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该地区杏树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均有杏树分布,

现将晋中地区杏树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以供种植者参考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1 杏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为害杏树的蚜虫有3种,分别是桃蚜、桃粉蚜、桃瘤蚜,为害杏树的蚧壳虫有3种,分别是桑白蚧壳虫、朝鲜球坚蚧、日本球坚蚧,为害杏树的虫害还有梨小食心虫,各虫害都需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方法进行防治。

1.1 蚜虫

桃蚜为害状:被害叶不规则卷曲,叶片变黄,最后脱落。桃粉蚜为害状:被害叶向叶背对纵卷成。叶上常又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桃瘤蚜为害状:被害叶从边缘向背面纵卷,卷曲处组织肥厚,凹凸不平,严重时全叶卷曲。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生活习性:3种蚜虫均以卵在杏的腋芽处越冬。桃蚜在翌年3月开始孵化(山桃萌动时开始孵化),含苞待放时达到盛期,花开放后即近结束。展叶后,成虫或小若虫群集在叶背为害,并不断孤雌繁殖,5月为害最盛,繁殖最快,但到5月中旬之后,产生有翅膀胎生雌蚜迁飞到十字花科蔬菜烟草等夏寄主上,至晚秋再飞回到杏树上。桃粉蚜发生期略晚于桃蚜,其它与桃蚜相近。桃瘤蚜5月始现为害,6-7月大发生,此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艾草等夏寄主上。10月又迁回到杏树上。

防治方法:在杏芽萌动后,至花前或花后喷布10%的扑虱蚜3000~5000倍液防治桃蚜或粉蚜,在4月下旬喷布10%的扑虱蚜防治桃瘤蚜,在大发生期喷布2000~3000倍的一遍净。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1.2 桑白蚧壳虫

形态特征:雌成虫,橙黄或桔红色,体长1 mm左右,宽卵圆形,扁平,触角短小退化为瘤状,雌蚧壳圆形,直径2~25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雄虫体长065~7mm,翅展132mm,橙色至桔红色,眼黑色,触角10节略与体等长,仅有1对前翅,卵形披细毛,足3对,细长多毛,蚧壳长约1 mm,细长白色,背面有3条纵脊,卵,椭圆形,长径约025~03mm,短径01~012mm,初产时淡红色,渐变为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桔红色。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生活史:在山西省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虫在枝条上越冬,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至壳下。产完卵之后即干缩死亡。卵期15d左右,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中旬孵化盛期,至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雄虫交尾后死去,雌虫至7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0d左右,7月末为孵化盛期,至8月中、下旬开始羽化,8月末为羽化盛期。若虫孵化后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1d左右,约5~7d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逐渐加厚。雄若虫期为2龄,脱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经蛹化成虫,蛹期为1周时间。雌若虫期2龄,脱第2层皮后羽化为成虫。

5月初5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 孵化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下旬7月末8月中旬 羽化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8月末9月上旬, 防治方法: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1)用硬毛刷或细铜丝刷,刷除枝干上的虫体。

2)化学防治,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是防治的关键,常用于速蚧克1000~1500倍液,用速扑杀700倍液可在带壳的情况下,一次性清除或在若虫孵化期喷800倍的扑虱灵也有奇效。

1.3 朝鲜球坚蚧

形态特征:雌成虫蚧壳为半球形,初为黄褐色,后期硬化为红褐色至黑褐色,腹面与枝接合处有白色蜡粉。雄蚧壳长椭圆形,半透明。卵,椭圆形,长约03mm,粉红色,半透明,附着一层白色的蜡粉。若虫,初孵若虫,体椭圆形,体背上隆起,体长05mm,淡粉色。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生活史:雌虫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第2年3月上、中旬開始活动,群居在枝条上为害,不久分化雌雄性,雌虫于5月上旬体背膨大成球形,形成蚧壳雌雄交尾。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产卵历时两周,卵期7d,5月底至6月初为孵化盛期,比桑白蚧略晚,初孵若虫在寄主上爬行,以后分泌白色丝状蜡质物覆盖于虫体背面,6月中旬之后蜡又逐渐溶化为白色蜡层,包在虫体周围。以后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在发芽之前,喷5°Be石硫合剂,2)在若虫孵化期喷02~03°Be石硫合剂,3)速蚧克1 000~1 500倍液。

