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期间宅在家,常常感到焦虑烦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情绪?

记忆死在那离别的冬天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一、产生焦虑烦躁的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通过文化传播,走进大城市和走出国门,已经是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的视野开阔了,思想领域也拓展了,所以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人们的思想和思维都非常活跃。所以突然宅在家里,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感到非常的不习惯,常常感到焦虑烦躁。

第二,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隔离突然宅在家里一个多月时间,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所以生活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了往常人与人之间交流活动产生的一种生活乐趣,所以感到生活常常焦虑烦躁。

第三,打工族们由于无法出去赚钱,家里需要支出的房供、车供,手头没有资金履行按月还款,又无法出去打工赚钱,常常感到焦虑烦躁。

第四,私营企业主和公司老板,由于没有办法上班,员工的工资又要支出,年初定的业务订单又无法完成,所以常常感到焦虑烦躁。

第五,学生们无法按时上课,整天在家里吵吵闹闹或者看电视,所以让家长常常感到焦虑和烦躁。

第六,农民眼看春天季节就到来,许多春耕生产准备工作就要开始,宅在家里无法出去,所以常常感到焦虑和烦躁。

二、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情绪?

第一,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这次疫情的危害性,新型冠状病毒,危害面广,传染性强,已经是全人类的一种灾害,只有认识到经冠状病毒的危害性,自己产生一种具有恐惧的心理和防范的要求,所以就可以化解这种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第二,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我国医疗水平可以治愈,但是所需支付费用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一般的家庭是无法承受的,只要通过自己很好的隔离没有被传染,就等于赚到一大笔钱,所以只要认识到隔离,也就是在赚钱,你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烦躁。

第三,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治愈,但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容易修复的,通过隔离没有被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是非常幸运的,比中奖还要开心,要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烦躁。

第四,在家里每天安排学习,形成一个家庭成员学习热潮,每个人都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知识学习,你就不会感到焦虑和烦躁。

上述五点,是本人在生活中所了解的几种情况,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指出批评,欢迎关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真韵堂古筝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下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你焦虑烦躁过吗?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焦虑烦躁过,原本一切的照旧模式,原来的计划,一下子全被打乱了。就连自己的身体原本应有的节奏也都乱了。也就是说连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原有的规律全乱了,不知道后面怎么去做和面对,于是乎焦虑烦躁起来了。后来我尝试着去看电视化解这个问题,可是内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所有症状依然照旧。

后来某天,我无意中玩弄起我的手机,发现我原来感兴趣的APP——今日头条,于是一下子发现时间过得很充实。在今日头条里面,我结交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身上都有着各种不同闪耀的光芒,值得我去努力向他们学习。从与他们相识到相知,与他们共同交流经验,共同学习提高自己时,中间加上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我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又忙碌充实起来了,也不在焦虑烦躁了。

以上就是我本人的亲身体会。通过上面的例子,我发现要改掉焦虑烦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去尝试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因为有了兴趣忙碌充实起来,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过几天形成规律,你也就不会再焦虑烦躁了。首先要学会放下当下的事情,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去分析解决吧!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的个人见解,不知道能否帮助到你们。也欢迎大家互相关注,交流分享经验!


Living168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20多天了,我和儿子一点焦虑的感觉都没有,可是我老公就明显很焦虑。我分析原因,是因为我们娘俩都忙得没有时间来焦虑:我忙着在今日头条写图文、发微头条、写悟空问答,时间根本不够用;儿子每天都有网课,还要做作业,连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都很少,也没时间焦虑。而老公没什么事做,又不愿意做家务,自然就无聊而焦虑烦躁。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情绪,然后再提出化解这种情绪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 认识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因为疫情,长时间宅在家里,会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对疫情的恐惧。现在信息发布渠道多,各种自媒体发达,每天看到数字在变化,对病毒和疫情的具体情况又不了解,难免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在之前某个不起眼的瞬间就被感染,或者担心家人。尤其是那个15秒就被感染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之后,心里更加恐慌。各种担心恐惧就造成了焦虑情绪的形成。

2. 无处可去的憋屈。家里总归是空间有限,宅在家不能出门,身体得不到活动,自然感觉浑身不带劲,难受。我们部门的工作群里,大家就都在羡慕部门主任家住大别墅,可以楼上楼下来回活动。很多人都流露出在家空间太小,时间长了难受的情绪。

