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两位大诗人在今天出生——历史上的2月28日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诗歌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期。清代编纂的《全唐诗》里录存的唐朝诗歌达48900多首,作者仅可考的就有2200多人,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至今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今天,有两位大诗人出生。

公元701年2月28日,大诗人李白诞生。

71年后,公元772年2月28日,又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诞生。

2月28日,堪称中国诗词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


诗仙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两位大诗人在今天出生——历史上的2月28日


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他怀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人生理想走出了大山,四处漫游,拜访各地的名流,他曾娶了前宰相的孙女,这足以让今天很多人艳羡。他也有过人生的低谷,当他不惑之年收到唐玄宗的诏书时,曾经的希望又再次燃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励着后世为命运不懈拼搏的人。

当他来到皇宫,看见绝代佳人杨贵妃时,在半醉半醒之间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清词丽句。当他发现虽然“五侯七贵同杯酒”,但是不想做一个阿谀谄媚的文人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给后人的潇洒。当他晚年认为自己还可以为朝廷出力时,他又用少年时的激情“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可是这次命运女神再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被流放了。在赦免后,他来到安徽的当涂,在采石江边,与他手中的酒、心中的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白的诗歌以浪漫为主,豪气大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盛唐国力强盛,思想开放。在诗歌层面,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的人们,都喜欢这种豪迈、飘逸、洒脱、大气的诗歌内容,因此,李白在世时就被推到了神一样的位置。


两位大诗人在今天出生——历史上的2月28日

话剧《李白》

李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诗人,也是今日最受欢迎的诗人。

近代学者顾随说:太白是龙,如其“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虽日常生活,太白写来皆有仙气。余光中先生则评价更高: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诗魔白居易: 会做官又能作诗

白居易,字乐天,又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两位大诗人在今天出生——历史上的2月28日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小官家里,祖上“世敦儒业”,从小酷爱读书。据说他三岁识字,五岁学诗,十来岁已是文采斐然,《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16岁时所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因才学进入了官场,他的为官之道,就是看不惯的,就上书针砭时弊,连他写诗的目的,也是为了补察时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43岁时,白居易被贬至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个闲职,但他官闲人不闲,家喻户晓的《琵琶行》就是在这个时候面世的。

三年后,白居易调任中州刺史、然后又先后担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从中央到地方,纵使遭受打压,可白居易不仅没有郁郁不得志,反倒更加勤勉,将政务处理得有声有色。杭州的“白堤”和苏州的“白公堤”就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见证。

白居易晚年时,新皇帝三番五次将他调入京师,可他最终选择远避朝堂。宦海沉浮多年,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朝堂的波峰诡谲、尔虞我诈,不如做个地方官为老百姓办些实事。白居易63岁那年,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宫廷流血事件 “甘露事变”爆发,一日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其中有很多都是当年他同朝为官的老同事。人生暮年,白居易创作出了大量的讽喻诗、闲适诗,流传至今的多达3000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


两位大诗人在今天出生——历史上的2月28日

《琵琶行》


值得一提的是,其时白居易可以说是诗人中的头号巨星,举国上下,上至文人士子,下至贩夫走卒,未有不知其诗,不诵其诗者,是一位风靡全国的“现象级偶像”。

荆州,一个差役走在街上。妈妈对小朋友说:那人身上到处刺青,一看就不是好人,我们离他远一点。然而再仔细看看,这个“混混”,身上纹的竟然是——白居易的诗!

从脖子到脚,纹了三十多首,而且,他纹的还是“插图版”:“不是此花偏爱菊”,配上菊花丛边把盏人的画面;“黄夹缬林寒有叶”,配上一幅树上挂缬图......

此人名叫葛清,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粉丝”。他激进的“追星”行为,成为地方一景。

这不是个别现象,当时白居易是实实在在的“全民偶像”,正如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据史料记载,当时白居易之诗,通行天下,甚至可作为货币使用,买酒换肉。诗人做到这个地步,可谓空前绝后。


37年后相遇,唱响千古悼亡诗

李白的诗天马行空,世间俗事与他无关,他只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谪仙人”,是浪迹江湖的游侠儿。白居易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平生所想就是用一支笔,写下世间万千事,他是活在人间的“诗魔”。

于是李白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白居易写下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李白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写下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李白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居易写下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他们是唐代诗坛两大绝顶高手,一个浪漫到极致,一个写尽通俗之美,他们都是大唐之幸,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之幸。

可惜,白居易比李白晚生了71年,平生从未谋面,但在李白死后37年后,当时只有28岁的白居易来到了李白的墓前,写下了这首经典悼亡诗《李白墓》。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诗的大意是:你的墓现在就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你的坟地,就这样远远地接着白云。谁能想到这荒坟里深埋的枯骨,主是当年写出过惊天地、泣鬼神计句的诗仙太白?都说世上的诗人,多数命途多舛,但再落魄也没人能比你更苦啊!

此诗大概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白居易此时正在安徽宣城,见到了李白的旧墓。当时年少的白居易初入仕途,敢说敢做,他的现实主义讽喻诗令朝中不少大臣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受到众人排挤。来到李白墓前要,想起先贤的一生,更是感慨万千,作下此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