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最危險的3場戰爭,一場保護了漢文化,一場挽救了中華民族

戰爭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也推動著中國古老文明的發展。五千年的歷史,想要三言兩語盡數中國戰爭不太現實,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危險的三場戰爭。

中國最危險的3場戰爭,一場保護了漢文化,一場挽救了中華民族

第一場,淝水之戰,這是中國最知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公元383年,前秦的苻堅為擴張,帶領百萬大軍兵發東晉,原本想著一舉吞下對方,但可惜戰局的發展超出他的預想。晉將的劉牢之率精兵大破秦軍前哨,斬秦將數十名,殲敵萬人。給了前秦首戰痛擊,此次的勝利讓東晉士氣大振,於是便趁勢直逼淝水。而苻堅自此疑神疑鬼,居然將駐守山上的草木都錯看成了晉兵。此時晉將謝玄針對秦軍畏懼、厭戰的心理的情況,晉軍乘機搶渡淝水猛烈進攻,大敗秦軍,而前秦的將士逃跑的時候聽到風聲都以為是追兵。謝玄又乘勝收復了洛陽、彭城等地。戰爭的發起者苻堅在在逃跑過程中身中流矢。此次戰爭讓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潰不成軍,實力大減,雖然東晉沒能成為天下之主,但阻止了少數民族南侵,保護了江南地區的政權穩定,讓漢文化得以流傳。

中國最危險的3場戰爭,一場保護了漢文化,一場挽救了中華民族

第二場,萬曆朝鮮戰爭,這場戰爭是明朝對外強勢的餘暉。公元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完成了日本本土統一,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併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於是集結15萬的大軍,發兵朝鮮。僅用了一個月就攻入了朝鮮城都,此時作為藩屬國的朝鮮嚮明朝求救,萬曆為了彰顯國威,庇護朝鮮,下令明軍入朝作戰,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1597年,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這場大戰穩定了朝鮮的局勢,也讓明朝大大的彰顯了一次國威,進一步鞏固了中朝友誼,還壓制日本狼子野心,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後的輝煌,奠定了之後亞洲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中國最危險的3場戰爭,一場保護了漢文化,一場挽救了中華民族

第三場,抗日戰爭,中國近代最慘烈的大戰。日本是狼子野心,在經歷了近代明治維新之後,再次將魔爪伸向了中國,清政府腐朽給了各國侵略的可乘之機,日本不滿足於一城一地,想要獨佔中國大蛋糕,1931年,日本侵入東北,1937年,全面侵華。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就侵佔了中國大片土地,屠殺上百萬國人,中國在日本的蹂躪之下艱難求生,無數的先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換取了最後的勝利,成功挽救民族存亡,中華民族也迎來民族復興的絕佳時機,中華民族有了得以崛起、繁榮的新基礎,戰爭已經結束,和平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守護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珍視和平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