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读者提问:为什么这段时间(疫情期间)容易胡思乱想?

优昙


疫情期间,一切生活顺序都被打乱,从放假回家过年那天开始,国家一道令,从上到下一个步伐,封城,封村,

最初是恐慌,可这必竟是在中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一群白衣少年,跟着钟南山院士出征武汉义无反顾,前赴后继,每个国民的心被烧的热血沸腾,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若是可以,我也愿尽自己绵钵之力,可终是无能,唯有静下心来祁祷,天佑我中华,

因为此时,最危机时候,我们不能让那些英雄们所做的努力而前功尽弃,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家里,在家里,

一时间,没了时间观念,没了约束的灵魂,却一时间没了安放之地,大多数的人,在家除了睡,就是吃,在就是不停的刷手机,只有网络才能和外界联系,此的的网络,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越是想抓,越是害怕,心没有了依靠,

大多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把在家的这段时间的消费,开支挣出来,坐吃山空,换谁也无比恐慌吧,还有那些有车贷,房贷的家庭,哪一个不是靠辛苦的劳动所得,才能维持生计。

生活真的太难了,这次疫情,告诉了我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还要发扬,储备必要的生活必须品,是生存的前提,要好好提高自己的过硬素质,好好的爱自己的国家,好好的爱生活,好好的多陪陪身边的爱人和亲人,

我只想说,我自豪,我的祖国,愿疫情快点解除,愿祖国繁荣昌盛!


清风掠过的地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是以下几点使人在这段时间(疫情期间)容易胡思乱想!

第一点:经济压力使我乱想!拿我来说!疫情期间都不能去上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因为年轻我刚结婚,没有多少存款,年前发工资3万元,给老婆了1万,过年买年货花销一共是1万(包括去老丈人家的礼品),还外债1万元,就没有多少钱了。眼看马上又要还房贷了,搞的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都在想疫情过后怎么挣钱!经济太大了!

第二点:日常生活物品的紧缺使我乱想!疫情期间天天为吃饭发愁,我们这里的菜店,商店都为响应国家政策全部关门了,日常生活用品都买不上,家里也没有什么菜,天天都是米饭,菜就是大白菜,土豆,冬瓜,天天吃这些都吃烦了!今天看了下,大米和食用油马上也要吃完了,在不出去购买就要断粮了!为了菜品和其他生活物资天天让我胡思乱想!

第三点:疫情恐惧症使我乱想!疫情期间刚好我有生病😷了,是感冒,这时候感冒,使我心里压力很大!我就在想会不会得肺炎啊!要是我真的得肺炎了,老婆改怎么办,父母改怎么办,我这个家庭以后怎么办?把我吓得不轻!赶紧吃家里以前的感冒药,晚上躲在被窝里面蒙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我的感冒好了,把我吓坏了!

就是这几点使我个人在疫情期间胡思乱想!现在我想说:疫情总是会过去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希望大家能响应国家政策,少出门,勤洗手,把口罩戴好!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胡思乱想!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儿子娃哇丫克西


鼓励自己表达紧张情绪,不必强调保持镇静,认识到我们之所以有这些表现都,是我们躯体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正常启动的表现,是一种急性应激状态,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鼓励自己保持规律的作息,比如制定一份作息表,包括休息、娱乐、运动、合适的工作。如果不能,就选择一个行为模式比较好的同伴,并全程跟随模仿。

教会自己一些基本的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比如:放松训练:在酷狗音乐播放器上搜选“放松音乐”,选择你喜欢的一曲进行播放,同时再请选择一个你最舒服的姿势,无论站着或者躺着都可以,不论你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请感觉一下你身体此时此刻的感觉,把意识带到你的身体上,觉知我们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如果可以的话把身体的重量完完全全的交给椅子或者床面,你可以慢慢的闭上眼睛,因为在这个练习里可能会有一些画面,如果你感到闭上眼睛不舒服,你也可以选择把目光温柔的洒落在你正前面的地面或天花板,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接下来,把你的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来,我们先来做3次深呼吸,随着每一次呼吸你会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放松。

