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監軍制度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有記錄的監軍可以追溯到戰國初期。此後監軍制度始終存在,它是中央對軍隊的一種掌控方式,有它積極的一面。不過發展到了唐朝,出現了一種之前王朝所沒有的監軍制度——宦官監軍。

宦官也就是太監,宦官監軍在唐朝歷史上產生過諸多不良影響,對它的評價負面多於正面。

要說這宦官監軍,創始人是唐玄宗李隆基,那時候宦官的力量還沒有發展到後來能左右朝政的局面,那玄宗又是為什麼想到要用宦官監軍呢。

唐朝開始是沒有宦官監軍制度的,在唐初,唐朝沿襲的是御史監軍制度,御史監軍在史料裡有許多記載,如:

始聞比來御史監軍,乃有控制,軍中大小之事,皆須承稟,非所以委專征也。以卑制尊,理便不可。

但隨著年代的發展,御史監軍逐漸暴露出一些缺點,比如監軍御史職務過低,難以有效實行監察職責,也就是“以卑制尊,理便不可”。

另外,御史並不總是能充分得到信任,這又產生了矛盾,以一個無法充分信任的人去監察另一個無法充分信任的人,似乎成為一種悖論。

在這種情況下,更受皇室信任,也不講究品級的宦官監軍,就逐漸開始出現。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宦官監軍的出現原因

宦官監軍的開始,是在唐玄宗開元六年前後,高仙芝征討小渤律,朝廷就派去了宦官邊令誠監軍。

到天寶二十年前後,宦官監軍逐漸形成了制度。

《通典》:開元二十年後,並以中官為之,謂之監軍使。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對大臣更加不信任,宦官監軍隨處可見,比如孫知古監郭子儀軍,邢延恩監房琯軍,魚朝恩監九節度使等。

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宦官監軍制度也發生了改變。

之前的宦官監軍,還只是臨時設置,將領領兵出征時,朝廷派遣宦官隨軍監軍,軍事行動結束後即回到中央。

安史之亂結束後,監軍成為了固定的職務,在沒有發生戰爭時候也普遍設置,朝廷在各個藩鎮都設立了常駐的監軍機構,稱為監軍院或監軍使院,“護兵於鎮守”。

監軍制度的變化,除了成為常設機構,還在於有了下屬和軍隊。在監軍院裡除了監軍,還有監軍副使、監軍判官、小使等職務,如《唐會要》中就有記載:

天覆三年二月勅:諸道監軍使、副 監、判官並停”。

除了下屬增加,監軍還擁有了自己的軍隊。監軍擁有軍隊,在之前也有出現,如三國時期鍾會伐蜀時的監軍衛瓘,就擁有一支千餘人的護軍,鍾會發動叛亂後,衛瓘也正是靠這支護軍迅速平定了局勢。

不過之前監軍擁有的護軍規模,最多也就在幾百人到千人上下,到了唐朝這一時期,監軍自統的兵力已經相當膨脹,如荊南監軍朱敬玫“ 別選壯士三千人,號忠勇軍,自將之”。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宦官監軍的地位

宦官監軍權力和機構都得以擴大,那麼他們在地方上需要行使什麼樣的職能呢。從唐朝的史料來看,監軍使和節度使的地位是相同的,比如李愬在萬盛崗築城的記載中,裡面始終是把主將和監軍並列,

“將軍監軍使出周視之”,“將軍監軍使出具牛 酒為勞”

在皇帝所下詔書裡,也把監軍和藩鎮並列:官軍陣亡將士等,並委崇文與監軍審勘,具名銜事蹟申奏。

監軍之所以有這種地位,首先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正是朝廷為了鉗制藩鎮們,不讓他們有作亂的可能,所以在地位上把他們上升到和藩鎮相同是很有必要的。

監軍常駐藩鎮後,有屬下,有兵力,他們的職能更加擴大化,從原來的監督軍事擴展到了行政職責。

在民政領域,監軍參與礦務、水利、茶業等領域都有記載,比如開成三年(838年),“以浙西監 軍判官王士玫充湖州造茶使”,嶺南節度使盧均的監軍曾出任市舶使等。

這些正是隨著監軍地位的上升而帶來的,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宦官監軍的作用

宦官監軍權力和地位不斷上升,他們起到的作用如何呢,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宦官監軍同樣也有正反兩面作用。

