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瑞德西韋在美啟動新的臨床試驗 第一位患者來自“鑽石公主號”遊輪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盧杉

繼研究者發起之後,吉利德自己也開始了新臨床試驗,將從今年3月開始,主要在亞洲以及全球其他確診病例較多的國家的醫療中心展開,入組約1000名患者。

2月26日,吉利德科學官方宣佈啟動兩項三期臨床研究,以評估瑞德西韋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瑞德西韋是一種在研的核苷酸類似物,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在體外和體內動物模型中顯示了對多種新興病毒病原體的活性,包括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針對瑞德西韋的研究曾在健康志願者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中展開。個別同情用藥病例不足以確定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隻能通過未來的臨床試驗來確定。

瑞德西韋尚未在全球任何國家獲得許可或批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被證實。

新的臨床試驗

從今年3月開始,這兩項隨機、開放、多中心的研究將主要在亞洲以及全球其他確診病例較多的國家的醫療中心展開,入組約1000名患者。研究將評估瑞德西韋靜脈給藥的兩種用藥時間方案。

吉利德就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出了研究申請(IND),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迅速審評後,批准吉利德啟動這些臨床試驗。

新的臨床研究擴展了正在進行中的針對瑞德西韋的研究,這其中包括在中國湖北省開展的由中日友好醫院負責的兩項臨床試驗,以及最近在美國由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導的一項臨床試驗。吉利德為這些研究捐贈了藥品並提供科學支持,在中國的臨床試驗預計四月份獲得結果。

吉利德科學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博士表示:“吉利德的首要關注點是迅速確定瑞德西韋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在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互補的研究有助於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得關於此藥物的更廣泛的全球性數據。”

吉利德發起的臨床試驗將對瑞德西韋的兩種給藥時間方案進行評估。一項研究將入組約400名臨床表現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隨機分配讓他們接受5天或10天的瑞德西韋治療。第二項研究將在約600名具有中度臨床症狀的患者中展開,隨機分配讓他們接受5天或10天的瑞德西韋治療或者僅接受標準治療。兩項研究的主要終點是臨床症狀的改善。

兩項研究中的第一項將通過靜脈注射5天和10天的給藥方案來評估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約400名重度症狀患者將按照1: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除標準治療之外,他們會在第一天接受靜脈注射瑞德西韋200 mg,此後每天注射瑞德西韋100 mg,直到第5天或第10天。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衡量體溫和氧飽和度的正常化來評估瑞德西韋的療效(即:腋下溫度< 36.6 度,口腔溫度< 37.2 度,肛溫< 37.8度;血氧飽和度 > 94%,持續至少24小時,直到第14天)。

第二項研究將評估瑞德西韋靜脈給藥5天和10天的方案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度症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與單純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大約600名參與者將按照1:1:1的比例隨機分組,除標準治療之外,患者第一天接受瑞德西韋200 mg治療,此後每天注射瑞德西韋100 mg,直到第5天或第10天,把他們與單獨接受標準治療的參與者做比較。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衡量每組患者在第14天時的出院人數比例來評估瑞德西韋的療效。

在2月26日藥明康德舉辦的“科學戰疫線上論壇”上,吉列德科學病毒學副總裁Tomas Cihlar表示,關於瑞德西韋“過去幾周我們已開始在中國開展兩項臨床試驗,分別針對兩種處在不同疾病發展狀態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初啟動的第一項試驗針對嚴重臨床症狀的確診患者,這類患者血氧飽和度較低,需要輔助通氣(包括機械通氣或者輔助吸氧)。這項研究計劃招募450名患者,目前已招募約1/3患者。第二項試驗主要檢驗藥物在輕中度感染患者(無需吸氧)體內的療效和安全性,計劃招募約300名患者。”

此前在國內開展的瑞德西韋臨床並不是由吉利德發起,而是由研究者所發起。本來並不是吉利德申請藥物上市的數據,但Tomas Cihlar強調,“這兩項研究均為雙盲,含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在設計上它們可以成為3期臨床試驗。這意味著如果能在其中一項或者兩項研究中看到瑞德西韋的療效,這些數據有可能成為支持新藥上市的註冊性數據。我們也將在適當的時候決定是否開展獨立的藥物安全性檢測,以及進行初步和中期臨床試驗數據分析。這可以幫助我們儘早瞭解安慰劑和治療組患者的表現,以便早日確定該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參數,以及如何在這一疫情中使用它。”

對於瑞德西韋新的臨床試驗研究,Tomas Cihlar表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佈了關於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公告,這也是一項隨機雙盲,含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研究面向所有住院患者,覆蓋輕中度到重度患者。“這項研究已於幾日前在美國招募到第一位患者,該患者從‘鑽石公主號’遊輪回到美國。這一臨床試驗將擴展到全球範圍。我認為,這三項研究將覆蓋大量COVID-19患者人群,以獲得關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老藥新用”的挑戰

談及抗病毒藥物研發,Tomas Cihlar認為,無論用於預防還是治療,首先要確認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預防或治療疾病爆發的場景下,另外一些藥物特徵可以讓它們更有效地應用於廣大人群。例如,瑞德西韋是通過靜脈輸液方式給藥的藥物,它是為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特別設計。在早期治療這些患者時,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靜脈輸液來控制藥物的遞送。然而,如果作為預防性療法在廣大可能受到感染的人群中使用,靜脈輸液就不是理想的給藥方式,人們會希望有口服藥物或可通過吸入鼻內給藥的藥物。

“其它重要的特徵包括:服藥次數少——如果一次服藥可以產生長期療效,那是比較理想的,過去的經驗表明,在疫情爆發時,與需要多次服用的藥物相比,只需服用一次的藥物能夠讓更多人願意接受治療。高耐藥屏障也很重要,這有助保證病原體不會迅速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藥物開發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這些因素進行權衡和取捨。而在疫情爆發的情況下,一些藥物特徵將會更為重要一些。”

Tomas Cihlar表示,在沒有已知特效藥的時候嘗試“老藥新用”是很容易理解的策略,因為這些藥物在人體中使用的安全性已經得到確定。“我們面臨的挑戰在於,我們需要抱有切合實際的期望值,因為很少會出現用於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藥物成為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的情況。我想強調的是,擴大藥物的適用範圍是基於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的現有特徵。例如,許多HIV藥物在治療慢性乙肝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人們認識到,它們的靶標是相關或相似的,而且這兩種病毒的逆轉錄酶均具有非常保守的活性位點。

“瑞德西韋此次也屬於擴大適應症,最初它針對埃博拉病毒設計和優化。但從根本上看,我們已經知道它對具有非常相似的RNA聚合酶和靶標的病毒產生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因此,我們可以期待它能夠被開發用於新適應症——可能是新冠狀病毒。其它包括favipiravir和galidesivir在內的核苷類似物,也具有潛在的廣譜抗病毒活性。

“目前需要解決的首個問題是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供應鏈則是下一個問題。如果藥物療效得到確認,接下來就是如何提供大規模的用藥服務。當疫情爆發被確定為冠狀病毒後不久,我們就成立了應對小組並定期舉行會議。我們將根據各種不同情況制定計劃。我們將與學術界經驗豐富的流行病學專家共同制定不同的方案,並希望為此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