仔细体会,空气顺着鼻腔的内壁,缓缓流过,摩擦着鼻腔的细微感觉,接着你会发现你的腹部随着呼吸,也在慢慢变化,吸气时腹部膨隆,呼吸时腹部收缩,好像驾驭着一起一伏的波浪……花一些时间去体会这种感觉,身体在呼吸时的感觉,想象每次呼气,都是把身体里的压力和紧张释放出来……每次吸气,都是把外界的能量和养料吸入体内……慢慢的,你会从不舒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内心变得舒适和安宁……

鼓励自己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运动(仰卧起坐 俯卧撑 蹲起)、娱乐活动(听一些喜欢的歌曲)和学习适当的工作。同时应用一些心理稳定技巧例如:把冰块握在手里,用冷水洗澡或洗脸,触摸表面粗糙或有很多纹理的物品,喝柠檬汁,闻带有强烈气味的天然物品,如薄荷。通过对身体感官的刺激,让身体先平静下来,将你从负面情绪或想法中拉回到此时此地。

辩证的看待自己居家隔离的原因、目的和重要性。居家隔离确实会是我们生活不便,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隔离才是自己最安全的选择,知道隔离是国家对我们的保护,时刻保持“我们自己都想把自己隔离,不用国家操心”的想法。


平城一线


疫情虽有预兆但严密防控是在大众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开展的。很多人在年末抱着对中国新年的满心期待开启自己的回家、走亲访友征程的,几乎所有人都是按着自己原有的习惯在安排2020新年,根本就没有特意预防。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在紧急情况下,毫无特意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停止的。

在这个看似是很多人很多年梦寐以求的长假中,很多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从根本上来说这和人们的性格、所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仔细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

  • 对病毒、对未知事物以及谣言本能的恐惧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能够带走生命的病毒,尤其是传染病就心存惧怕,虽然医学水平在当代是非常先进的,但是还有很多病并没有神药起死回生。突然间,人们被强制性限制生活自由,信息来源只能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等途径获取,在严密的布控下,很多人是肉眼可见的感觉到形势严峻、生活不便的。在严峻形势初期很多未经证实的信息通过网络以各种形式展示给被“圈养”在家的人们,由恐慌而来的胡思乱想不可避免。

  • 信息密集恐惧

<strong>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和速度非常快,和疫情一起发展的是来自各个地方、各个渠道的关于疫情的不同方面的信息。可能内容不一样,但是主题都是“疫情”。大多数人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信息密集也能让人产生“信息密集恐惧症”。各路消息每天每时轰炸,待在家里的人时间久了肯定焦虑多想。

  • 原有计划打乱,未竟事宜前景不明

网传很多人在一延再延的长假中失业了,很多企业商人在集中力量在春节期间想大展宏图的计划泡汤了,年前很多大手笔为春节档准备的投资打了水漂,很多小商家或者大商家囤的年货砸自己手里了,很多人的至亲因为疫情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很多事情都成了压倒人最后一点希望的稻草,对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未来的路怎么走,如何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归入正途,很多人在迷茫,迷茫之下,很多人的思想都会有各种波动。

  • 人本身为社群动物,缺少社会活动会产生焦虑

人和大多数动物一样,都是群居生物,需要社会活动,长时间“圈养”式的生活对大多数的“宅神”、性格趋于平静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人的性格不止一种,对于那种喜欢社交,活动丰富,喜欢外交社群生活的人来说,长时间居家隔离是一个相对“痛苦”的事情。人需要走出去的!长时间缺少社会活动会产生焦虑,也会胡思乱想!

