和改進,否則適得其反,成為不孝之子。

“盡孝”首先要“順從”,要了解父母的思想和行為,要設身處地為父母考慮,然後去做讓父母高興的事,父母高興了,說明你做得很好,有孝心、知感恩。但也不是說就要一味地、盲目地順從父母老舊的思想觀念,要想辦法、有策略地讓父母接受現代的思想和文化。

有這麼一個故事看後讓我很感動,看到了這個做兒子的良苦用心。一個穿著華麗的有錢人帶著自己母親去看牙醫,醫生告訴母親要換幾顆牙,看到其兒子很有錢的樣子,醫生就介紹了幾種烤瓷牙的價格,需要近萬元。母親不同意,尋問最廉價的牙的價格後,從懷裡掏出用手絹包的一些零錢付給了醫生。醫生看到她兒子在一旁無動於衷的樣子,心裡十分氣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表示自己的鄙視心理。母子二人走後不久,兒子又匆匆地回來,向醫生解釋道,“花這麼多錢換牙,母親肯定不同意,我也深知母親的性格,一味強求她會很生氣,所以我就由著她。現在你給我母親做最好的牙,多少錢都無所謂,只是別讓我母親知道就行”!

看到這裡,你也應該明白了我的意思。盡孝不只在你給父母做了多少好事,更重要的是是否稱了他們的心,如了他們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