3. 无事可做的无聊。整天宅在家,开始几天还好,可以睡懒觉、看看电视剧、刷刷微博,时间长了,便也觉得无趣。家务活倒是不少,但是又不想做。不象正常上班那样,完成了工作任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这些宅在家的时间,感觉就是在无所事事中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时光,所以心里也空虚而焦虑。

4.无法充分表达的憋闷。表达和沟通、人际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心理需求。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出门,更不能串门、聚集,无法和亲戚朋友相聚,充分表达情感和内心。每天在家都是面对两三个家人,时间一长,便会有憋闷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些外向的朋友而言,更是这样。

二、如何化解焦虑情绪

1.规律作息。疫情期间,因为不用去办公室上班,每天24小时都呆在家里,很容易便作息混乱,分不清白天黑夜了。晚上精神足,熬夜刷剧打游戏玩手机到半夜还没有睡意,然后一觉昏睡到下午。这样一来,人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身体机能自然会产生反应。

因此,在这段宅在家里的日子,保持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早上按时起床,三餐准时吃饭,晚上不熬夜,不晚于12点睡觉,对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会起到良性的作用。

2.了解病毒防控的科学知识。多关注新闻、官方发布的信息,正确认识病毒的知识和防控要点,不被网上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各种信息所干扰。

3.充实自己的时间,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就没有时间来考虑那么多问题了,注意力转移到所忙碌的事情上了。比如,我这段时间,虽然是宅在家里,但感觉比上班还忙。写头条的文章、微头条就占去了我大多数时间,还要抽空做悟空问答,基本上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没有空做家务和其他事情,所以根本就顾不上无聊焦虑了。所以,无事可做的朋友,可以找点事情来做,比如自媒体,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做,简单还有收益;又比如看书,平时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阅读,现在刚好是个机会,可以多看一些好书,如果家里没纸质书,网上读电子书也非常方便。总之,不能让自己太闲,有句话不是叫“闲得发慌”吗?

4.激发成就感。不管做任何事情,要找到能激发自己成就感的点,得到自我心理满足。比如阅读吧,建议边看边做读书笔记,这样一本书看完,自己再理一下读书笔记,就能在这种读书中得到收获,心中会有获得感。做自媒体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内容发出去,有点击率获得读者肯定,满满的成就感。

5.线上沟通。但现在即时通讯那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加强和亲朋好友的交流和沟通。反正大家都是宅在家里,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通过语言表达,也获得情绪能量的释放。

总之,疫情期间,需要大家都遵守防控规定,减少出门,尽量呆在自己家里。但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新药的推出,解禁的日子不会太远。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清静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平日想做却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待得百花盛开时,必当春山乐逍遥!


漫说体制


疫情期间我经历了这样几段生活,极端忙碌-无所事事-自娱其乐。

2.1号到2.15号,这期间因为工作需要,我在家上网课,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7点半(有时候是晚上10点),每天都是时间安排的很满,没有什么太多杂念。

2.16-2.20,这几天属于很闲,给学生整理复习试卷发给他们,部分有问题给他们解答一下,剩余的时间就是宅家看小说刷视频,刚开始还好,后面真的是无聊到爆炸,小说没啥好看视频看的也是没劲(很多重复的)。

2.21-至今,有感于不能这样闲。给自己设置了一些时间做一些小任务。上午整理教学笔记讲义,归纳整理优秀题型,做题和分析题目,给学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下午阅读两小时,写写头条做做问答,然后看一小时视频(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朗读者)。晚上陪家人看新闻、聊天,睡前看会诗和历史。一天也过的很愉快。

分析中间那段时间的无所事事状态,属于浅焦虑。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的述求和当前的境遇不匹配,想成长却在荒废时间,那是一种自我的谴责,有一种负罪感。让自己不焦虑或者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些事,让自己有事可做,并且这些事是有益自己的无论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的。这样通过忙碌和安排让自己充实起来,这样焦虑自然就减轻消失了。


闲聊教育


这次疫情,让我体会到:时代是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块石头或者大山。

我有家人在春节前查出癌症,而且是晚期。而春节后的北京,专家号急剧变少,找黄牛也挂不到,很多医院不收治。而且因为严重的癌痛,每天下午会发烧几个小时,出门怕被人测体温。

就这样我们求医两周,痛苦过、也愤怒过,有过失眠和焦虑。那几天,我不愿意看李文亮的死,也不愿意到网络上看大家的愤怒,我想我必须先照顾好自己。还好,我们在不断的碎碎念和不断的研究各类挂号体系、医疗APP后,医院有眉目了。

