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山阳人。三岁父没,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避而勿践。事母至孝,母亡,庐墓三年,哭不绝音。治平四年进士,以耳聋不能仕。元佑初,为楚州教授。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有节孝集三十卷及节孝语录等行于世。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宋史》记载:徐积庐墓,哭不绝声。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徐节孝先生文集》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徐积的诗《长春花》歌咏的是淮安的市花月季: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闲却买花翁。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徐节孝祠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北宋楚州(今淮安)人。晚年居淮安南门外,因而又号“南郭翁”,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徐积是一位博学广闻的才子。父亡后,不愿出仕,中年有耳疾,居于穷乡僻壤,但有客从南越来,徐积和他谈论“山川险易,镇戍疏密,口许手茴,若数一二”。客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徐公是也。”他自小及老,日作一诗,元佑二年(1087),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建议朝廷予以重用,但因年过五十有耳疾而不能出仕朝廷,故任命他为扬州司户参军。绍圣三年(1096),转和州防御推官,不久改宣德郎监中岳庙。他去世后,被赐谥“节孝处士”。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很难想象,此处即为淮安区县东街徐节孝祠所在地。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节孝先生后人居住的房子据说是当年的马厩。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明嘉靖《节孝先生像赞》碑保存在徐积后代家中。


徐节孝祠坐落在淮安区县东街,是为宋代孝子徐积建立的

乡先贤丁晏题写的重修节孝先生祠碑记

徐积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孝子。据《山阳县志》载,事亲至孝,“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每山行或庭宇遇有石必跃过或误践必呜咽流涕。人问之曰:“吾遇之怵然伤吾心”。父亡,事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年四十不婚不仕,乡人迫令其就试,则葛衫草履,亲自推着载有母亲的双轮车赴京应试。平时,他热心伺奉老母已至精心入微程度,生夜伺母寝后始读书不使母知,母叫他读孝经,他读到流涕不能止的程度。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血,守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经不去体;夜伏墓侧,攀树哀号。翰林学士吕溱过其庐闻之,亦落泪曰:“使鬼神闻知亦当泣下也。”他还能做到“日常设考妣几筵,晨昏起居执爨?馈食如生。思母所甘日以供祀,日必奉酒,每祭皆举匕箸进於像上,若食之者像母淋漓”。他的敬孝之举,感动了当时的官府百姓,故当其去世后,在其家乡淮安建了祠堂,名曰“徐节孝祠”,以示祀之。徐节孝祠始名徐夫子庙,宋嘉定(1208-1224)间宋守苗公仲渊建,庙与赵康州(康州太守,楚州人,名师旦)庙相接,后并称为忠孝祠。(《淮阴金石仅存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