  • <strong>


折羽的雁


我认为疫情期间容易胡思乱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日铺天盖地的消息都是疫情的,打开手机电视,电脑全部都是这类方面的信息,容易给人的心理造成压抑,引发了过多的担忧,所以在看这些信息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看部电影,追追剧,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只需要挑几个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平台关注一下这些信息就可以啦。

第二、一般有着业余爱好的人和喜欢读书学习的人都会有较高的站位,即使待在家里也不会觉得空虚和无聊。当把在家的时间利用起来去学习,去读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了,相反还能充实自己。

第三、人都是需要社交的动物,很多人却害怕孤独的,孤独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疫情期间,家人朋友是最关心你的人,也是最可以带给你安全和温暖的人,对家人交流,在网上多和朋友聊聊天,你会发现大家的处境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以担忧多想的。只要我们自己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相信这个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溜达0901


这是疫情期间人的心理波动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 焦虑、疑病

目前,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人们对于疫情新情况的把握往往难以达到自身需求,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因此,人们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很多人口罩漏了一条小缝或是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焦虑感更甚。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人们还可能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或者外出后出现强迫思维不停洗涤等。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抢购囤积口罩、方便食品等。

二、 愤怒情绪

浏览社交媒体时,我们也往往会看到一些充满了“戾气”的文字,有些是针对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有些是针对基层的管理者,有些甚至针对全体疫区人员,而且下面的评论里也不乏赞同者、响应者、散播者。随病毒而来的,好像也有网络中“病毒式传播”的愤怒,在一条条未辨真伪的信息下声嘶力竭。

根据心理学上“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是人的防御心理的外在表现。但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把矛头指准谁,这种群体情绪,反而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被有心煽动者利用。许多谣言恰恰是针对人们的恐慌心理,诱使我们用怒火滔天的形式,过度地发泄自己的不安,而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不管是身处旋涡之中的群体,还是紧张的观望者,一味地表达愤怒都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现况。不冲动参与对当事群体的攻击,不让自己成为一部分“有心人”的帮凶。

三、 低落抑郁

在自我隔离、居家不出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

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发作的信号,这些反应,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重大丧失时差不多。在当前的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跳动的确诊人数、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都可能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

四、盲目乐观

面对此次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是,部分群众抱有“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就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事实上,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也不可能保证100%不被感染,更不必说不做防护的危险性。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

此外,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之感,可能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届时,一定不要过度乐观、麻痹大意,使疫情反扑。


潘多拉的小抽屉


无论是谁,在疫情期间都会焦虑,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了所有人的生活。而且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疫情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很有可能会延续下去,两三个月都是这样的状态。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已经有好多人无法承受,在家里面憋不住,无所事事,学习、工作有没有定数,会不会失业,心里都瘆得慌,要说不担心、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觉得现在对于焦虑烦躁的状态不要感觉太恐慌,首先得意识到这样的处境是正常的,要是有焦虑,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心理不正常。只要疫情一过,随着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大家的焦虑也就自然地缓解了。

话虽如此,在疫情期间焦虑的情绪要是太长,会引起胸闷、心慌、失眠等感受,长期下来对人的身体也不好,还是要学会自我调节,把焦虑控制到最低。


夏老师杂货铺


要克服这种焦虑,一起和家人烹制菜肴,有条件的下楼在小区呼吸新鲜空气,拍拍照,没有条件的宅在家中,收拾整理一下衣柜,看看书,听听音乐,生活无处不在愉悦,就是要有发现美的心灵!感恩[祈祷]


谷晓平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且无特效药,目前对付它的有效手段就是隔离。病人隔离治疗,正常人居家隔离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于长时间不能外出呆在家里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胡思乱想。甚至出现冲卡、拿刀砍人的极端个案。笔者认为应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终将过去。调整心态不要过多观注疫情,也听歌看些正能量的文艺作品。


大雁远飞


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里面,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总有厌烦的时候,眼看着春暖花开了,却不能出去踏青,吸收新鲜空气,这个时候就极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再有一个就是对疫情的过分担忧,害怕自己也会得病,长此以往,就会容易胡思乱想,杞人忧天,产生焦虑状态,甚至失眠。所以说,疫情期间适当的进行心理疏导是尤为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