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對於父親角色缺失的單親家庭,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來應對這個問題?

嶽祥聘


送給單親家庭必須給孩子說的話

首先:奧巴馬也來自單親家庭。

第一:孩子,爸爸媽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當年因為相愛而在一起,今天因為不愛而分開,但是孩子,你跟我們不一樣。你跟爸爸媽媽是有血緣關係的,你是有爸爸,有媽媽的;你永遠有愛你的爸爸,有愛你的媽媽。你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區別,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別人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而你的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而已。把事實告訴他。

千萬不要這樣說:

很遺憾有的媽媽是這樣對孩子說的:孩子,你千萬不要像你爸,他不是人,我這輩子都是他害的。為什麼講這些話?我們希望孩子同情我們/理解媽媽的難處,聽媽媽的話。出發點是對的,但是你知道嗎?孩子聽起來是不會這麼理解的。爸爸媽媽分開,孩子就很消極,經常聽到爸爸媽媽在講他的名字,他認為爸爸媽媽分開,跟他有關係,是他不夠好,本來自我價值不高,這樣就增加焦慮,他總想成為拯救者,拯救這份關係,他不會快樂。

第二句:

你應該怎麼說:孩子,有空給爸爸打個電話,他會想你的,我知道爸爸很愛你。爸爸媽媽沒有學會相處,但是孩子,你不需要為爸爸媽媽沒有學會相處來買單,你是可以快樂幸福的。

第三句:

孩子,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努力學會跟別人相處,好不好?我們跟孩子講話就是要給孩子力量。

如果夫妻分開,孩子跟誰生活比較好呢?誰可以說對方的好話,就跟誰在一起比較好。一個焦慮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一個有信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培養出有信心的孩子。

記得關注我告訴你更多的育兒知識。


卓越家風家教


父親角色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單親家庭中的母親帶著孩子生活,的確需要應對父親角色缺失的問題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如果婚姻關係已經破裂,那麼撫養孩子的母親不妨接受現實,看到這種情形下特有的缺點與優點。一般觀點是,孩子從父親和母親雙方比單從父母一方得到的教育更加的全面和完善。可是如果父母感情不和諧導致家庭關係瀕臨破裂的邊緣,那麼在這種關係脆弱的家庭中,父母雙方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太健康的,反而是單親家庭中母親或父親一方能給予更為積極健康的教育。

想要解決問題不妨先把解決問題的手段分析清楚。例如,孩子需要的是父親的陪伴和教育,那麼如果有可能的話,讓孩子和父親定期見面,得到來自父親的關懷和幫助;如果不能與父親見面的話,母親也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一些來自男性長輩的建議和指導;另外母親應當注意儘量不要在扮演母親角色的同時扮演父親角色,這樣的角色混亂只會讓孩子弄不清楚應該如何與母親相處,從而很難對母親打開心扉,得到正確的教育。

家庭的改變對於孩子來說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母親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教給孩子去正確面對它。在單親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因為家庭不同的模式感到不安和自卑,母親應當引導孩子正視現狀,用自己積極向上的態度與影響孩子。引導可以是,儘管母親和父親離婚了,但是兩個人都還是愛護他的,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他應有的支持;單親家庭中雖然孩子只有一個家長,但是他們同樣是一個正常的充滿愛的家庭,不比其他有父母的家庭差。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的,也許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相對於雙親家庭中的孩子少了父親角色的參與,但是相對的他也能得到一個消失了吵架和相對穩定的成長環境,這對孩子的教育是有益處的。


宋少衛


對於父親缺失的單親家庭,作為大人可以嘗試這樣教育孩子來應對這個問題:

一、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表現出理解。

我的同事和她丈夫離異了,她自己帶著女兒。可是這並不影響女兒和他爸爸、爺爺奶奶之間的關係。女兒想他爸爸啦,我同事會打電話給老人家讓他來接女兒過去。如果男方的家人想孩子了,他也主動把孩子帶到他們家。

離婚,並不是孩子犯的錯,所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那才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正確做法。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那些讓另一方丟臉的事兒。

隔壁班有一個男孩子,他是單親家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人離婚我們不太清楚,但是孩子奶奶總會在他面前灌輸“你媽已經死了,你媽媽是壞人,你媽媽不要臉,嫌棄我們家窮。”由於奶奶的這些灌輸,孩子五歲了也不能夠自主說話。並且不能自己正常如廁,需要大人幫忙擦屁股。

