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法治战“疫”——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省司法行政人坚守在工作岗位,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主动担当作为,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措施。为了集中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省每一个司法行政人都在努力。

人民调解定分止争促和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调解员迅速行动起来,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紧紧围绕相关决策部署开展疫情防控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把涉疫情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疫情防控期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区、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所辖2000多名调解员积极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宣传员,通过车载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及法律知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司法局干部马宏庆组织带领20名调解员,深入全县160个村(社区)通过法治宣传车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马大哥红喇叭”宣传队。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老马调解室”调解员云发良,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在劝返点当志愿者,他说:“基层的干部们没日没夜地在宣传排查,看着都心疼。现在来调解室的群众少了,我就能腾出更多时间来劝返点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调解员坚持疫情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两不误,协助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并参与5000多个卡点的疫情排查,进一步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火墙”。民和县调解员积极参与马场垣检查站等重点疫情卡点省外来青车辆及人员的排查、引导和劝返,助力守好我省疫情防控的“东大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久治、班玛等县组建了8个马背调解队,深入偏远分散的20多个牧民居住点,开展疫情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

据青海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马义波介绍:全省人民调解组织依托微信群,提供实时调解、咨询服务,利用电话、微信、QQ等平台开展语音调解、视频调解等一站式线上调解,实现简易矛盾纠纷实时答询、即时调处。对易激化、难调解的矛盾纠纷,在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的同时,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合法渠道解决问题,并根据需要提供线下服务,让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随时随地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矛盾纠纷排查1900多次,共化解因疫情导致的矛盾纠纷1200多件,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公共法律服务和防疫两手抓

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结合实际,按照“不出门”“不扎堆”等要求,调整了公共法律服务方式。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最大程度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大力倡导热线和网络等远程或在线服务方式。

1月30日,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要加强窗口服务人员个人防护、建立消毒制度、实时体温监测、加强服务场所秩序维护等。按照上述要求,正式上班后,记者走访西宁市城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时看到,窗口服务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公用物品和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及时清洗和消毒,场所入口处需测量体温,拒绝接受体温检测的不允许其进入,对未佩戴口罩的,检测人员予以劝阻。来访人员较多时,工作人员会及时疏导,避免来访人员在服务场所聚集、长时间等待。

同时,为了让有需要的群众能安全、及时地获取公共法律服务,省司法厅倡导大家通过12348青海法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青海法网微信公众号、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法律服务亭等途径获取疫情防控期间必要的公共法律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援助服务“不打烊”。

律师主动担当显作为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青海律师积极投入,以专业优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表现出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社会担当,在依法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省司法厅党组要求,律师行业在特殊时期要发挥职能,在做好律师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省律师协会等加强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和公安机关协商,建议律师尽量不去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和各级法院协调采用网上立案、视频开庭。司法行政机关实行不见面审批服务,为律师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利用省政务服务网审批流程,协调外省律师到本省执业和出具相应文件材料等事宜。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依托省政府法律顾问团等,挑选了60名政治过硬、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并熟悉政府事务、应急处突、医患医疗纠纷、企业法律事务的律师组成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团,重点围绕应急处置、政府法律事务、民营企业服务三个方面,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梳理归纳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为党委政府决策、企业用工复工、疫情突发事件处置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除了专业的法律服务,全省律所和律师还自发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全省律所和律师共支援款物折合人民币近70万元。在青海服务的19名“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也通过各种渠道,为服务地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远在海南省琼海市的陈吉庚律师,为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司法局寄来“爱”的包裹,里面是他筹集到的防疫物资。身在河南的胡良瑞律师,一直没有忘记果洛州甘德县的法律援助工作。他经常与当事人联系,告诉他们不造谣、不传谣,并普及了造谣、传谣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还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微信号等自媒体平台,为有需要的群众在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监狱戒毒场所强化措施保稳定

监狱、戒毒监管场所的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全省监狱、戒毒场所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筑起监管场所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为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侵入和传播,从1月27日起,全省监狱、戒毒系统按照指示全面进入封闭式管理状态,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监管和办公场所,全体司法干警迅速集结,分批次封闭轮岗,每个批次值守14天。全面排查外出民警,确保一个不漏,凡外出返回的民警,一律造册建档,隔离医学观察,一律不得入监执勤,并查明与其密切接触人员。同时,印发指南,提高民警对疫情的认识和个人防护能力,要求执勤民警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口罩。

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许正花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承担起所里第一批执勤任务。已经在女子强戒所工作20年的许正花,在2003年非典时期也在所内封闭执勤,防控疫情,她的经验算得上丰富。她告诉记者,在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防控要求之前,她们已经在所内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制定了防控方案,收到上级通知后,又完善了防控方案。除了封闭式执勤备勤,她们还在所内对民警和戒毒人员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教育,迅速排查了所内医用物资储备情况,及时储备了一些抗病毒药物,保证所内医用物资和药物储备齐全,全方位开展卫生大清扫,所内所有场所每天消毒不少于两次。强戒所相关负责人与西宁市城东区疾控部门加强联系,所内中医大夫熬制了中药预防汤剂给所内民警和戒毒人员服用,同时加强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的提升锻炼,多种措施保障场所内疫情防控工作。全省其他监狱、戒毒场所也纷纷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场所内安全稳定。

2月20日,全省监狱、戒毒场所再次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从严实行监所封闭式管理,将执勤备勤提到最高等级,执行为期1个月的封闭式执勤备勤。对现有工作措施再细化、再严格、再完善,并全面启动第三轮疫情防控摸排工作,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户,全体民警每日如实报告个人行动轨迹,坚决切断疫情向监所传播途径。以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监管场所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