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兩晉群英譜(四)單騎赴任危難時 獨抗前趙十數年——劉琨

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星空中,耀眼的明星星羅棋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無數的能臣名將,英雄豪傑,文人騷客粉墨登場,演繹著一幕幕引人入勝的歷史活劇。沒有劇本,他們用生命在演出。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被記錄下來,傳承至今。

我是竹沐春風,我是歷史故事的搬運工。

兩晉南北朝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傑出人物層出不窮,他們的故事更是精彩紛呈,竹沐春風將為你娓娓道來。

單騎赴任危難時,獨抗前趙十數年

——吹笳退敵的劉琨

兩晉群英譜(四)單騎赴任危難時 獨抗前趙十數年——劉琨

劉琨像

公元306年,西晉末期,朝廷經歷"八王之亂"後元氣大傷,中原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匈奴人劉淵趁朝局動亂,趁機起兵,於304年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建國(史稱前趙)。為牽制劉淵南下,朝廷派劉琨出任幷州刺史以拒前趙。

話說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今河北無極),祖上乃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就是草鞋皇帝的先祖)。晉初著名的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而著名,且頗具才名,是個文武雙全的人。年輕時,他曾與祖逖交好,二人都有英氣,經常在一起聊人生談理想,夜深了就抵足而眠,清晨聞雞起舞,交情很深。兩人在談論時事時,均頗多感慨,都想在四海鼎沸,豪傑並起的時代有一番作為。

兩晉群英譜(四)單騎赴任危難時 獨抗前趙十數年——劉琨

聞雞起舞

受命赴任

故而當劉琨受命後,沒有任何的猶豫,也沒有等朝廷派兵(朝廷也派不出來),即刻出發。九月,劉琨率貼身部曲從洛陽出發,隻身前往幷州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上任。直到進入晉東南的上黨,劉琨才發現現實很骨感。因為當時幷州郡縣常遭匈奴騎兵攻擊擄掠,人心恐慌,整個幷州僅剩下不滿兩萬戶,到處是盜匪胡騎的蹤跡,自己手裡沒點武裝是絕對只有打道回府。於是就地招募了幾百兵士以便打到晉陽去。

一路走一路打,一路打一路落淚,因為景象實在是太慘了,"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劉琨流著淚給朝廷上表:"……流移四野,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這景象也堅定了劉琨北上的決心。

十二月,終於打到了晉陽。劉琨一看晉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這哪裡還有一個軍事重鎮的樣子,荊棘密佈,斷壁殘垣,雜草叢生,官署多被燒燬,居民寥寥無幾,一片蕭條。怎麼辦?擼起袖子幹唄。安撫百姓,剪除荊棘,收葬枯骨;修飭防務,佈置軍隊,隨時準備抗擊來犯的胡騎;準備糧種,開墾土地,為春耕做準備。小股胡騎時不時地來騷擾,戰場往往就在城門前,連農民下地都必須攜帶武器,隨時準備戰鬥。就這樣一邊生產一邊戰鬥,倒也沒閒著,一年後到307年底,晉陽慢慢地恢復了生氣,流亡的百姓逐漸回來,四下裡又能聽見雞犬之聲了。

所以說,盛名之下無虛士,劉琨的治政能力還是槓槓的,如果在和平時代百分百是個能吏。

吹笳退敵

兩晉群英譜(四)單騎赴任危難時 獨抗前趙十數年——劉琨

吹笳退敵

匈奴人對財富的貪婪如同鯊魚嗜血一般,他們很快集結了數萬軍隊浩浩蕩蕩來到晉陽城下,團團圍困待攻入城中去大肆搶掠。劉琨見此情景知道無法力敵,於是一面下令嚴密防守,一面修書請求援軍。可是四周城池都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派出援軍,幾天過去,晉陽城就陷入了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標準窘況。這種場面的一般結局就是:一、讓士兵飽餐一頓,力戰突圍,各安天命;二、眾志成城,高呼口號,死戰不退,等待團滅。

