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国企党员进社区抗疫情

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续)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越是战役最吃紧的时候,我们党员越要到一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防疫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武汉港发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涂山峰号召集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进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做出更大贡献。

自2月8日以来,武汉港发集团的1248名党员干部和职工,离开温暖的家庭,走上街头巷尾,穿梭在社区门栋,奔波在战疫深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居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他们分赴武汉市5个中心城区、18个街道、141个社区和3个隔离点,参与一线防控工作,服务社区居民302451户、735486人,累计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排查101610户,帮助10300户居民采购生活物资,为社区消毒近700次,倾力守好疫情防控第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家园。截至目前还向社区捐赠防护服2700套、口罩2.1万个、手套2400双、酒精5.5吨、护目镜457个、红外测温仪127把以及蔬菜、方便面、鸡蛋等生活物资,价值约65万元。真诚用心的服务,得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广泛赞誉。

60岁老党员再上新战场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我来!”短短两个字,坚定而充满力量,它出自一个老党员的主动请缨。1960年出生的肖廷柱是集团下属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今年已迈入60岁门槛。花甲之年,这位老党员却义无反顾投身战疫一线,为社区抗击疫情做贡献。

2月8日,当接到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后,肖廷柱便率先垂范,协调疫情防控工作,筹措防护用品、统筹人员安排、细化布点分工,仅用了半天时间,一支“全副武装”的“逆行队伍”就集结到对口社区投入战斗。

半个月来,肖廷柱始终坚守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为了队员有交通工具,他把公车让给队员,自己开着私家车前去社区。前不久,武汉雨雪交加,雨棚被风吹倒,肖廷柱用瘦弱的身体把它支撑起来;出行不便,肖廷柱也依旧打着伞、迎着风,徒步到民意街7个社区1个隔离点,站在寒冷刺骨的马路边,与社区书记一一沟通对接,及时了解居民困难,再一一打电话协调解决问题,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一天下来,他的声音已经沙哑不堪。

“来,测个体温。”19日,在武汉市江汉区舞台社区,肖廷柱左臂带着志愿者的红袖章,右手拿着体温枪,为居民测量体温。2月17日至19日,武汉市开展为期3天的拉网式大排查。肖廷柱立刻和其他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分栋包干,扫楼检查,争分夺秒摸清健康“家底”。社区人员复杂,他一上午就要爬6个8层楼栋,挨家挨户上门,逐一记录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每次累到下午1点半,才有时间站在车边吃上一口已经冰凉的饭菜。

“老同志就是作风硬。” 看着肖廷柱疲惫的身影,社区居民深受触动,纷纷竖起大拇指。

“陀螺”队长勇冲一线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罗队长,又在忙啊。”2月22日,罗国红又戴着口罩站在了汉口港申公司下沉社区的服务网点上,尽管口罩、眼镜挡住了他的面孔,但社区居民却总能在人群中分辨出,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罗国红是集团下属武汉港务集团汉口港申公司江阴开发部经理。自公司启动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罗国红便勇做先锋,带领班子成员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全力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每天从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凡是见到罗国红的人都这样说。为了将防护物资及时送达,罗国红连续多日不休息,每天一大早便驱车赶往阳逻拖运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又马不停蹄地将防护物资分发到各小组同志们手中。

在社区服务点,罗国红也总是事事冲在前面,带领大家一起挨家挨户进行排查,为居民发放出入证,对进出的群众仔细询问登记,一遍遍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一次次劝导居民减少外出次数,一天天不懈怠地为居民楼道和楼梯扶手消毒, 尽力守护着居民的安全。

十多天的坚守,每天忙到晚上 8:30,罗国红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一整天中也只有这时候能取下口罩歇一口气。看着他疲惫的脸庞和皴裂的嘴唇,家人同事都劝他歇歇,但他却拒绝了:“我是党员,这时候就要坚守在一线。”

隔离点这位“女将”真美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凌乱的头发,额头、嘴唇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脸上、鼻梁上被口罩压出的四五道伤痕未消,2月22日,走出汉庭酒店隔离点,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取下口罩和防护镜,沙鹏俊满脸都写着疲惫。

沙鹏俊,港发集团下属湖北汽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她主动投身危险性较大的岗位——汉庭酒店隔离点,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

