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聯通5G再度護航雷神山遠程會診

在聯通5G網絡和醫療雲平臺支撐下,2月25日上午和下午兩場橫跨武漢、北京和浙江舟山三地共六個會場的新冠肺炎CT遠程會診順利舉行。時隔一天,2月27日下午15時,再度依託聯通5G網絡和醫療雲平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燦茂教授,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醫療隊進行了一場重症病例的遠程會診。此次遠程會診對於跨地域的多學科會診尚屬首次。


聯通5G再度護航雷神山遠程會診


聯通5G再度護航雷神山遠程會診

上海聯通的工程師於會診前夜來到中山醫院進行5G設備調試


聯通5G再度護航雷神山遠程會診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遠程會診現場

聯通5G再度護航雷神山遠程會診

聯通技術人員為遠程會診進行網絡測速


本次遠程會診是針對一位67歲的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會診期間,藉助聯通5G網絡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等特點,CT影像等醫療原始文件在北京、廣州、上海各地間高速傳遞。各位專家能夠清晰研閱,現場給出權威意見,協助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以最快速度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生命之託重於泰山,5G醫療事半功倍

當前,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湖北等重疫地區依然面臨著新冠肺炎患者集中、醫療衛生資源緊張、一線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大等突出問題。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可保證患者在定點救治醫院獲得全國各界專家的診療服務,減少轉診、巡診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交叉感染。

據現場保障此次遠程會診的中國聯通網絡技術人員透露,本次會診在聯通5G網絡環境下傳輸了患者的原始病例和會診畫面語音,會診期間專家的聲音圖像和操作都順暢穩定無時延,病例傳輸快速、無損,充分滿足了會診所需的精確度和流暢度需要。

聯通技術人員也對5G遠程醫療這項“救命利器”作出了介紹,遠程診療雖非新興事物,但隨著技術發展,醫療影像數據越來越多,數據的量級越來越大,因此對網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是順利完成遠程醫療的核心要素。以“5G遠程CT”為例,與普通遠程會診相比,“5G遠程CT”可以接入醫院的PACS系統,把CT、核磁、超聲、各種X光機等醫學影像設備產生的原始數據,通過5G網絡傳輸出去,讓遠程在線的醫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非醫學人士可能不知,一張CT醫學影像的文件往往能夠達到幾個GB,傳輸過程中任何一幀畫面的丟失都可能造成誤診或漏診。此外,像遠程手術等高難度、高精度的操作,不僅需要8K視頻的直播,還需要極低的時延確保安全,這都是非5G網絡而不可能做到的。

獲得聯通5G技術加持的遠程會診技術,不僅能夠實現“CT原圖”共享,還能實現遠程標註等功能。相隔千里的京滬穗漢四地專家,通過5G網絡實時在CT影像上對病灶進行判斷和標記。這也是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中,5G技術結合醫療遠程診療需求完成的最新應用,讓救治突破時空限制,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後盾。

聯通5G抗疫利器 多地數次保障遠程會診

此前,聯通5G網絡已在全國多地數次保障新冠肺炎患者的遠程醫療,為國家遠程醫療隊“前方臨床救治,後方多學科遠程支持” 相結合的科學救治模式提供了紮實的技術保障。

抗疫利刃,央企之責。廣東聯通在大年初一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21個地市30家省級定點救治醫院的遠程醫療接入開通遠程醫療平臺,通過該平臺,在1月29日、2月6日、2月23日,協助鍾南山院士擔任組長的專家組順利進行3次遠程會診,對抗擊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撐。

“贛鄂”聯通,情義相“隨”。2月25日,隨著江西首批8家省直醫院及隨州9家定點醫院逐一遠程接入系統,“江西省對口支援隨州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遠程醫療系統”平臺正式上線啟用。一場特別的遠程會診在南昌和隨州兩地隨即展開,江西省會診專家組坐陣,對隨州5例病例成功進行了首次跨越地域的遠程大會診。該平臺由江西聯通攜手行業夥伴提供系統及設備援助,聯動湖北聯通共同架設完成,實現了“贛、隨”兩地省、市、縣三級醫療資源的全面貫通。

2月27日,與京滬穗漢四地會診進行的同一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進行了一場針對湖北武漢、荊門兩地新冠危重病例的三地聯合會診。杭州、武漢、荊門通過浙江聯通提供的5G網絡和醫療雲平臺實現了三地遠程診療形式,將邵逸夫醫院分佈在湖北不同“戰疫”一線的專家與後方專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湖北7個新冠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

疫情爆發後,最寶貴的醫療資源不是醫療設備,而是經驗豐富的醫學專家。聯通5G在遠程醫療中充分發揮了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的優勢,為集中優勢醫療資源,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聯通將繼續踐行央企社會責任,進一步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支撐各級醫療機構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助力實現疫情的診治順暢及信息的高速流通,全力以赴為阻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