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已經在明斯克吃了教訓的蘇軍,為何在斯摩稜斯克還是一敗塗地?

在進行第一次斯摩稜斯克戰役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德軍已經出現了疲態,反而在這場戰役中德軍的進攻更加凌厲,他們剛剛在明斯克附近包圍殲滅了數十萬蘇軍而自身的損失卻非常輕微,德軍有理由相信蘇軍在中央方向上的抵抗已經被擊垮,他們的士氣空前高漲。事實上在明斯克合圍圈的戰鬥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德軍擔負突擊任務的裝甲集群便已經開始了向斯摩稜斯克的進軍,他們的進攻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停頓,這表明國境線附近的作戰並沒有給德軍的進攻部隊造成嚴重的損失,他們無需停下來進行重組,兩個裝甲集群仍舊具有強大的突擊能力。

顯示原圖

已經在明斯克吃了教訓的蘇軍,為何在斯摩稜斯克還是一敗塗地?


斯摩稜斯克戰役

不同於在明斯克戰役中德軍通過奇襲的優勢迅速擊垮並殲滅了蘇軍西方面軍,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蘇軍遭受重創的西方面軍已經得到了重建,蘇軍也從初期的襲擊中緩了過來,他們將實施更加頑強的防禦。不過這些緊急的措施並不能彌補蘇軍西方面軍在明斯克的慘敗所造成的中央方向上嚴峻的戰略態勢,僅僅在戰爭爆發半個月內,強大的西方面軍便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人員損失達到了驚人的42萬人左右,使蘇軍的戰線上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

已經在明斯克吃了教訓的蘇軍,為何在斯摩稜斯克還是一敗塗地?


蘇軍不得不將位於第二梯隊的戰略預備隊主力投入到中央方向上以重建那裡的防禦,由於時間緊迫,許多部隊尚在趕來的途中,蘇軍計劃利用第聶伯河天險來阻止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但是蘇軍還沒來得及全面加強第聶伯河防線時,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向這一防線發起了進攻,並最終達成了突破。蘇軍在斯摩稜斯克方向組織的防禦非常倉促,集結的兵力也沒有優勢可言,而且有限的裝甲部隊在倉促的反擊中消耗掉了,幾乎不可能阻止住德軍的推進。

已經在明斯克吃了教訓的蘇軍,為何在斯摩稜斯克還是一敗塗地?


從軍事角度來看,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受的損失過於慘重,尤其是機械化部隊和中、重型炮兵部隊,這些數量龐大的重武器是蘇聯在短時間內無法補充的,沒有坦克和火炮的支援,缺乏反坦克能力的蘇軍步兵部隊不可能阻止住德軍裝甲部隊的突襲,在1941年適於德軍裝甲部隊作戰的季節,蘇軍無論怎樣都無法阻止住德軍的進攻,德軍一次又一次的合圍殲滅了蘇軍的重兵集團,這種普遍的現象表明蘇軍的失敗並非其高級指揮官在戰略上的失誤和蘇軍作戰不力所致,完全是戰鬥力上的明顯差距。蘇軍並不適應現代化的機械化作戰,只要德軍保持著良好的機動性,蘇軍就很難應付德軍,直到進入泥濘季節和冬季,德軍的機動性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喪失後,戰爭開始變得較為靜態,蘇軍才開始具備阻止德軍的可能。

已經在明斯克吃了教訓的蘇軍,為何在斯摩稜斯克還是一敗塗地?


1941年的作戰也大規模機動作戰為主,雙方誰也來不及構築堅固的縱深防禦陣地,蘇軍不可能實施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那樣的堅強防禦,而蘇軍直到1943年才適應這種機動作戰,組建了具備縱深突擊能力的坦克集團軍和培養了一起擅長機動作戰的高級指揮官。在此之前,蘇軍在大規模的野戰中是無法與德軍抗衡的,自然也不可能守住斯摩稜斯克,蘇軍既缺乏具備作戰經驗的坦克部隊,也缺乏執行防禦所必需的炮兵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