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徐軍,你入第四組,下週二進應急病房,本週三培訓。”

收到吳老師的微信後,我既緊張又激動。激動是因為能夠向榜樣學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緊張是因為以前沒有相關工作經歷,對隔離病房工作流程不清楚;同時因為妻子目前懷有四個月身孕、女兒馬上三歲,要上幼兒園了,怕妻子應付不來,有些許不安。但當收到護士長及同事們的鼓勵,以及通過第四組應急人員微信群相互交流信息後,更加堅定了我要進入隔離病房參加救治工作的信心。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19日下午,醫院院感科和科教科組織了相關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相關防護措施以及工作流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醫院也給我們配備了一些預防藥物,增強抵抗力。回到家中,我把相關情況向妻子介紹了下,妻子看我頭髮有點長,就主動幫我理髮,用實際行動支持我,鼓勵我,並且對我說:“我們會照顧好自己,你自己要注意身體,我們等你回來。”聽後我十分感動。醫院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家人、朋友的鼓勵支持,給予了我十分強大的信心。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雖然疫情仍未結束,但我堅信,只要我們“疫”起努力,同舟共濟,定能早日戰勝疫情,讓口罩下的美麗容顏重現!(外一科 徐軍)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每天下班後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孩子跟他爸通視頻電話。”

正月初三我接到了進隔離病房的通知。面對極其嚴重的疫情,我沒有猶豫,簡單安頓好家裡就迅速完成了相關培訓,準備投入工作。

進入的前一晚,在家收拾好東西后,催著孩子早點上床睡覺。可當我躺在床上時卻怎麼也睡不著。心緒難平,心裡充滿了各種擔憂,有對新冠肺炎的懼怕,更有對孩子的不捨。

因為隔離病房特殊的工作流程,也為了節約防護物質,實施的是6小時一班換崗制。即使是幾小時連軸轉的工作,我也不覺苦累,想到病人因為我們的護理和治療後,離康復又進了一步,我就覺得很開心!在閒暇時間,我也會通過微信關注病人病情,並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每天下班後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孩子和他爸通視頻電話。”互相詢問當天的生活工作狀況,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是我以前從未感受過的。這段時間孩他爸說得最多的就是:“你做好防護,安心工作,家裡有我。”孩子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媽媽,我想您了,您早點回家。”進入隔離病房的第十二天,正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萬家團聚的日子。今年的元宵節我在隔離病房過,傷感的同時也有了更深的意義。這次的疫情,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後一次。想到我也為抗擊新冠肺炎出了一份力,我頓時覺得很驕傲,很自豪。

隔離病房的日子一天天過,護士姐妹們互幫互助,護士長科學管理。讓我們的工作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得心應手。但對孩子的思念也更深一層。聽著孩子簡短的那句:“媽媽,我想你了。”更是心中充滿了愧疚。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見到我的孩子,可是我的內心告訴我:“再堅持一下,很快就可以見到孩子了。”我知道,不論是為了為國家盡一份力還是為了給孩子當個好的榜樣,我都要更加積極認真地履好責、站好崗,一刻都不能懈怠。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明顯感覺到孩子懂事了許多。今天我在電話裡問他:“崽你知道這個春節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媽媽在醫院工作不能回家?”孩子說他知道,他希望醫生叔叔和護士阿姨早點打敗病毒,這樣他就可以出門了,可以去上學了。是啊,相信這也是14億國人的願望。祈禱疫情早點結束,待到那時,春暖花開、沒有口罩,滿臉笑顏。(內三科 周慧敏)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週末,我又遇見他

週末的實驗樓,顯得比往日要寧靜些,但依舊有那麼一盞燈,一扇門,些許人,在那裡準備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提取實驗室。熟悉的身影和場景,無論是週末還是工作日,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實驗室,穿上隔離服,戴上口罩帽子,默默的在實驗室工作。有時候,我們開玩笑的說,“熊主任,您早上可以不要來這麼早嗎?”因為我們當晚班的人晚上會把實驗樓的門鎖上,他早上總是早早的過來按門鈴,而他卻笑著說:“年紀大了,睡不著啦。”他就是我曾經的老領導、老同事,現在是中心實驗室的主任熊國亮。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這週末,我依舊在實驗樓裡遇見他,依舊是穿好了隔離服、戴好口罩帽子,時刻準備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提取實驗室,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赤子之心。他就是新時代的白衣戰士,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有人說,穿上了白衣,就是戰士,戴上口罩帽子,雖看不清容顏,但一定是最美的臉龐。“不論生死,不計報酬!”這是疫情期間白衣戰士最無私的請戰書。(檢驗科 裴靜璇)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謝謝你們給我力量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絃,作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的一名護士,我也加入了應急隊員進入隔離病房。