1.4 日本球坚蚧

形态特征:雌蚧壳初期淡黄色,中后期棕褐色、黑褐色或枣红色。雄蚧壳表面毛毡状蜡丝,呈灰褐色。若虫,初孵化若虫椭圆形,极扁平,淡白红色或桔红色。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生活史:与朝鲜球坚蚧基本相似。

防治方法:与朝鲜球坚蚧相近。

1.5 梨小食心虫

形态特征:梨小食心虫成虫体长5~6mm,黑褐色,前翅前缘上有10对白色短斜纹,翅中部有一白色圆点。卵椭圆形,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红色,体长12mm左右,臀栉4~7根。

生活史: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缝隙、树干基部土块和草根上,可结茧越冬。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出现成虫,交尾后,主要产卵于杏、桃等新梢尖端的叶背,叶腋等处。4月下旬孵化的幼虫蛀入新梢,新梢萎焉枯死,后期可蛀入果实。5月下旬第1代幼虫脱出,结茧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虫,交尾产卵为害果实,7月上旬幼虫脱果。7月中旬第2代成虫出现,产卵于果上,7月下旬开始为害杏、李果实。

防治方法:成虫产卵期是防治的关键,即在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进行防治。喷1500倍的高效氯氢菊脂,或1500倍的灭多威。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方:糖5份、醋20份、酒5份、水50份。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2 杏樹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疮痂病

杏疮痂病又称杏黑星病。

为害症状:危害杏果实及叶片。侵染初期,杏果表面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直径约01~05mm,随病害发展,病斑扩大到2~3mm,呈不规则形。发生轻者果实有1~2个病斑,重者病斑达10多个。果实接近成熟时,病斑呈黑褐色,侵染果实表皮03~05mm,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边缘发生龟裂,形成疮痂,影响果实外观。叶片侵染初期,叶背出现不规则灰暗绿色病斑,随着病害发展,病部逐渐转为褐色或紫褐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发病规律:杏疮痂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借风雨传播。山西晋中地区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的降雨是杏疮痂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降雨次数和杏园的空气湿度密切相关,与杏园管理水平的高低相关性不大。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防治方法:1)开花前喷5°Be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或200倍五氯酚钠)。2)在落花后每隔10d喷1次杀菌剂,共喷4 次,所用药剂分别为: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125%腈菌唑乳油,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最佳。 3)休眠期清除杏园内枯枝、落叶、杂草,剪除病枝、虫枝,并将其烧毁。

2.2 流胶病

流胶病是杏树常见的一种“伤流”现象,在各级枝干上均可发生,但以较大枝干受害最重,有时也可发生在果实上。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为害症状:从伤口流出柔软的、玻璃质似的胶液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胶液初期无色或乳白色,透明、柔软,与空气接触后渐变黄褐色、晶莹、较硬,最后胶块呈茶褐色。胶点下皮层组织坏死,破伤处多充满胶质。流胶轻时,对树体无明显影响,严重时,造成死枝、死树。

发病规律:流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树体受伤后引起的伤流。造成树体伤口的原因很多,自然生长形成的伤口及不能正常关闭的的自然孔口是正常园内流胶的类型,各种机械类伤口如病虫害、机械损伤、冻害、霜害、雹害等均可引起流胶。施肥不当、地势低洼、排灌不及时、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栽植过深、土壤黏重、土壤酸碱度不适等,均可导致树体生理失调,加重流胶病的发生,多雨潮湿地区及果园、久旱后遭遇连阴雨等,流胶病发生较重。

山西晋中地区杏树管理,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产量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培强树势、促进伤口愈合是防治流胶病的最根本措施。增施粗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按比例科学施用速效化肥

3 结语

干旱时及时灌水,低洼果园雨季注意排水,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碱性土壤增施有机肥或施用酸性肥料,改良土壤,盐碱地注意灌水排盐、压碱,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及时涂药保护修剪伤口,促进伤口愈合,根据施肥水平及树势状况合理确定结果量,冬前树干涂白,防治冻害。及时防治各种为害枝干的病虫害,防止造成病伤、虫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