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巾幗英傑耀大荔——羅黨氏

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是相當低的,在家從父、在外從夫、夫死從子,幾乎沒有完整的姓名權,結婚之前隨父姓,如父親姓陳該婦女名字就叫陳氏,婦女結婚之後隨夫姓,如丈夫姓劉、父親姓陳,該婦女就叫做劉陳氏。在舊大荔,就有很多受封建枷鎖壓迫的婦女,但也有不少或自強不息、或深明大義、或慈愛有加,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書寫歷史,在真善美長卷中留下濃筆重墨的巾幗英傑。

巾幗英傑耀大荔——羅黨氏

羅黨氏是個“楊三姐”式的人物,明嘉靖年間羅詢的妻子。嘉靖二十二年(1543)鬧大饑荒,人說飢寒生盜賊,窮昏了頭的災民搖身一變開始強盜式掠奪,他們先是將羅詢等富戶數人誘騙到河灘予以殺害,再是洗劫其家室財產,羅詢的兒子被殺身亡,羅黨氏藏匿於草堆中才倖免於難。後來市面平靜,親人被殺的人家畏予各種壓力不敢告官懲辦,惟有羅黨氏憤憤不平挺身告狀。剛開始官府包庇推脫不願受理,羅黨氏便自毀容顏,手捧亡夫的遺骨連日跪在路邊大聲痛哭,引發了各方廣泛同情關注,迫使官方將作亂禍害的二十多名匪徒依法嚴辦。無獨有偶,民間以弱勝強的人和事多了。張韓氏是明末清初張捷的妻子,丈夫去世時年僅二十三歲,上有五十出頭的婆婆、下有不足兩歲的娃娃。當時社會動盪,經常有強盜小偷出沒打家劫舍,張韓氏身單力薄小心提防,緊閉門戶終日以紡織為業,並悉心侍奉婆婆。一次,盜賊已經溜進了家門準備行竊,但看到她親自為患病的婆婆嘗試湯藥的冷熱苦甜,深夜時分還在焚香禱告祈求神靈保佑婆婆身體健康,孝親敬老的偉大力量感動了不良之人,他們相互告知共同約定不得侵犯這至孝之家,一時傳為佳話。

光耀朝坂,懿德流芳。李張氏是清代朝邑縣南留社李文英的妻子,丈夫早亡,孤兒寡母靠野菜和麩子填充肚子,但是人窮志不短,教子求學沒有任何鬆懈。兒子李元春少小聰慧,路過私塾聽見讀書聲便央求母親,李張氏慨然應允,省吃儉用供兒在潼關潼川書院學習,學費書費都是靠晝耕夜織,一件件滿含慈母心血的麻布和飾品支撐著。後來,李元春學有所成,理學著述頗豐並官至大理寺評事加州同銜,後來更是感念恩德辭官歸家奉養老母壽終。沙窩裡也有一位李張氏,是清代楊村(今官池陽村)李繼德的續娶妻子,婚後她撫育前房的子女汝賢兄妹如同己出,數年後自己生育了兒女依然一如既往痛愛。汝賢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戴有色眼鏡的人從中作梗,以他家有後媽而不願將女兒許配,李張氏心善眼軟,回到孃家央求自己的哥哥將親侄女嫁給了汝賢。李張氏常說“後母多嫉妒前房子女,哪知道丈夫的兒女便是自己的兒女。一視同仁地關愛他們,前房子女豈能沒有感恩之心!如果虐待前房子女,必然會傷害其父之心,於心何忍啊”。李張氏這話在新時代亦有普惠價值,人心都是肉長的,世上就沒有感化不了的人心,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回眸泱泱大荔三千年,呈現於史冊的傑出女性何止千百,她們恭良賢淑、明理知恥、崇德向善的優秀品質,放到當今也是一份蔚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中共大荔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縣融媒體中心主任 王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