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雲漫,本名胡亦鳴,是卡色光學全球形象大使、瑞士阿爾帕相機榮譽攝影師、佳能合作攝影師

雲漫,本名胡亦鳴,是卡色光學全球形象大使、瑞士阿爾帕相機榮譽攝影師、佳能合作攝影師,同時也是電子工程博士、美國大學計算機專業終身教授。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水晶洞》 美國阿拉斯加無人區

多年來,雲漫跋涉全球數十萬公里,突破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到達人跡罕至的曠野之境。他乘直升機降落美國阿拉斯加無人之地去拍攝從未有人目睹過的高山、冰川、瀑布和鮮花;深入北極圈附近的加拿大育空山區,在人跡罕至的角落負重揹包露營,追逐夜空中北極光的魔幻舞姿;在靠近南極圈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狂風大雪裡露營扎帳,並見證最美的絢麗雪中秋色和的火紅的高山冰湖日出;在加拿大洛基山的嚴冬季節拍攝如仙境般的霧中冰湖和神奇的冰泡湖;在美國西北全世界最壯美的海灘上涉水攀登孤島並露營來拍攝巨石陣裡的驚濤駭浪;帶領學生在美國西北的深澗裡徒步穿越過胸的深水拍攝綠色峽谷,或拽住繩子爬下陡峭泥濘的山路去尋找隱藏在翠綠山谷中瀑布;在神秘的美國西南的高原沙漠裡拍攝璀璨的銀河和星空,在紅色峽谷裡迎接輝煌燦爛的日出日落。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夏夜》 美國西部

他認為風光攝影絕不只是對美景的簡單記錄,而是包含了攝影師的思考、想象、計劃和設計。攝影師拍攝的是客觀風景, 但反映出的同樣是攝影師自己的主觀內心。就算是在被無數人拍攝過的名山大川,攝影師也應該不斷去發現新的視角。大自然提供的是線條、形狀、顏色和光影,而一個優秀的攝師,可以通過簡潔、抽象、和諧地安排這些視覺元素來表達心靈和自然的對話。

近日,《旅遊世界》雜誌對攝影家雲漫做了一場專訪,聽他為我們分享風光攝影的經歷、思路和技巧。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魔界之地》 冰島高地


Q:您是什麼時候對攝影產生興趣並開始系統學習的?

A:我自大學時代就對攝影有一些興趣,學習之餘,有時候還去宿舍樓裡學生會的暗房沖洗膠片、放大相片,但以前並沒有花特別多的時間去發燒。大概10年前,事業穩定了,開始認真系統地學習和拍片。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教材,並仔細研究了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還有高手們的作品。然後認真思考,並以此不斷提高自己。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心之隧道》 美國俄勒岡海岸

Q:您長時間的在國外生活,那麼請談一談,中外對於風光攝影的理念和表現方法有何區別?

A:雖然我們很難給中式或西式風光攝影的風格給一個明確的定義,但顯然總體而言,它們的確大不相同,很多西方攝影師喜歡使用大廣角鏡頭。畫面彷彿交響樂一般宏大澎湃,理性立體,層次豐富,透視感極強。相比之下,雖然善於運用廣角鏡頭的中國攝影師也大有人在,但總體而言,大多數中國攝影師更喜歡用中長焦鏡頭拍攝畫面內容單純簡潔,充滿畫意和意境的作品,一如國人自古以來音樂上偏好天然、感性和有韻味的單旋律。可能是受中國繪畫傳統的影響,這些作品一般對透視感沒有很強的追求。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絕世之美》 美國內華達州沙漠

