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韓國疫情到底多嚴重?社會緊張嗎?能控制住嗎?駐外記者告訴你真實情況

最近,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迅速增加,在一週多的時間裡突然從30例迅速破千。尤其隨著首爾居民不聽市長勸阻繼續集會、大邱市民排隊買口罩等視頻在國內社交平臺上刷屏渲染,韓國的疫情形勢迅速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韓國的疫情形勢是以第31例病人出現為轉折點的,涉及大邱、慶尚北道和韓國新天地耶穌教。對此,國內媒體已有很多非常詳細的報道,筆者在此不再贅述。今天主要想談一談韓國疫情的具體形勢、中國經驗可否被韓國照搬。

疫情嚴重嗎?

答案是:嚴重,但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麼嚴重。

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月26日,韓國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261例,治癒24例,死亡12例(1人為蒙古籍)。韓國國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178.6萬。這樣的病例數對於韓國來說,乍一看很嚴重,但這只是總體數據,我們還需看具體數據。

韓國行政規劃分為17個市、道,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和省。目前,韓國的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大邱市和慶尚北道,其餘15個市、道加一塊只是“零頭”。26日公佈的1261例確診病例中,大邱和慶尚北道佔1027例,佔比81.4%。其他地區的確診病例數分別為:首爾市49例,京畿道51例,仁川市3例,釜山市58例,慶尚南道34例,蔚山市4例,江原道6例,忠清南道3例,忠清北道5例,世宗市1例,大田市5例,全羅北道3例,光州市9例,全羅南道1例,濟州道2例。

另外,新增病例數也是考察疫情擴散速度的依據之一。大邱和慶尚北道近來每天的新增病例數都有兩三百例,其他地區大部分時候都維持在個位數的水平或零增長。

1月19日,韓國出現了第一例確診病例,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第31例病例出現後的疫情大規模蔓延也已持續了11天。目前,韓國大部分地區的確診病例數維持在這個水平,說明疫情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大肆蔓延。

打個比方,大邱慶尚北道之於韓國,就像武漢之於中國。這兩個地方穩住了,韓國疫情也就穩住了。

韓國疫情到底多嚴重?社會緊張嗎?能控制住嗎?駐外記者告訴你真實情況

圖為2月26日韓國全國疫情圖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能否把疫情蔓延控制在大邱和慶尚北道範圍之內、大型集會或人員聚集能否被徹底制止、民眾能否自覺在家隔離並積極配合抗“疫”、佔韓國一半人口的首都圈疫情形勢是否惡化等。韓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副本部長金剛立表示,大邱地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病例規模較大,若不能有效阻斷社區傳播,疫情很可能擴散至全國。

換句話說,韓國大部分地區目前還不是重災區,但未來面臨的威脅還是不小的。

韓國社會緊張嗎?

答案是:比之前更為緊張,但未陷入全國恐慌。

前幾天,網絡上出現了關於很多韓國人乘飛機前往青島避難的報道。筆者當時看後覺得邏輯上說不通。一方面,韓國社會還沒緊張到這個地步。另一方面,很多國家尚未出現疫情,其中有些還對韓國免籤,但並沒有消息顯示韓國人大量前往這些國家。如果去青島,不僅須持有簽證,還得面臨丟掉國內工作和去了中國沒地方住的窘境。

後來經筆者瞭解,中國駐韓使領館受理的簽證申請數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尤其是臨近大邱和慶尚北道的中國駐釜山領事館受理數量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從韓國乘機赴華的人員中,主體仍是中國人和在華工作的韓國人。

倒是韓國社會緊張情緒出現得非常早。在1月下旬韓國剛出現兩三例疫情的時候,韓國就出現了口罩搶購潮。筆者在韓國是大年初一第一次看到有人戴口罩的,但當時戴口罩顯得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可是,沒過兩天街上大多數人都戴上了口罩,各個單位、公共設施裡也都設置了免洗消毒液。而且,從1月底開始,韓國藥店、商店、網店就出現了口罩斷貨現象,口罩價格也越來越高。當時,口罩價格暴力拉昇、囤積居奇和投機倒把的新聞紛紛登上韓國各大媒體,韓國政府還為此緊急採取了打擊措施。

筆者當時也在網上好幾個商家訂購了口罩,但下單付款成功後卻都被商家紛紛取消了訂單。去藥店買,也得碰運氣,有的早已售罄,跑了好幾家才買到一些。所以,國內網友在新聞裡看到的大邱民眾排長隊搶購口罩場面,估計也只能在大邱才能看到。畢竟韓國其他地區的店鋪根本沒這麼多口罩賣給大家,自然也不會出現排隊的場面。

韓國疫情到底多嚴重?社會緊張嗎?能控制住嗎?駐外記者告訴你真實情況

圖:很多韓國藥店門口都貼出了“口罩售罄”的告示(白雲飛攝)

後來,韓國國內確診病例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都處於緩慢增長狀態,還曾出現過連續多天無新增病例的情況,緊張氛圍也隨之有所消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摘掉口罩,心態平穩起來。