同时,这两周,我也全面的开工。做职业辅导的我,这两周帮助7位同学免费修改简历,一对一电话辅导8位同学求职和进行职业选择。

基于以上经验,关于疫情宅在家里的烦躁和焦虑,我想我是有些经验的,既包括个人体验,也包括我辅导同学的总结提炼。

第一,大背景下,全新的体验要接纳且描述出来。

不论是我和家人看病的经验,还是大家被迫宅在家里的经验,我们都出在同一个大背景下。这次肺炎疫情让我们都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在家保持自我隔离状态,被迫的从消费主义生活中脱离出来,资产、名声、人脉这些日常特别有存在感的东西都短暂的被我们放下了。

那么平日里我们积累的人脉、社交、任务、以及消费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存在感也渐渐远离。时间久了,孤岛感和不真实感会袭来,形成一种弥散式的无聊和焦虑。这种焦虑,不像直接被人拒绝那么尖锐,但是却如同阳光下的灰尘,无所遁形。

如果原来就有不满情绪在,那么这种独处更会放大。比如年前失业或辞职,那么会焦虑空档期延长而且自己还没找到工作。比如本来就和家人有意见分歧,那么现在会矛盾更加明显。或者本来就没想好是考研还是就业,现在更觉得不知道怎么决定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体会自己在无聊、隔离状态下的感受,描述的越清楚越好。描述情绪,本身就是极强的治愈。比如英国情绪史学家蒂凡尼•瓦特•史密斯创作了一本《心情词典》,包括800多种情绪,就是要大家按图索骥,能细腻又精准的体会到自己的情绪。

第二,找人你来我往的聊天。

海陆空的寻找能和你聊聊的人。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隔离状态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变少,自然也就真实感变少。所以与家人尝试聊天,与朋友尝试沟通。我大概每周安排两位辅导的同学进行电话,每次40分钟左右。每次电话,我都会先聊聊家人在那,这次疫情受影响了吗?你现在在哪,和家人在一起吗?甚至会问问对方有没有男朋友女朋友,然后再开始进入辅导主题。


也许,有时候我们和家人聊天没说几句就着急了。那么着急完之后接着聊。不要放弃聊天,在你来我往的言谈中,很多模糊的想法会变得清晰,很多担忧会得到回应。

第三,坚持工作、学习和运动。

工作和学习,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成长和职业发展,而是缓解烦躁的法宝。这段时间,我坚持写作,也坚持为同学们修改简历。在我看到一位同学的简历时,我会暂时的忘记家里的事情,投入到工作中,哪怕半个小时。那种深度的沉浸,也能有效的缓解烦躁。所以坚持工作和学习,等于给自己一个多样性的空间了。


同时,如果尝试了很多软件都不管用,不如试一试返璞归真的学习,放下所有电子设备,开始使用纸质书和记事本。第一,看书,一页页的细看,并且做批注。第二,看完之后,将重要文字和读书体会,摘抄到笔记本上。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也许学习类软件队友的同学很有用。但是对我来说,回归最原始的方法,反倒是能让我切实行动起来,并且有收获感。

当然坚持工作和学习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会想不如去B站追番,何必站起来跳绳或者安排一个辅导电话。那就只能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站起来活动活动,看看书,打个电话,你会比现在快乐一点的。事实证明,如果哪天工作超过5小时,而且运动了15分钟、还看书了、写日记了,我那天就会更快乐,晚上睡眠也会更好。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九八,想要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那么我们现在都需要面对这个任务。


为好优姐姐


我说下我自己在家的日常。其实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焦虑烦躁。公司让在家办公,晚上汇报工作情况。两个孩子在家里还要线上学习。还有一个一天20小时都躺在床上不起来的老公伺候他一天的吃喝。工作得做,客户得联系,家务得做,孩子得管。还要抽时间学习,锻炼身体。偶尔有个时间偷个懒追两集电视剧,听听音乐这个就是最大的放松了,真的没有时间焦虑。这样的生活工作方式真是太累了。想快点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龙仕达李风儿


疫情下信息繁杂,很多人也都是宅在家里,特别容易引起所有人,包括很多慢性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增大,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呢?下面张大夫提几条建议。