但是這樣的總結並不全面。西方音樂的形式眾多,遠遠不止是史詩般的交響樂。如泣如訴的獨奏,高雅優美的室內樂等的也都是西方音樂的重要部分。同樣,西式風光也遠遠不只是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大廣角構圖。麥克·肯納(Michael Kenna)和約翰·薩克斯頓(John Sexton)鏡頭下的風光,意境含蓄,構圖簡潔,富有禪意。而以使用超廣角構圖聞名天下的馬克·愛德姆斯(Marc Adamus)也親口對我說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很多是用長焦鏡頭拍攝。在我看來,西式風光攝影最值得我們借鑑的,是它的廣博,是它的多變的風格、立體的結構、對透視感的強調、對情緒表達的重視、對新技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對新思想的寬容,還有對個人獨特視角的極端重視。這裡面最重要的可能是對三維立體空間感的營造。西方攝影師非常注意利用景物之間的關係,以及畫面的影調和色彩,來形成極強的三維透視感。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冰雪漩渦》 美國錫安國家公園

但是近些年來新一代中國攝影師開始大量學習西方的理念和技巧(我自己在教學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中國攝影師已經很具有國際視角,同時融入了他們自己理解的中國風格。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拱門之火》 美國猶它州峽谷地國家公園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沙漠花園》 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


Q:目前主要使用哪些器材?

A:我主要使用飛思中畫幅數碼後背和阿爾帕中畫幅相機拍攝。這套系統能提供當今最優秀的畫質。不過當需要更加機動快速拍攝的時候,或者在極端惡劣環境以及需要150mm以上長焦鏡頭的時候,我會用佳能5DSR系統或索尼微單相機拍攝。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金蛇狂舞》 冰島


Q:在風光攝影中,您認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法是什麼?

A:一幅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觀景物本身,而是攝影師對這個場景的主觀個人闡述。一些人認為風光攝影僅僅能記錄攝影師看到的大自然,缺乏創造。朱光潛先生也曾經說過,面對同一個場景,攝影“只能寫實”,而畫家可以經過一番理想化,“把美術家的人格摻加進去,然後表現出來”。如果攝影師只是滿足於從顯而易見的旅遊者的視角去拍攝,從觀景臺上拍攝,那麼這樣的批評十分正確。可是真正的風光攝影,絕不僅僅是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然後等好光線按快門。深度的風光攝影,和別的攝影流派一樣,更包含了攝影師的思考、想象、計劃和設計。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探索者》 美國尤他州拱門國家公園

我認為一幅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展示的不是客觀景物本身,而是攝影師在一個特定的瞬間,通過一個特定的視角對這個場景的主觀個人闡述。換一句話說,它展示的是攝影師想讓你看到的角度。這個時間和空間的截片,不是簡單地對真實世界的記錄和如明信片的景點介紹,而是情緒的表達,是攝影師心中的風景。它強調的是按下快門那一瞬間最能打動攝影師內心的景物,也是攝影師的創造力和藝術沉澱的綜合體現。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午夜邂逅》 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


Q:您絕大數的片子都是在夜裡、日出前、日落後、陰天或峽谷陰影裡拍攝?

A:是。雖然我也經常在廣大風光愛好者喜歡的“黃金時刻”,也就是日出後一小時和日落前一小時的金色陽光下拍攝,但的確我更喜歡在您說的那幾個時間點創作。在我看來這些時段的光線更加柔和,更加神秘, 反差不刺眼。

Q:從您的作品裡能夠看出有很多獨家取景地,是通過哪些方法發現它們的呢?

A:關鍵是要努力去選擇自己獨特的視角。我的一些獨家視角是在被拍了千萬次的地方找到的,前提是你願意去發現並且有獨特的眼光。有時機位差幾米就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需要多走幾十分鐘的路。

當然我也有很多機位是人跡罕至甚至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做大量研究,包括在谷歌地球或衛星圖上仔細研究,然後想辦法動用越野車,船甚至直升機前去探險。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千層》 加拿大洛基山冰泡湖

Q:在您到過的地方里,有哪些地方最傾心或印象最深?

