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符吗?

l湖湘客


各人的幸福观不一样所以心态也不一样,现实社会生活中这句古言行不通。本人观点谨供参考,现在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的奔腾向前,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稍一放松就落伍了,而每个人的压力都转换成了动力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代如果没有上一代的培养教育和物质基础很难立足于社会,如果遵循上面的古言,上一代对下一代不负责任的只顾自己享乐,那么当你看到下一代要么是自暴自弃的不思进取,或者生活的十分艰辛,作为上一代有何感想呢!


佛佑善良人


现在的社会现实就是:生下了孩子以后,就是一辈子为了儿女,拼死拼活拼老命了,自从生下了孩子,那就是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哪!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要给他(她)吃好的穿好的,担心他(她)没吃好没穿好,会长得不够高,身体不够壮。他生病了,得熬更守夜的护理他。

好不容易上了幼儿园,更是要全程陪伴,各种什么兴趣班的,你不上别人上,你不上就落后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所以东奔西跑都上好几个,花钱劳累不能说,咬紧牙关坚持住。

上了小学,就是鸡飞狗跳,狼哭鬼嚎的辅导作业的日子。这日子一过就是六年, 熬的人是人老珠黄,心力交瘁,没有心脏病发,脑血管爆发,就得谢天谢地了。

到了初中高中,那就是你说一句,他顶你十句,吼起来比你还凶。当你看到他(她)比你还高出一头的个子,竟然有气都不敢大声说, 软声细语的陪起笑脸来了。

等到他(她)上了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这些时候你基本就是出钱的份了。

没有考上大学的还是那样,学习点职业教育培训后,也是工作、结婚、生子。

当然,很多的老人还要给孩子带孩子,免费带垫钱带。

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但现实生活中,谁能不为儿女做牛马呢?


热岩之土


这话看似有道理,事实上在中国父母言行上讲:人为子孙谋。你怎么理解?比如我儿子有房贷车贷,两个孙子一个高中成绩又好,小孙小学成绩也好,我现65了还要下苦力打工帮他们,为了下一代我愿把牢底坐穿。乐在其中。


用户4203933581735


下午有空想回答这个提问,我先按题主的每句话来回答:欢迎大家评论。

第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说的很对。道理是,每个人出生的地理位置,时代家庭背景和本人能力等,都不相同,所以在生活中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档次。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土地承包到户时期,某一个老人查出自己串肿瘤晚期,他放弃治疗,(当然那时候穷)但他一点都不埋怨,心里觉得放不下自己的二十出头儿子独子,怕儿子以后不会耕种地,(当时还是牲口耕种)于是找了一块荒地,(当时已经种上庄稼了)把儿子从外边叫回来,拉上牲口,手把手的让儿子耕,耙,耢等种地各种程序,儿子觉得父亲病危,只好应着学功,回家后还得记住二十四气,什么节气做什么,就这样弄了一个月起不了床了,还叮嘱邻居帮助他儿子。老人死后儿子没用父亲教的那一套耕种,而是把牲口卖掉,卖上了拖拉机,播种机,翻修了住房,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很不错。当然也是赶上了好时代。可这个父亲的爱子真是让后人敬佩。

第二句,莫为儿孙做马牛,有时就由不得人了。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放不下自已的子女,最大的希望是儿女比自己要过的好。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方法,就出现了不同观念与风俗。邻近有一户二女一男的家庭,二个女孩为大,出嫁,儿子二十出头成家了,婚后生下二个孙子,把老俩口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当时将近五十)两个孙子百分之八十都有他俩照管,儿子呢从买面包车到大货车买了卖了四五个,原因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受不起劳累,最后落下个给人开车,三年前大孙子得个心脏上的病,治病需要钱时儿子却拿不出分文,没办法老俩口把所攒下的钱拿出来给孙子治了病。如今六十五岁了还借种别人土地,一共三十亩,,别人问他种了自家的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借种别人的,他说是种多种少费工差不多。可大家都知道,村里的年轻人在城市都有房了,而他儿子却没有,老俩口一辈在村里是有人有钱的生活过来的,如今一个宝贝儿子不好好干活,心中有苦,口上不能说。

第三,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符吗?第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个定理,这与当今社会现实无关。莫为儿女作马牛,这是人的亲情关系,有时事逼无耐,至于马牛二字,我觉得当今社会这类家庭很少。最多的是老人为了孩子生活的好点,自己苦点无关。这是农村人的正常观念。比上那些享乐主义者就是马牛了


温土生根


这句话适应于任何时代,但作为家长,首先要努力把子女培养成有品德、懂道理、遵纪守法、学习刻苦努力、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有理想、有志气的好孩子。然后再尽量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经济条件,并要带头做到言行如一。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即便是家庭条件较差,父母没钱帮衬自己,也必定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拼搏,创造出美满幸福的生活。

但是,父母如果从小对儿女就不管不问,只是管他们吃饭穿衣。且自己带头懒惰、甚至有吃喝、赌博恶习。这样的家庭,不会培养出好的孩子。更谈不上儿孙福了。


绿水青山877909782537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买一套房需要六个钱包。哪个成功的者不需要贵人相助,这个贵人还要沾亲带故。别给我说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有,凤毛麟角。你我皆凡人,咱就说点凡人的事,那些大神太高远,咱们够不着。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当牛马,我赞同,但有也得给儿孙做好爷爷和爹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国人历来讲究,家族兴衰荣辱。如果一个人子孙都不顾,哪来的家族?

