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魯迅老師章太炎的一生


魯迅大家都知道不,是近代中國最大的文豪之一,但你知道他的老師是章太炎嗎?

章太炎出生於1869年1月12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元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章太炎起初跟從外祖父朱有虔學習,自稱:“餘十一歲時,外祖朱左卿授餘讀經,偶讀蔣氏《東華錄》曾靜案,外祖謂:‘夷夏之防,同於君臣之義。’餘問:‘前人有談此語否?’外祖曰:‘王船山、顧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為甚。謂‘歷代亡國,無足輕重,惟南宋之亡,則衣冠文物,亦與之俱亡。’餘曰:‘明亡於清,反不如亡於李闖。’外祖曰:‘今不必作此論,若果李闖得明天下,闖雖不善,其子孫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論耳。’餘之革命思想伏根於此

自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起,章太炎在《國粹學報》上發表若干學術文字,並在東京開設國學講習班,“宏獎光復,不廢講學”。此前,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章太炎與近代古文經學另一重鎮劉師培定交,此後因學術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遂發生被劉師培與妻子何震誣衊叛變事件。又與孫中山、汪精衛、黃興等因《民報》不合,乃由提倡光復轉入專心論學,著有《文始》《新方言》《國故論衡》《齊物論釋》等。其中《國故論衡》為近代學術史上有數之鉅製,開闢了漢語言文字學、經學、文學及哲學、心理學的現代化研究的先河。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又編有《教育今語雜誌》,撰寫若干白話述學著作,以普及學術。

魯迅老師章太炎的一生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北上見張學良;次年,又與馬相伯等聯合發表“二老宣言”、“三老宣言”:“對於當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僅作消極之抵抗,同時更應動員全民族積極收復失地、根本消滅偽國” ,呼籲抗日。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宋哲元進行壓制。章太炎致電宋哲元:“學生請願,事出公誠,縱有加入共黨者,但問今之主張何如,何論其平素。”

12月24日,上海學生北上請願,國民黨加以阻撓,章太炎“對學生愛國運動深表同情。但認政府當局,應善為處理,不應貿然加以共產頭銜,武力制止”。請願學生經過蘇州時,又“派代表慰勞,並囑縣長饋食”。他“瞻顧民族之前途,輒中心忉怛而未能自己”, 臨終前,在《答友人書》中還說:“北平既急,縱令勉力支持,察省必難兼顧。蓋非常之時,必以非常之事應之。令共黨之在晉北者,其意不過欲北據河套,與蘇俄通聲勢耳。此輩雖多狙詐,然其對於日軍,必不肯俯首馴伏明甚”。 儘管章太炎不可能對共產黨有真正認識,但他對共產黨的堅持抗戰、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還是覺察的。儘管章太炎晚年的行為也有使人失望之處,卻仍保持了愛國主義晚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魯迅老師章太炎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