毋庸置疑,很多的朋友,因为过度关注疫情,看了很多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于是产生了焦虑和恐慌的情绪,这能理解。甚至某些慢性病的患者额,因为过度焦虑,休息不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病情波动。其实,这些情况我们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您真的产生了上面所说的一些症状,张大夫建议大家要慢慢学会在这段时间里充实生活,可以考虑少刷手机和少看新闻,这样就能减少各种信息对您精神的影响。同时,并按照下方的“四字真言”来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都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1、稳定情绪:尽量减少接触相关信息,因为当内心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极易导致身体免疫力的降低,对于预防新冠肺炎不利。

2、节制饮: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淡水鱼、适量吃油和肉,做到不抽烟喝酒,有助于保持体重和免疫力。

3、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休息好,才能情绪好,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来对抗疾病。

4、注意保暖:骤冷骤热,尤其是近期全国大范围降温,可以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5、酌情运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在家中散步、耍太极、做保健操等。合适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绝对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以上几点“四字真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安度这段特殊时期,希望每一个人都健康。


张之瀛大夫


2020年注定是个不太顺的一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让很多宅在家里的人都会有身心方面的反应,比如,情绪上容易激怒、悲伤,精神上比较焦虑、紧张和烦躁,睡眠质量也不太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不能出门,心理觉得很难受;也有不少网友说,关注了太多的疫情信息,心神一直不太安宁,每天看着新增的人数确诊人数,心声一直不宁,做事很难专注,有时候还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或沉浸信息,而产生的应急反应,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上的改变。

一,过度关注,让生活失去平衡

我们之所以一直不断地关注疫情的发展,是因为这是一次危机事件,无论是国家、一线的医务人员、病人、病人家属还是普通民众,都是如此。

一般说来,遇到事情恐和慌很正常,但是像在这样的大危机下,我们都会有一些应激性的反应,比如容易草木皆兵,身体稍有点不适,就会想着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要马上去医院治疗,同时也就会有各种情绪和精神上的反应。这就像你在电视中看到了地震的报道,哪怕你不在地震现场,你也会茶饭不思、甚至失眠,这就是危机带来的伤害性体验。

二、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如果我们都处在这样的危机中,一定要做些事情来平衡下自己的内心,做好个人的心理建设。

首先,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存在感

所谓存在感,就是自己和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我”是很重要的。

有个朋友,说他这段时间宅在家,夫人对自己特别照顾。为了感谢她,于是下厨给他做了几顿饭,但是,每次都认为自己无事献殷勤,不是认为他犯错了,就是有企图。虽然和她说清楚了是为了感谢她的照顾,但她还是不信,觉得有点受伤。

于是,朋友后说他完全没有存在感。如果太太看见了丈夫的努力,这对丈夫来说,他会觉得自己很有存在感。

其次,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感

所谓的价值感,就是你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贡献的,或你是别人的帮助者。

比如,出门带口罩,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他人;尽量少出门,不聚餐,遵守社会规则,给社会和他人减少麻烦。

再者,要让自己形成成就感

一个人只有心态好,认真把一件事情做好,才会有很大的满足感。

比如,在家如果实在闲的无聊,可以试着去做菜,看看烹饪的视频,亲手做出一道菜,如果家人非常爱吃,那满满的成就感会不言而喻,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要相信国家,相信医学,相信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度过目前这个难关完全没有问题。


教育新时论


2020年应该会是我们未来历史书上最特别的一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新年,2019年12月31日凌晨,中疾控专家接到通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聚集病例,于是紧急部署第一时间落实武汉不明原因疫情处置工作。我们迎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

截止2020年2月26日17时,全国累计确诊78191例,累计治愈29913例,累计死亡2718例。

我们今年过年,我们只能以“宅在家里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度过。

2月26日下午16时的11个热搜中9个有关疫情的相关微博。

前一段时间有关疫情的新闻在各个平台铺天盖地,疫情在不断地在扩散,人员伤亡数据不断攀升,大家在各个平台上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消息,刷到医护人员人力物力各方面紧缺、累垮在一线的医生,我们的都不禁流下悲伤的泪水。

看到这些新闻会多多少少对我们产生一些负能量吧,会让我们产生焦虑烦躁的心情。

如果你因为产生了烦躁焦虑的心绪,不妨往下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吧。

在家化妆

在家也要化妆?

