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恩施旅遊結束後,我們來到武漢,並在武漢停留了兩天。2019-04-18,天氣晴好,我們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我們先遊覽了景區北面的月湖公園。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月湖公園,是個不收門票的街邊公園,環境很好。新生的綠葉,給公園披上了春裝,滿目青翠,鬱鬱蔥蔥,迎著和煦的春風,聽著悅耳的鳥鳴,我們徜徉在公園的大道上。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碧水中倒映的水榭,使我感到了月湖的靈氣。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藍天碧水,亭臺水榭,白色石橋,楊柳依依,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公園裡的愛心鎖雕塑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假山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在小池中,睡蓮竟然綻放了,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走出月湖公園,我們來到了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伯牙撫琴”漢白玉塑像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臣俞伯牙,極善鼓琴。一次伯牙受命外出,乘船沿江而下,途經漢陽江面,突遇狂風暴雨,停舟龜山腳下。雨過天晴後,伯牙心曠神怡,於是鼓琴詠志。撫琴小段,弦即斷,伯牙便知有人竊聽,請出,此人正是樵夫鍾子期。伯牙調好琴,沉思片刻,撫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讚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撫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讚道:“美哉!蕩蕩乎意在流水。”伯牙大喜,得遇知音,結拜為友,約來年再會。第二年,本是伯牙會子期之時,而子期卻已不幸病故。伯牙悲痛萬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曲終後,伯牙痛失知音倍感孤寂,悲痛萬分,頓感曲藝無意,便扯斷琴絃,摔碎琴身,發誓今後永不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琴園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殿堂前有琴臺,為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臺,相傳為伯牙撫琴之處。

這裡既是伯牙與子期相識相知及結拜的地方,也是伯牙痛失知音而毀琴的地方。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1976年修建琴臺時的遺物“琴臺”方碑。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知音同心鎖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石雕像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蠟像館中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遠眺月湖及遠景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難得一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大宋宣和遺事》前集:“說破興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瓊花開了,如雪如玉。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高山流水”也可用來比喻樂曲高妙。

清袁于令《西廂記·病晤》:“清商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高山流水相傾賞。”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漢古琴臺

有吟詠古琴臺的詩云:

鳳沼餘灰此處埋,空留雅韻築琴臺。胸無錦繡何當死,世有知交不用媒。

白髮無端輸寂寞,清音散失拾悲哀。竹籬風榭年年事,偶爾鸕鷀繞幾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