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哪些“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書籍?

累麼--



詩意人生Y


一、《先知·沙與沫》,[黎巴嫩]紀伯倫著,冰心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我對散文詩的愛好緣於紀伯倫的《沙與沫》。初中時,我是校閱覽室的常客。一天下午的自習課,在校閱覽室翻閱《世界文學》雜誌,偶然發現上面刊登由冰心翻譯的紀伯倫的格言體散文詩《沙與沫》,非常喜歡,就把它全部抄在筆記本上,反覆閱讀。上世紀80年代初,看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冰心翻譯的《先知·沙與沫》,如獲至寶,立即買下。我走上散文詩創作和研究之路,且成為終生不變的追求,是紀伯倫這本書播下的種子。《先知·沙與沫》包括兩部散文詩,因為篇幅都不長,出版社就把它們合成一本出版了。我寫散文詩的風格,有某些紀伯倫的影子。不僅如此,影響我一生的座右銘,也來自紀伯倫。《沙與沫》裡有這樣一句話:“在任何一塊土地上挖掘,你都會找到珍寶。不過你應該以農民的信心去挖掘。”我終生都會記得這句話。我一直都以農民對待土地的心態,對待我所從事的工作。

二、《悲慘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於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作家雨果在流亡英屬島嶼期間寫出的五卷本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主人公冉阿讓在飢餓中偷了一塊麵包,被判5年苦役,又因加刑被關了19年。出獄後在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他化名馬德蘭開廠致富,還當上了市長。當他準備把淪為妓女的女工芳汀拯救出來的時候,警方卻把一個小偷當成冉阿讓逮捕了,於是他毅然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再次服刑。為了救出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利用搶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假裝墜海而死,逃出去找到了過去敲詐芳汀的壞蛋德納第,從他手中把珂賽特贖了出來,躲進了—座修道院。在1832年的巴黎起義中,長期跟蹤冉阿讓的警官沙威被起義者抓住,但冉阿讓卻私自釋放了他。長大成人的珂賽特與青年馬呂斯相愛,共同參加了街壘的戰鬥。馬呂斯負傷後,冉阿讓揹著他從下水道逃走,沙威雖然看到了,卻無法昧著良心逮捕他們,終於投塞納河自殺。冉阿讓努力成全了馬呂斯和珂賽特的婚姻。馬呂斯卻一直以為他是苦役犯,直到他彌留之際,才得悉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悲慘世界》具有史詩般的風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後令人終生難忘。雨果寫社會生活,也寫人性。寫了一個悲慘世界,又寫了一個大愛世界。妓女芳汀、孤女珂賽特、苦役犯冉阿讓苦難深重,他們是悲慘世界的縮影。卞福汝、芳汀、冉阿讓是不同形式的施愛者,他們是大愛世界的縮影。雨果是最大的施愛者,他揭露了悲慘世界,又締造了大愛世界。

《悲慘世界》始終是一座照耀我前行的燈塔。



雨落一方


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初時以為自己是孫少平,後來以為自己是孫少安,人到中年,現在反而感覺自己活成了王滿銀。

《平凡的世界》啟發我的第一點就是:一定要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道理我們從小就知道,但相信很多人並沒有把讀書當作一種習慣,這也是十分可惜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極其厚重的書,它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變遷,社會風貌,政治仕途在這裡不做過多評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平凡的世界,都有一個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賀秀蓮、田福軍、王滿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著的人。

從鄉村到城市,從小學畢業到大學畢業,從農民到知識分子,從孩子到老人,在那個劇烈變革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有認命,有不服,有遺憾,有幸運,路遙刻畫出芸芸眾生相,是這個時代的人物畫像。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交給時間,都能過去。生離死別,愛恨交錯……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所處的時代。我們無法完完全全掌控自己的一切、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可以儘量通過自己的奮鬥,讓我們過的更幸福,活得更有尊嚴。

有遠大理想也好,想過平淡生活也罷,這都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部分。

路遙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奮鬥和爭取,無論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活了一場。


加油兒女初長成


《我們仨》,由當代著名作家楊絳所寫,這本書講述了在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去世後,楊絳先生所述的關於生前一家,快樂溫馨,愛痛別離,相聚相失的故事。這本書有很強的藝術特色,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以及充滿古典意味的描寫,都充滿可讀性。

其實最開始讀這本書,是想療愈自己,但是讀完之後,被書裡濃郁的悲傷,和字裡行間無聲的哀痛所感染,讀後久久不能從中脫離出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書裡,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蒼涼,無奈,有著很強的一種代入感,親人離世,自己也行將就木,馬上掩於黃土,回顧這一生,有愛,有溫暖,有各種難忘的事情,有來處,也馬上有了歸途,好似過完了整個一生。

作品共分有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從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序幕,而“我”就是夢裡客,最開始讀可能對文章中所述的事情沒有特別明確的認識,但這種悲傷,孤獨,無助的感覺卻鋪面而來。

“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

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一“萬里長夢”,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去的過程。這部分也滿是溫馨的畫面,但也越是溫馨,越讓人悲傷。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

第三部分楊絳採用回憶錄的寫法,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帶入文中,記錄了自1935年後,兩個人一起赴英國留學的美好時光,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文末還有很多珍貴的書信,讀後都讓人感到很淒涼,人生終將以一種方式離場,究竟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是我們需要去領悟與思考的。