答对了,在家化妆!增加仪式感来唤醒自己

在2月17日的上海新闻发布会上,权威医生谢斌建议市民树立信心,并开出"抱团取暖",增加“仪式感”把自己“唤醒”等“心里处方”,帮助市民减轻焦虑等心理问题。

女孩子在家可以大胆尝试不同风格的妆容,同时提升自己的化妆技巧,等开学还是开工后,可以让别人耳目一新,更是为自己增添了一份自信。至于男孩子嘛,也可以跟女孩子一样让自己变得可以更精致一些。还有如果有条件可以帮女朋友化化妆,不免也是一种情趣嘛。

<strong>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

在家看手机电脑电视时间长了会不舒服,出现眼花腰酸等症状时,先不要慌张、猜疑是不是自己患病了,可能只是太闲了。

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纾解压力。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严重。想要恢复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次。

想要趁着这个长假期提升自己的辣妈、学生党还是职场女性可以尝试周六野、林芊妤还有美丽芭蕾。

当你复工复学后拥有一个好身材好身体时,你会感谢当时在假期里努力的自己。

幻想

幻想???

对,是幻想。这是纾解紧张和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夏威夷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可以配合下面图片一起使用。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在你旁边的家人朋友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告诉自己那不重要。

大笑大哭

同样,你可能也会收到旁边家人一样的眼光,这时你仍需不care。

这样可能真的影响不太好,可以在身边没人时做。

大笑,可以让人体的激素以及肾上激素降低,提高身体免疫力,这是病毒都会害怕你呢。可以看笑话书,看看喜剧电影,回忆儿时的趣事......这种效果能持续24个小时。研究证实,当你预感即将大笑时,焦虑的情绪就已经开始有所缓解了。

哭一哭有好处,因为泪液的分秘籍能促进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不过哭泣时宜轻声。虽然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减肥,但是小仙女也要有泪不轻弹哦。

做凉皮

最近朋友圈里,流行晒出家家户户做的凉皮、小蛋糕。大家可以动手做起来,一家子和和美美动起来,父母不用外出工作,孩子不用远行上学,这个时期正好可以促进家庭感情。


在特殊时期,希望大家宅在家里时可以保持心理生理健康。


果酱带你看娱乐


疫情期间,因为宅在家里,生活规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都有诸多的不适应。尤其一家人大人聚集在一起,孩子吵吵闹闹,大人的心境不得清静,容易引起心慌意乱,焦虑烦躁。甚至各种疾病渐渐并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家中空气不流畅,老少沟通有障碍;生活空间狭小,活动受限,喜怒哀乐的情绪得不到正常释放;除了睡觉吃饭,别无它事,心劲松懈,无聊至极;看个电视,家中成员的喜好也都不在一个频道上;看个手机也不能看看有趣的视频播放,生怕影响到家中其他成员,生活节奏、规律彻底被打乱。

因此,使一些人心里甚感憋屈郁闷。还有很多老人,平时大早上要出门活动筋骨,吸收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突然间宅在家里,生活的情趣完全受到干扰,心境得不到释放,而不仅仅是有焦虑烦躁,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由于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身体的不适,与疾病的困扰。人,宅在家里不出门,很容易引起精神疲倦乏力、焦虑烦躁、胸闷气憋,心慌意乱、郁闷易怒。

人,原本就是一个能动性的产物,必须要亲近大自然,融入天地之间。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在风风雨雨中,加强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抗体机能,活跃各个细胞的活跃程度。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能,生活才能快乐。然而家里就是一个温室效应,如何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呢?如何能激发中枢神经的兴奋感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人,宅在家里时间稍微一长,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的状况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为奇。

那么,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焦虑烦躁的情绪呢?以个人的体会来说,每天不能睡懒觉,早起早睡。起床后打扫卫生,打打游戏,接着准备午饭。下午,和家人聊聊天,就开始刷手机,看新闻,以及八卦之类的资讯。晚饭吃后,休息一个小时,就开始一个小时的锻炼。比如首先活动手与脚腕、腿关节、拉拉身,做深呼吸。然后就做五十个仰卧起坐,正踢左右腿各五十个,旁踢腿左右各五十个,后踢腿左右各五十个,腹背肌五十个,双脚对坐压垮五十个,肩膀前后活动各五十次,上下打手臂各五十个。之后,把音乐小声打开(不要影响家人),随着音乐节奏起伏,随意跳一跳舞,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感,感觉出汗就OK。这样以来,感觉宅在家里没有什么不好的,每天心情舒畅,心境自然很棒,干劲很足。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广大网友带来受益。在疫情期间,调节好心态,生活自然因丰富而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