至2月中下旬,疫情在大邱和慶尚北道大規模暴發,人們對疫情是否外流也心裡沒底。2月22日,來自韓國各地的人們又在首爾組織了一場大型集會。一時間,韓國民眾又重新緊張了起來,幾乎都戴上了口罩,減少外出。

筆者有位朋友前段時間曾說“疫情不嚴重,他本人出門從來不戴口罩。”本來我們約好下週一(3月3日)起吃飯,但昨天(2月26日)卻突然打來電話說:“要不咱們的飯局往後延一延吧?等疫情穩定了再見。希望疫情趕緊結束。”

韓國疫情到底多嚴重?社會緊張嗎?能控制住嗎?駐外記者告訴你真實情況

圖:首爾明洞的韓國人和外國遊客全都戴上了口罩(白雲飛攝)

能否複製中國經驗?

答案是:難度很大。

其實,韓國政府已經採取了非常多的應對措施,而且反應速度也比較快。例如,將疫情預警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嚴重”級別;將大邱和慶尚北道指定為傳染病特別管理地區;關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到訪場所;向新天地耶穌教索要信徒名單,對全國新天地耶穌教信徒實行全體健康檢查;首爾市、京畿道等地方政府相繼宣佈關閉當地新天地耶穌教相關設施;首爾市還宣佈禁止在光化門廣場、首爾廣場、清溪川廣場等地舉行集會等。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防疫措施能否有效落實。韓國特殊的政治生態、近現代歷史、固有社會氛圍決定了韓國難以出臺一些具有強制性的防疫措施,很多時候防疫需要依靠老百姓的自覺性。例如,眾所周知,管控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抗擊疫情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但對於需要在自家隔離的人群,韓國採取的是“勸誡”方式。即勸誡在家自行隔離,自行查體,相關機構會每天打電話詢問健康狀況。對於是否真的自我隔離、彙報的健康狀況是否屬實,很難以求證和監督。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針對與第31例病例共同參加禮拜的1001名信徒採取了居家隔離措施,並通過電話確認這些人員是否出現症狀,但其中396人未能取得聯繫。再如,韓聯社26日報道稱,大邱一對70多歲夫婦因曾與第31例病例密切接觸和間接接觸,被採取自家隔離措施。但是,這兩人卻私自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先後前往江原道春川市和京畿道南揚州市,到訪過自己女兒家、高速客運站、當地超市、藥店、菜市場等。逗留四天後在南揚州市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這僅僅是列舉兩個事例,對於數不勝數的自我隔離群體來說,到底有多少人嚴格執行了隔離,防疫部門是很難掌握的。

其次,韓國社會面對疫情能否形成統一共識。韓國在抗“疫”問題有些複雜,它不完全是公共衛生問題,某種程度上是政治問題。韓國政界、媒體、大多民眾都有非常鮮明的進步派與保守派之分。另外,韓國有三大選舉——總統大選、國會選舉、地方選舉。每逢選舉前夕,韓國各界都會展開激烈論戰。今年4月15日,韓國將迎來國會選舉,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成為了唯一論戰焦點。從近期韓國媒體的報道來看,韓國採取了哪些抗“疫”措施、沒采取哪些措施、採取的措施是否恰當有效,甚至說話用詞等非常細節的問題,都會在韓國各界引發強烈反響,也會在各界形成了相互牽制的局面。例如,從很多中韓媒體報道中可以瞭解到,首爾市曾宣佈禁止大型集會,以防疫情蔓延。但2月22日,首爾光化門還是出現了大規模集會。主辦方表示今後每週末還會繼續組織集會。所以,今後還需觀察韓國社會面對日趨嚴峻的疫情,能否先暫時放下個人見解,形成合力,共同抗擊疫情。

第三,舉全國之力支援疫區比較困難。中國抗擊疫情時,是舉全國之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迅速新建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迅速將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全國各地派遣醫療隊、送物資送食物,馳援武漢。但是,韓國醫用物資要麼依賴進口,要麼依賴進口原材料生產,食品也大量依賴進口,國內醫療機構基本都是私立機構,新建醫院或大量徵調人力、物資也不甚現實。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前段時間,日本對華捐助時,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曾火遍國內社交網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則是一位韓國友人對華捐獻時引用的詩句。

2015年,韓國曾深受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困擾。當時,中國給予了韓國很多幫助。今年在中國疫情嚴峻之時,韓國政府和諸多企業、研究院、民間機構也給予了中國很多援助。中韓兩國已經形成了面對疫情時互幫互助的良性循環。前不久,首爾市長樸元淳專門拍攝了鼓勵中國抗“疫”的視頻,提及“2015年北京對首爾給予了幫助,現在輪到首爾回報了。”

眼下,儘管韓國疫情形勢嚴峻,但韓國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努力抗爭。病毒不分國界,抗擊疫情尤其需要全球團結起來。其實,隨著中國對外交往增多,中國與包括韓國在內的多國都往來密切。只要大家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戰勝疫情的決心,大家的生活肯定會早日迴歸正軌,早日迎來戰勝疫情的喜訊。(經濟日報記者:白雲飛文案/策劃:割羅卜工作室 徐胥 原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