雖然已經通過了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培訓,但剛進入隔離病房時還是有些緊張和不安。可只要想到病毒給百姓帶來的傷害,看到數以萬計的逆行者不顧安危馳援武漢,便激起了我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好姐妹們在得知我即將進入隔離病房時,對我叮囑:“每天報平安,有什麼需要的話跟我們說,給你送來。等疫情結束後,我們一起去見想見的人,吃想吃的東西,加油,你是最棒的,等你平安歸來!”第一天帶我進隔離病房的塗玉華老師,她家裡有兩個小孩,一個十五歲,今年中考,一個兩歲多點,都是正需要陪伴的時候,但她依然義無反顧的進入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她說:我們做為胸科醫院的一員,就算有再多的不捨,在這種時期,也應儘自己的一份力……

就是這些人給我鼓舞,給我力量,讓我在進入定點病房後不再害怕,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難:當我們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後,呼吸都很費力,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為了能更快地適應,我們每班都早早地做好準備,提前半個小時穿好防護服,兩三個小時之後,也就慢慢適應了。因為物資短缺和防護服穿脫困難,所以我們都是從上班一直穿到下班才能脫,不能喝水和上廁所,甚至用上了尿不溼,儘管大家都笑稱“穿上了也尿不出來”,但為了能安心工作,我們還是在厚重的防護服裡面加上了這個必要裝備。到了定點病房,大家成為了生死相托的姐妹。每班結束所有的治療後,我們都會認真仔細的檢查所有工作是否到位,降低下一班姐妹被感染的幾率。每當覺得很難堅持的時候,一想到每天奮戰在武漢前線的醫護同仁、家人、朋友,我就渾身幹勁,充滿信心,有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許多人都在等著我們平安歸來,為武漢加油,為江西加油,為胸科加油!等疫情結束後,去見你想見的人,看你想看的風景,不辜負這世間的美好!(腫瘤一科 熊文珊)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健康的勳章,有你有我有他!

因為新冠疫情的發展,我和先生所在醫院都是省級定點收治醫院。我們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將孩子送回鄉下奶奶家,轉身義無反顧投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成為了隔離病房的一員。

投入與病毒的戰鬥之後,我才深深體會到防疫工作的艱辛,早上7點多迅速吃完早餐,穿上工作衣,隔離衣,防護服,帶上雙層口罩,護目鏡,2層乳膠手套,進入隔離病房,為患者輸液,抽血,測量血壓,配合醫生進行咽拭子的採集,病房空氣的消殺,病房垃圾的處理,消毒擦拭床欄、護欄、床頭櫃、門把手……一天工作下來工作衣已被汗水浸溼。日子在忙碌而又充實中過一天天過去了,不知不覺,來到隔離病房已經十三天了。現在的我對上班充滿了期待,我喜歡看到電腦上一個個的出院醫囑,我喜歡看到患者笑著對我們說謝謝,我回家了,我喜歡做病房的終末消毒工作。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下班後回到賓館,視頻里老公說道:“老婆,給你看看2020年最流行的髮型。昨天我遞交的援助武漢醫療隊申請書被領導駁回了,特意為這事剃的頭。”“為什麼被駁回了呀?”“因為你已經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了,所以我的申請被駁回了。”“沒關係,過兩天我就出倉了,你可以申請第二批援鄂隊,到時候肯定會批准你去的。”已經上一年級的女兒說:“媽媽,媽媽,等你和爸爸把病毒消滅的時候,可以回家的時候,我準備了一個禮物給你們,一人一個!”“什麼禮物啊?這麼神秘。”“好吧,我現在就告訴你,是一個勳章,獎勵給你們的,但是現在我還沒有做好,等你們平安回到家的時候就知道了。”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裡,成千上萬的醫務工作者前赴後繼,奮勇前進,義無反顧的選擇去往戰役一線,用實際行動守衛人民的健康!(內一科 賴冬梅)


「戰疫情」來自隔離病房的聲音

贊“疫”情 白衣人


面對疫情

她們赴湯蹈火

面對疫情

她們挺身而出

面對疫情

她們英勇交戰

面對疫情

她們義無反顧


她來了

強大的內心給予我溫暖

她來了

瘦弱的身軀將我扶助

她來了

身穿盔甲護佑我受傷身軀

她來了

親切的言語給我鼓舞


那是

身穿白衣的提燈人

那是

戴燕尾帽的提燈人

那是

錚錚誓言的提燈人

那是

不忘初心的提燈人


(護理部 吳芝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