儿孙的福,是建立在祖父辈基础上的,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基本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努力可以提升自我,改变前途,如果你有好的基础,你的天花板比现在更高。这个基础就是祖父辈的付出。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消极放手,不是逃避责任,不是对儿孙不管不顾。小的时候给儿孙好的教养,灌输正确是非观念,长大了才有能力照顾好家人,光宗耀祖。

不错,该放手时候放手,但放手也要到时候。儿孙成年了,放手让他们历练,是为了让他们长本事,有成就。

越努力越幸运,祖父辈的努力会成为家族的烙印,形成遗传基因。子孙也会在祖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勤奋上进。

我绝对不赞同给儿孙做牛马,想不给儿孙做牛马,可以,首先要自身努力,做出表帅,其次培养好子孙,给予他们责任感,使命感,不是靠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念来逃避自身责任。


十年很短十年很长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认为这种说法与当今社会现实也是相符合的,只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

首先,老祖宗的很多智慧都是高于现代人的,即使有些看似不符合当今社会的说法被人们渐渐抹去,但某些根本思想还是有价值的。

其次,每个人的福报是不一样的,有些事情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强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能会起反效果。

再次,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做人原则。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成功与否,都要培养和坚持这个原则。

最后,基于独立的人格,不要刻意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不要强迫别人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行了。

我一直有个思想,以后我肯定不会过多地牵制我的孩子,也不太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他们过得开心快乐就好。而且等我百年之时,也不会给他们留下金钱。活着的时候能花就花,最后花不了的就捐给需要的人。试想,如果子女还以我的身后钱财为重,那不就是我的失败吗?

所以,别为儿孙操那么多心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挺好的事儿。





金亮杂谈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是一句古话,它存在自有他的道理。人与人三观不同,当然对这句话理解也不同。我认为,对儿孙的负出父母长辈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也要看个人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而定。在儿女没长大成人之前,父母对儿女责任,要负责他。但是一但儿女成家,父母就要主动退出,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儿女有困难,父母经济条件尚可,可以支助一些,但是不能全包大揽,若是那样,子女将永远依赖你。至于带孙子,那是天伦之乐,可以带但不能全管。如果身体不允许,那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必竞他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认为当前社会还是适应的。


阳山翁


也对也不对!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来说,你老人家可以不去带孙子,你有钱可以用钱去解决,对于家庭经济不是很好的儿女来说,老人家就是主力军,你不去帮忙带孩子,他们哪有能力请保姆?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存钱,老了又不肯帮忙带孙子,那你生病了,无法生活的时候,你要不要孩子们去管你?感情是相互付出,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当然也有那种没有良心的人渣,老人全身心帮了他们,到老人家老了就不想去尽孝,这种人必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有教养的,有孝心的。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要求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就帮点!特别是出点力是可以的,把钱看紧点,自己老了没有钱那才更惨!


马蓝4


现在的父母,辛苦到老都很正常,现在年轻人要成家立业,都是得花钱,娶媳妇也许就花点父母一生的血汗钱,当然那还不算什么,如果有本事的,自己在父母的抚养下读书成器,最后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娶媳妇,也或者还是有点能力在城市买房生活。但是房价很贵,作为父母的又不能做事不管,还是要为了子女的房子辛苦奋斗到老。

也许只有他们到老了的时候,才能勉强轻松一点,如果还有一口气,谁都是在想着自己的儿孙减轻负担。有能力的情况下,还要帮扶一下他们,所以说,如今的农村父母,也算得上是给儿孙做马牛。

说的简单点娶个媳妇,彩礼花个十多万,父母还得掏,毕竟有谁会自己挣钱给自己娶媳妇,再说换做是女方也不会同意,彩礼钱,当然是父母掏出来的。所以他们为了这个儿子娶媳妇,也就需要更多年来辛苦攒起来。当然这都还不算是,还要房子,随便在城市里面买个房子,作为父母的不多少还是得承担点,十万八万,还是要他们苦几年。

年轻的时候,么有好日子,老了还是苦自日子,谁都在劝他们,“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但是实际上,他们心里更加明白,自己作为父母,其实就是为儿女做马做牛的,运气好的能换个晚年安享,等着子孙满堂,大家都孝顺,如果遇到不孝之子,花了那么多,做牛做马一辈子,最后还落得个孤苦伶仃过日子,那就很伤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