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四川省唯一GDP超万亿城市!如何才能读懂这座“未来之城”

四川,一个中国内陆省份,省会成都连续多年登顶城市幸福指数排行首位,作为西南地区特大城市,物流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

从2018年四川省部分城市GDP水平看,环成都经济圈部分城市居于前列。成都经济规模大,发展较成熟,宜宾、南充、绵阳、德阳等18城市,GDP增长较快,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6.6%。

四川省唯一GDP超万亿城市!如何才能读懂这座“未来之城”

从2018年的GDP水平来看,四川省仅成都有一个城市超越万一水平,其他城市总量与第一位相差悬殊。但是从增速来看,宜宾、绵阳、德阳、南充、达州、广元、乐山等10城都在成都之上。

近日,成都市联合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通过网络在线形式,共同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城市机会清单(一)》(下称:《机会清单》),借助区域一体化发展之机,集中释放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城市协同发展的市场需求,提振产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稳定发展。成都市的清单主要聚焦产业功能区发展,从产业培育、运营管理、配套建设三大领域释放政府需求166项。

成都为什么要“东进”?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落实“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等重大决策部署,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成都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成都迎来千年之变。而“东进”区域,更是担负着

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的城市建设使命。


四川省唯一GDP超万亿城市!如何才能读懂这座“未来之城”


几千年来,成都始终在龙泉山脉与龙门山脉之间、在岷江与沱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上延续拓展。“两山环抱”的地理格局是护城的摇篮,却也让工业化时代的资源约束、环保问题更加凸显。宜居,高幸福指数也是天府之国的名片。但宜居,也让成都城市发展的天花板更快到来。

过去10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净增10万,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在2014年就达到2万人/平方公里,远超很多人心目中最拥挤的东京。

人口增多,伴随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交通越来越堵,市民对环境质量的抱怨越来越多,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两山夹一城”的地理格局,从保护变为了束缚。

上文提到了GDP水平,但是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成都的人均GDP与攀枝花持平,经济发展水平中等。成都,三产占比高,产业发展水平高,服务业发达。

四川省唯一GDP超万亿城市!如何才能读懂这座“未来之城”

数据来源 | 中指地主

自2017年起的两年中,“东进”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市建委“推进东进战略、连通双核”项目稳步推进,按照内外通连,独立成网的原则,增强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服务功能,优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先行实施“三快三轨一支”综合交通工程。

四川省唯一GDP超万亿城市!如何才能读懂这座“未来之城”

近日,还有媒体消息显示,成都6条东进快速路项目均已复工,2020年,成都市将加快成龙简、成洛简、成金简、成简、金简仁、金简黄等6个东进快速路项目建设。

成都加快“东进”步伐,不仅将以点连轴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支撑国家战略意图实现。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启动的背景下,规划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天府国际机场落子于此,不仅将为“东进“区域带来巨大的人流,更将借助空港”磁吸效应“,形成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

2017年,成都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举措解决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超1633万人,年均新增5万人以上。

要我们一起期待这个西南地区即将崛起的“未来之城”吧。

(本文整理于中指研究院及网络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