但是劉琨找到了第三條路,據說是受了"四面楚歌"的啟發,他下令會吹卷葉胡笳的軍士組成一個胡笳樂隊,朝著敵營那邊吹起了《胡笳五弄》。而且必須拉長曲調,讓曲子聽上去既哀傷、又悽婉。白天預演的第一場演奏會就效果極佳,匈奴兵營一陣子騷動。半夜時分,正式演出開始,一片悽婉哀傷的胡笳聲響徹匈奴兵營上空,引發匈奴士兵思鄉情懷大爆發,紛紛泣淚,歸心似箭,一夜之間撤退得乾乾淨淨,這就是著名的"吹笳退敵"典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多看歷史書在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此戰之後,劉琨獲得西晉時期著名音樂家的頭銜是肯定跑不掉的了,而且他的聲名大盛,一時間前來投奔他的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著實不少。但是劉琨自身的侷限性也顯現出來了,那就是長於招撫卻不善於用人,有時一天來了幾千人,而同時離開晉陽的竟也有幾千人。他母親就曾對他說:"你不能駕馭豪傑,如何能成得事業,照這樣下去,我也不免會遭大禍。"老太太的見識實在是高。劉琨的侷限性就註定他得不到人心,力量當然也就強大不起來了,如果晉陽是一個強大的戰鬥堡壘牽制住前趙,洛陽和長安就都不會被攻下,黃河以南的形勢也會大大改善,西晉的國祚也會延長。

終失晉陽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312年,勉強自保了幾年的劉琨連晉陽也保不住了。這年七月,前趙名將劉粲、劉曜奉命領兵來攻打晉陽。劉琨得報,遣將前出拒敵,安排晉陽太守高喬守城。自己則東出井陘,到太行山以東的常山(今石家莊西北)一帶集結軍隊,並向鮮卑拓跋猗盧求救。可以說劉琨的部署四平八穩,沒有任何問題,然而計劃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執行的人。先是他派的拒敵之兵很快就全軍覆沒,前趙軍迅速進抵晉陽城下,太守高喬開門投降,沒有抵抗,直接投降。實在是無語,最重要的兩個崗位的一把手要麼能力不行,要麼品德不行。八月,劉琨聞訊回救晉陽,前趙軍隊以逸待勞擊敗之,劉琨僅率幾千殘兵退回常山。十月,拓跋猗盧以劉琨部為嚮導在晉陽大破前趙軍,收復晉陽後拓跋猗盧卻命自己手下的漢人將領鎮守晉陽,讓劉琨移駐陽曲,劉琨的力量變得更弱了。

兩晉群英譜(四)單騎赴任危難時 獨抗前趙十數年——劉琨

然而,劉琨沒有喪氣,更沒有放棄幷州。既然為政一方,我就一定會為朝廷守牧百姓,死而後已。他在慢慢集聚力量,等待時機。316年二月,機會來了,猗盧部內亂,鎮守晉陽的將領投奔劉琨,劉琨的實力為之一振。然而恰在此時,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此時尚為前趙將領)進攻樂平,太守韓據向劉琨求援。劉琨即率新得兵馬前去,這就犯了兵家大忌。新得之兵尚未歸心,何來戰鬥力?自然一戰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矢志不渝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西晉最後一個皇帝晉愍帝在長安乘羊車、袒左臂、口銜壁、輿櫬(車上裝著棺材)向前趙皇帝劉聰投降。西晉至此滅亡。劉琨眼見大勢已去,與十二月放棄晉陽,北上幽州依靠鮮卑段部。而後派妻侄溫嶠南下建康(今南京)彙報北方情形,並請琅琊王司馬睿即位稱帝。他送別溫嶠時說:"晉祚雖衰,天命未改,我當立功河朔,使卿延譽江南。"這就是矢志不渝啊!劉琨的實力此時幾近於零,卻依然不改"立功河朔"的志向。

318年五月,段部內亂,劉琨慘遭殺害,終年四十有八。劉琨雖然功業未成,卻憑一腔熱血在中原北方獨抗前趙,對於這樣的仁人志士,我們絕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正是有像許許多多劉琨一樣的仁人志士,中華民族才沒有亡國滅種,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記住劉琨:"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