雖然我覺得這個例子與題目是相反的,但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父親因為某些原因而缺失,造成夫妻離異。而大人在孩子面前這樣灌輸,那也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孩子心理扭曲,所以即便是離婚了,也不應在孩子面前說那些讓另一方丟臉的事兒。畢竟孩子是男方和女方共同孕育出來的,雖然有一方會體驗到離婚的巨大傷害,可是如果大人在孩子面前這樣說會引誘孩子尋求報復。


暖心秋媽


我覺得事物好壞都是一分為二的,單親家庭教育孩子也有完整家庭沒有的好處。單親家庭因為以一個人為主,其教育理念始終如一,不會因父母意見不一致而引起爭吵。

單親家庭中的父親或者母親,會更多的體貼孩子,會盡量多陪伴孩子成長,不會因為負氣而對孩子不聞不問,因為他(她)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唯一。

有很多單親媽媽一樣教育出陽光的孩子,一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為什麼人們通常意識會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因為確實有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疏於管教引起孩子的各種問題。只是在正常家庭中一樣有問題孩子,並且,由於父母愛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因此,我認為單親家庭,只要父母能夠和平分手,公正對待對方,在孩子面前不說對方的壞話。同時告訴孩子,我們是因為我們不想愛了離婚,不是因為你做錯事情。

對於孩子和另一方的來往不限制,不阻止,在孩子面前不指責對方,溫暖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孩子是會健康成長的!


妞妞媽媽


6歲時父親去世,對於父親的去世,年幼的我沒有太過悲傷,但在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痛。長大後總覺得生命中缺少點什麼,但又不明白是什麼,後來看了武志紅老師的書,才知道,我缺的正是那份穩如磐石的父愛。雖然母親在10歲時改嫁,繼父對我也不錯,但那時我的性格基本形成,那份父愛已彌補不了內心的缺失。以致在尋找戀人時,總會以理想父親的模型進行尋找。那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來應對這個問題呢?

用平常心對待缺失父親的這件事

很多人總喜歡用同情的目光看待當事人,也許他們想的只是“這個小孩從小就沒父親,挺可憐的”,但他們從沒想過那個可憐的小孩,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同情與憐憫,他的好心只會徒增小孩的傷心。

用平常心面對,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殊的,讓孩子明白父親的缺失是由不得已的原因造成,我們和別人一樣,我們要從容接受它。

父愛的缺失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對於那些離異的家庭,不能因為離異就阻止孩子親近父親。

如果不是婚姻走到盡頭,誰也不想離婚。既然離婚已成事實,孩子總會歸一方撫養,不管歸哪方撫養,都不能阻止孩子與另一方親近。假如孩子歸母親撫養,就更不要阻止孩子與父親親近,父親是天生的教育家,很多問題和事情由父親來解決效果會更好。

由於父愛的缺失,更應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與愛。

尹建莉老師曾說“自由的孩子更自覺”,單親媽媽不好做,所有的壓力一肩挑,身心疲累,這時候孩子不聽話,很容易奔潰。所以在孩子的教導過程不能有些微馬虎,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與愛,讓他自由成長,當然家長要在大方向給予指點,畢竟孩子閱歷還淺,有些事情做得還不成熟。


敏珠媽媽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想法容易偏激,與人相處也是顯得有些不一樣。當然也有一些被引導得比較好的孩子,所以,如果一個家庭父親角色缺失,做為母親的,應該好好地引導教育孩子。

一、離婚不等於成仇人

離婚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出了問題,與孩子無關,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所以無論孩子歸屬哪一方,都不要刻意去阻攔孩子與另一方的見面相處。讓孩子知道,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孩子依然愛如初。

二、不說對方的壞話

很多單親孩子隨著成長,會越來越恨那個沒有和自己生活的一方,如果離婚後,孩子歸媽媽所有,媽媽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前夫的不是,甚至加倍誇大。不要把自己的苦痛、怨恨轉嫁給孩子,讓孩子心理充滿仇恨與不滿。

三、多帶孩子參與活動

離婚了,沒有了丈夫,但並不代表著生活就必須灰暗。媽媽要盡力過好曾經的日子,帶孩子多走走,多接觸一些美好的事,分散孩子的心結,讓孩子病不覺得父母離婚,日子就沒有了指望。



諾媽家有男寶


面對現在的社會,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前幾天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聊天,她說我離婚了,淨身出戶,房子,孩子通通歸對方。我說,為什麼不爭取一個孩子在身邊呢。她說,為了讓兄妹倆在一起長大,家庭破碎已夠悽苦,如果沒有手足相互扶持,那不是更慘嗎?