A:美國西部的那些宏偉粗獷的地貌。無邊無際浩瀚荒蕪的地紅色荒漠上,河流彎彎曲曲切割出極深的深谷,臺地、巨石、拱門及孤峰等地形。谷內怪石林立,鬼斧神工。

還有每年4月份南半球秋天的時候,地屬安第斯山脈的巴塔哥尼亞是一切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元素的組合。傳奇的菲茨羅伊峰(Fitz Roy), 託雷峰(Cerro Torre), 百內三塔(Torres del Paine)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山峰。在南美高原變幻莫測的風雲下,在這些高峻挺拔到無以復加的群峰間,大自然處處潑灑著最奔放和絢爛的秋色。我們所能夢想到的所有秋天的色彩,從鮮紅到橙黃,在幾乎每一顆樹木上都得到盡情肆意的展示。冰湖,瀑布和溪水點綴著這些雄偉的地貌,給原本極其陽剛大氣的風光增添了靈性和一絲柔美。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刺破雲河》 意大利多洛美蒂山區

此外,加拿大洛基山脈裡有一些北美大陸最佳的風光攝影景點。這裡的雪山巍峨壯麗,而且相對比較容易到達,多數拍攝點就在路邊不遠處。而冬天是洛基山脈的最美季節。這個季節遊客極少。潔白的大雪覆蓋了雄偉的山體和森林,讓一切景物都顯得非常純淨,恍如仙境。洛基山的很多湖泊附近有溫泉流淌,哪怕在零下四十度的極寒天氣也常常能找到一些沒有全部凍結的水面,使得我們能夠拍攝到冰天雪地裡的倒影奇觀。在地面的景物附近,特別是湖邊或河邊,更會有各種迷人的冰晶和積雪,它們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每天都能拍到不可重複的奇景。而凝固在冰泡湖上冰層裡那些神奇的冰泡,更是全世界風光攝影人的夢想拍攝題材。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森林之舞》,美國俄勒岡

Q:景深合成這一拍攝技法越來越流行,您認為在哪些情況下應該使用景深合成呢?

景深合成可能是目前風光攝影界最重要的新技術之一。它讓我們能拍攝到很多以前沒法拍下的場景。在下面幾個情況下景深合成最有用:1.用中長焦鏡頭拍攝中近景(比如幾米到十幾米外的場景)小品的時候,由於長焦鏡頭在這樣的對焦距離上景深極淺,這時候通常很難用單張曝光實現全景深。景深合成幾乎是必須。2.拍攝夜景(星空或北極光)一般需要大光圈。如果前景離鏡頭比較近,那麼也需要景深合成。3.當代風光攝影師喜歡挑戰極限,讓前景距離鏡頭極近,創造出一種非常不同常規視角的效果,沒有景深合成技術不太可能做到這一點。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荒蕪之美》 坦桑尼亞納純湖

Q:能否分享一些風光攝影的後期思路?

A:在進行後期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讓結果違背自然規律。我見過太多水面倒影比實景更明亮的照片,而這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現的。同樣,當我們面對太陽方向 (比如日落時面對西方)的時候,地面不可能比天空更亮,可是這樣的錯誤很多人(包括一些專業攝影師)都會常犯。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只限於採用後期合成技術的照片。在那些用漸變灰濾鏡拍攝的照片裡這也是最常見的錯誤。

曠野之境 極致之美——看風光攝影家雲漫如何用鏡頭演繹極致之美

《荒蕪之美》 肯尼亞馬迦迪湖

西方諺語說“魔鬼在細節中”。換句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一張還算不錯的照片和一張偉大作品之間的區別,常常就是對細節處理的不同。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的藝術領域都是如此。

大部分人都能輕易看出初學者和專業人員在水平上的巨大差別。但一個不錯的專業選手和一個頂級的藝術大師,除了在創意思維上的差距外,他們在作品製作、技巧、效果和流程上的差別往往就反映在這些細微之處。這裡的關鍵不是技術,真正的難點在於最終效果取決於作者的藝術眼光。因為我們需要知道畫面中哪些地方應該更暗點、更飽和點,哪些地方應該更亮點、更清淡些。(本文選自《旅遊世界》雜誌1、2月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