汉庭隔离点是江汉区新华街征用的专门隔离发热、疑似和密切接触患者的商务酒店之一,最高峰时有65 人入住,几乎每天都有确诊患者从隔离点转至医院,是名副其实的高危场所。

作为汉庭隔离点唯一一名“女将”,沙鹏俊毫不扭捏,和其他一线男同事一样,冲在抗疫的最前线。每天早上8点,她便准时到达隔离点,穿好厚厚的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头套、脚套以及全密封的护目镜,进入到隔离区开始一天的服务工作。测体温、配餐、消毒、垃圾处理,平时看似简单的工作在层层防护之下却稍显笨拙,但她硬是扛下来了。

2 月 13 日,是隔离点最忙碌的一天,当天除了新入住 14 名患者外,还要协助医护人员对疑似病患进行核酸检测,当天共做检测 8 人次。登记、安排入住、发放物资、送餐、协调咨询,每一名新入驻的患者都要重复相同的流程,处理的事务纷繁又琐碎。除此之外,她还要与隔离人员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力所能及提供帮助。有时候药没有了、开关失灵了、空调出故障了、被子不够了……他们也都主动热情地去帮助,俨然成了“酒店服务员”,让隔离人员连连称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当天连续工作八个小时后,当沙鹏俊脱下防护服,全身衣物已经湿透,让队员们竖起大拇指点赞:“沙书记这个样子真美!”

“跛子哥”请缨挑重担保安全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港发集团下属武汉综交院地勘公司党员吕临春,今年 48 岁,因腿脚不便,大家平日里笑称他为“跛子哥”。“跛子哥” 本可以因身体原因不去社区一线的,可他偏偏主动要求申请下沉社区。

每天清晨,吕临春早早就来到中南财大南湖社区报到。社区工作人员本想给他分配一些轻松的活,可“跛子哥”却说:“疫情当前,我岂能避重就轻?只要还能走,我坚决完成社区安排的任务!”

社区消毒是一项繁琐又沉重的任务,吕临春二话不说就上。一有需求,他就扛起三四十斤重的消毒药箱钻进楼栋。跛着腿,一走一拐,步履蹒跚,但他硬是咬着牙坚持喷洒消毒水,很快,他的防护服就汗湿了,身上的衣服也被消毒水染色了,人更是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全然不顾,依旧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消毒到位。

一道道走廊,一层层房间,一幢幢楼栋,吕临春的足迹走遍了社区的大大小小角落。闻着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很多居民连连拍手:“消毒后,我们更有安全感了。”其间,也有人笑吕临春实诚,但吕临春却不以为意:“消毒不到位,风险就增加一分,这可马虎不得,我哪敢懈怠啊?”

抗疫夫妻档:我在后方为你点一盏灯

武汉港发集团党员职工下沉社区防疫抗疫侧记

“大小宝乖吗?喊爸爸了没有?”中午1点,趁着吃饭时间,忙了大半天的黄瑶终于抽得几分空,立刻摸出手机和妻子陈婷发信息。这样见缝插针的联系,黄瑶已经持续了好几日。

黄瑶是港发集团所属华中港航有限公司的一名党员,早已下沉社区一线十多天。黄瑶所在的社区是个人口密集的老城区,防疫情况复杂。这些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路口值守,千百次地重复为出入市民测体温登记,耐心劝返非必要出行人员,严格监控外来人和车辆,大量的人员接触让他担心将病毒带入家中。为了保护家人,每天晚上到家后,在家门外用一次性碗筷匆匆吃完晚饭,又到别处休息,和两个孩子难得见上一面。“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平安回家,太想孩子家人了。”

丈夫坚守在社区一线,妻子在后方默默守候,面对疫情和重重困难,他们以“小家”守“大家”,在航港,这样的战役夫妻档还有很多。

“我们虽不在一起,但心却在一起。”卢泽宇和禹沐汐是一对年轻小夫妻,还有几个月他们将体验到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但此刻卢泽宇在永安社区为居民服务,只能抽空在微信上互相问候。这些天来他不是坐在电话前排查居民情况,就是在楼道里跑上跑下挨家挨户地敲门,要不就是在路口一守一整天,而家里有身孕的妻子只能暂时放下了:“我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就得上。”

(供稿/武汉港发集团党委工作部 校对/李全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