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漢文帝像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弟,生母薄氏,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代王。

呂后稱制八年(前180年),呂太后病逝,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臣誅除諸呂,迎立代王劉恆入京即位,史稱漢文帝。

漢文帝為人謙和寬厚,即位後廢除了“斷肢體、刻肌膚”等肉刑,興修水利,帝國逐漸穩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漢文帝劉恆和兒子漢景帝劉啟都是勵精圖治,頗有作為的明君,其父子統治時期,被史家讚譽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統治時期倡行節儉,他本人身體力行,帶頭節衣縮食,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漢書》記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裡,沒有建築宮殿、苑囿,增加車騎、服御等出行的物品,處理政務有不利於百姓之處,就立即廢止。

有一年,漢文帝打算建造露臺,召集工匠計算費用。

工匠計算的結果是,需要耗費“百金”,漢文帝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

一百兩黃金,是中等人家十戶的財產總和,我居住在先帝留下的華美宮殿,尚且感到羞愧,這露臺還是不要修建了!

漢文帝常常穿著色黑而粗厚的絲織衣服——弋綈[tì],自己親自去耕種莊稼,令皇后採桑養蠶,把節省下的錢財用在照顧老人上。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漢文帝時期,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均由朝廷供養,每月給老人發放糧食、酒肉,為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定期發放綢緞、棉麻等物品。

古代貴族女子喜歡穿脫垂至地的長裙,看上去優雅華貴。

漢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慎夫人做到了“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此表示倡行節儉,為天下做表率的決心。

為嚴禁奢靡之風,漢文帝下詔,拒絕接受諸侯國進獻的奇珍異寶。

古代帝王大多在生前就開始營建陵墓,漢文帝修建自己的霸陵,一切從簡,多以瓦器代替金、銀、銅、錫等貴重金屬,陵墓依山而建,不起墳丘。

西漢末年,赤眉軍攻佔長安,幾乎挖遍了西漢所有的帝王陵墓,唯獨沒有在霸陵動一鍬土,可見霸陵薄葬,天下盡知。

《五總志》記載:漢文帝還曾穿著草鞋上朝,接受百官朝賀,他穿的龍袍破了,就會讓皇后縫補後繼續穿。漢文帝倡行節儉,使得國庫充盈,穿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糧倉裝不下糧食,只好在外面堆放。

漢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其中有十二年免徵賦稅,與民休息。

除了這些德政,漢文帝還留有遺詔,自己死後,後宮的嬪妃都遣送回家,可以改嫁他人。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漢文帝澤及三世,兒子漢景帝劉啟穩坐江山十六年,孫子漢武帝劉徹開創漢武盛世,致使大漢帝國達到了空前繁榮的極盛時期。

可惜的是,這位“德至盛焉”的一代明主在位二十三年(前157年)後,英年早逝,時年僅四十六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