面對家庭的解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對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傳遞給孩子一些正面的信息,而不是抱怨和仇恨。教會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頂風冒雨前行。而實際上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努力,更願意再艱難也拼命向前。只是難免有時脆弱有時敏感,所以不管是父親的一方帶孩子還是母親帶孩子,請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愛,但不要因為家庭解體而愧疚,想拼命去彌補孩子,這真的沒有必要。然後,如果可以的話,重組一個家庭,給孩子更陽光的愛,有愛的浸潤,孩子才能看到風雨下也有薔薇靜靜開。



凌兒媽媽


我很反感那些給單親家庭貼標籤的言論,說實話,如今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在將就,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傷害,可是遠遠高過單親家庭的。我看過那些曾經幸福的一對,最後變成怨偶,在婚姻裡相互傷害,讓孩子夾在中間,兩頭為難。這樣沒有愛的家庭,只會比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加可憐,更加沒有安全感。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喜歡把婚姻的存續作為幸福的標準,這種直男癌思想害了多少孩子,也害了多少女人。單親家庭的孩子,引導好了,同樣不比那些湊合在一起的差,恰恰相反,反而更加堅強樂觀,也更加幸福。


認識一個阿姨,她三十歲和前夫離婚,自己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如今孩子在BTV工作,娘倆的日子過得比詩歌還要美麗。她說,單親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單親媽媽自己放棄自己,不願意為了孩子和自己勇敢一點。


小王子愛上狐狸


不管說什麼我們都無法切身體會單親媽媽帶孩子的艱難,只是希望這樣的家庭越少越好,但是並不意味著單親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差,只要媽媽用心帶,孩子照樣很優秀。

我希望單親媽媽更積極樂觀,雖然生活很辛苦,但是要讓陽光照進孩子的心裡。如果是和孩子爸離異,可以定期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讓孩子感受到父愛,不在孩子面前詆譭爸爸。讓孩子每個成長的重要時刻都有爸爸的參與,不留遺憾。平時媽媽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單親媽媽確實需要付出更多。


源源和皮皮媽咪




有的父母,儘管離婚了,卻仍然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努力讓孩子得到應有的愛和尊重,給予孩子成長必需的心理營養。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講述一個父母離婚後和媽媽一起生活的孩子,跟久未謀面的爸爸共同度過愉快的一天的故事。第一次給三歲的小兒子讀這本書時,讀到“火車終於來了,它‘唉——’地發出一聲好像嘆氣的聲音,‘哐當’一下停了下來。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跑來,累壞了呢?”,我們倆被作者的幽默所感染,忍不住笑了。可是讀著讀著,我的眼淚卻一下子湧滿了眼眶,沒法繼續讀下去……    

這個叫狄姆的男孩,在站臺上等到了從另一座城市趕來看望他的親愛的爸爸,他們一起去賣熱狗的小店買熱狗,去電影院看動畫片,去餐館吃比薩餅,去圖書館借書,去咖啡館喝飲料……不管在哪兒,狄姆總是很自豪地告訴遇到的每一個人:“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到了晚上,爸爸就要回去了,與爸爸並排坐在圖書館椅子上的狄姆心裡想: “現在幾點了呢?要是時間能夠停下來就好了。”“火車要是不開就好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爸爸,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光多麼美好,多麼寶貴!    

在返程火車出發前兩三分鐘,爸爸把狄姆抱上了火車。火車裡已經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後,突然大聲叫道:“大家聽一下好嗎?”所有人都停了下來,回頭望著爸爸。爸爸一手抱著狄姆,一手高高揮著,大聲說:“這孩子,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這是一個父親給予兒子的真摯的肯定。這樣的一句話,它的分量是特別重的。孩子會記得一生,並且開心一輩子。雖然爸爸不能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但爸爸的肯定卻會讓他驕傲地認可自我,知道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並努力做得更好。    

不能擁有完整的家庭是不幸的,擁有父母完整的愛又是幸運的。但願天下的父母都能給予孩子完整的愛,所有的父親都能發自內心地肯定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做一個身心健康的充滿自信的人,讓孩子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長與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