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楊絳先生所述這本書有她半生的經歷,無論是對待感情的態度還是對生活的思考,都非常精彩,這一生太短,冉冉時光很快便會不在,我們究竟該怎樣面對眼前人,去走好這一生,或許很難,或許很簡單,但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


願與君同


可以看看《易經》。提起易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占卜,算卦之術。其實不然,

《易經》承載了過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道理,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作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令狐騷俠


我個人對這兩本書比較有感觸:《紅樓夢》和餘華的《活著》。

初讀《紅樓夢》時太年幼,只是大概知道了人物關係,劇情發展和結局。等稍長先再來讀,好像自己也成了書中人,語言描述真實到渾然天成。前邊的內容暫不提,從黛玉失去母親去往賈母身邊開始,寶黛初見、王熙鳳、李紈、迎探惜姐妹、王夫人、邢夫人、寶釵、湘雲,妙玉等人紛紛登場。你看他們從懵懂稚子一起嬉笑怒罵到有女初長成婚配嫁人,看以賈府為首王,史,薛為輔的四大家族從烈火烹油花團錦簇到樹倒猢散。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雖然是上帝視角看完人物的一生,賈府的興衰,但是我卻投入其中,好像自己也走完了這一生。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另一本書就是餘華的《活著》了,這部著作獲得了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在此我們不聊它的藝術價值,只談讀者感受。

看這本書時,我已經從校園出來陪伴父母身邊一年有餘了。在家鄉這個幾十年如一日的偏遠鄉鎮,讓我看這本書分外有共鳴。主角福貴,剛開始他是個紈絝子弟,敗光家產後準備奮發圖強為母親看病請郎中卻被抓了壯丁,被解放軍俘虜助其返鄉。母親和父親先後都不在了。女兒因高燒不會說話,兒子比較機靈聰明卻因給縣長夫人輸血過多而死去,諷刺的是縣長是福貴曾經一起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友。女兒遇到好人婚姻本幸福卻死於難產大出血,留下外孫。那家醫院也正是兒子去世的地方。妻子家珍患軟骨病也去了,與外孫相依為命,外孫卻因吃了太多豆子而撐死了。福貴比任何人都有死去的理由,但是他好好的活著。作者說他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活著以外的任何事而活。在家鄉這個十八線都夠不到的小地方,我見到太多像福貴這樣的人,不管生活再苦難,他們都頑強的活著,想盡辦法好好活著。任風吹浪打,我自歸然不動。中華文明五千年,生命的韌性一直如此。好死不如賴活著,老話如是說,人們也如是做。相比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的原因輕生尋短見,家鄉雖落後,但是人們卻能把活著這件事做到極致,值得深思和學習。我跟著福貴走過了他的一生,也看到了身邊底層老百姓的活著。更明白了書中真意,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啊。

這兩本書讓我覺得看完就像過了一生,推薦給大家,與君共勉之。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答:《紅巖》

1、紅巖情,不了情!

2、革命故事,時刻勾起一段深情的回憶。

3、指行我發奮圖強的精神力量!





綏格格


《斯通納》:唯有孤獨恆常如新。

這本書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經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這本書不是適合很多人閱讀的小說,沒有幽默,沒有浪漫更沒有甜蜜的幸福喜悅。其實是一本毫不諱言地坦誠自己的失敗、孤獨、有限性的小說。寫的主人公斯通納,出生貧困,以教書度過一生,他正直、純潔、夢想著一切崇高的事物,但是卻和時代異常疏離,絕不會與世界的“秩序”為象徵的蠅營狗苟同流。然而就現實來說,他是一生又是平庸的,平庸至極。

作者似乎借斯通納為原型,他坦誠的勾畫出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面相,失敗與空虛永遠是生活的核心內容,一次次的創傷或許會被修復,被掩飾,但是從未消失。生命的意義就是體驗,創造和經歷無法避免的痛苦,追求生命的深刻體驗就是人生的真諦……這是本好的小說無疑!你說它平淡也好,沒有文學技巧也好,它都是一本優秀的小說,而且代表了很多人的一生!


cumt小可愛


《圍城》,小時候看不懂,長大了看,堪稱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的經典。小說塑造了抗戰開初一類知識分子的群像,生動反映了在國家特定時期,特殊人群的行為操守、以及困惑。從另一個角度記述了當時的情景、氛圍。人和環境的互動中,受限於環境的心理狀態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能引起人們共鳴。人的一生,也許一直都會有枷鎖,不就是圍城的一生嗎。


愛國的洪小姐


“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書,我還是推薦《紅樓夢》。

首先,整部書的寫作構想。借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靈石所化的通靈寶玉到人世經歷的一遭為起始,又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為線索,以金陵十二釵等為主要人物,記載了賈家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

其次,各色人物的悲歡離合。全書八十多萬字,涉及人物幾百個,每一個都個性鮮明,名字、言語、行為、喜好描畫高度統一,前後呼應,在人物刻畫上不可割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市井百姓,所承載的有大喜,有大悲,有徹悟。

最後,關鍵事件精彩絕倫。元妃省親襯出賈家空前虛假繁榮,賈家被抄大廈將傾,黛玉葬花成為傷春悲己、悲情藝術的刻畫典範,黛玉焚稿斷痴情,寶玉雪地拜別賈政也都如畫在目,直擊人心。

因此,《紅樓夢》“看完就像活了一生”,又不忍釋手,只有一遍遍讀下去,看看真真假假,有有無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