先看正面作用。

朝廷在藩鎮設置宦官監軍的本意,也就是監察作用,在這方面,監軍做的如何呢,應該說還是比較得力的。

首先,監軍會時時刻刻把掌握到的藩鎮動向向朝廷彙報,能讓中央及時掌握情況。

比如長慶三年,天平軍監軍報告了一件事,“節度使烏重胤病,牙將王贄割股肉以療”,傳遞給朝廷的訊息是烏重胤和王贄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政府之後的決策。

有從下往上的輸送,自然也有自上而下的傳達。比如劍南節度使崔光遠討平段子璋叛亂後,約束手下不力,引發殺戮,皇帝下詔監軍檢討他的罪責。

《新唐書·崔光遠傳》:“光遠進討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者,夷殺數千人。帝詔監軍按其罪,以憂卒。”

晚唐的節度使更替是常事,監軍地位的提高,也使得在節度使人選發生變化時,能夠鎮住局面,不讓藩鎮內部各派系發生大亂。

比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死後,手下推舉他的弟弟王承元接任。王承元不敢接受,執意要先取得監軍同意。

“承元拜泣不受。諸將請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貴人監軍,有事盍先與議。’及監軍至,因以諸將意贊之。”

王氏家族世代控制成德鎮,王承元接任王承宗是順理成章,他仍然要堅持請來監軍,也可見監軍具有相當威懾力。

監軍的威懾力,表現在平定內亂上。河東節度使康傳圭手下大將張彥球叛亂,攻殺康傳圭,監軍使周從寓從中斡旋,沒有讓事態進一步擴大。

傳圭怒,斬蘇弘軫。張彥球部下兵士為亂,倒戈攻太原,殺傳圭,監軍使周從寓安慰方定。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除了上下溝通與壓制,宦官監軍還有充任將領,親自帶兵作戰的作用。

宦官帶兵作戰,在歷史上其實經常發生,如唐朝就有楊思勖、曹日升等人,還有宋朝竇神寶、李憲,明朝汪直等,都是懂軍事的太監。

中晚唐的宦官也是這樣,比如河東監軍呂忠義,親自收復太原,平定楊弁之亂,表現出的武力值令人驚訝。

河東監軍使呂義忠收復太原,生擒楊弁,盡斬其亂卒,百寮稱賀。

到了唐末,監軍宦官郭厚本、楊復光等人也都在黃巢之亂中奮勇作戰,贏得了好名聲。

再看看宦官監軍的反面作用。

要讓宦官發揮更大的監軍作用,就要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更大的權力帶來更大的收益,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常駐在地方藩鎮上的宦官監軍,是個特殊的存在,

要說最大的負面影響,就在於宦官執行誰的命令。從宦官監軍的角度看,他們是天子近侍,當然執行的是皇帝的命令而不會去理會其他大臣,也就是說,只有皇帝能指揮得動宦官,大臣們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皇帝英明,這也好說,就算皇帝不英明,他能根據自己的意志下命令,這也好說。

問題在於到了晚唐,宦官對朝政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逐漸達到操縱皇帝的地步,那麼這時候皇帝下達的命令,就變成了朝中宦官的命令,也就相當於監軍的宦官聽從的是朝中掌權宦官的命令,中樞宦官們相當於直接掌握了監軍的權力。

此外,宦官監軍權力的擴大,也導致他們對軍務干涉面的擴大,“侵擾軍政,將帥不得專主”,將領無法有效掌握部隊,貽誤戰機,錯誤決策的事就經常發生,比如邊令誠監高仙芝和封常清、魚朝恩監九節度使,都對戰役結果產生了影響。

另外,宦官監軍本來是用來制約藩鎮將領的棋子,但他們自己卻沒有任何監督機制來進行制約,這致使宦官監軍能夠肆意誣陷將帥,殘害忠良之將,如監軍楊叔元煽動募卒為亂,殺害節度李絳;又如嶺南許遂振誣告節度使楊於陵;昭義薛盈珍為奪姚南仲兵權,多次向上誣告之。

唐朝為什麼要用宦官監軍,皇帝不傻,宦官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每一項制度的形成,都有其複雜的原因,每一件事務也有其雙面性。

總體來看,唐朝後期形成宦官監軍的制度,並不是多餘且無用的,它是中央和藩鎮聯絡的橋樑,也是朝廷控制藩鎮的工具,起到了積極作用。

另一面來看,宦官監軍權力的擴大和缺乏制約,又導致了驕縱不法乃至貽誤戰機等負面作用,這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