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大光華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過財富管理,獲得穩穩的幸福?

提到“財富管理”,很多人會誤以為就是簡單的“投資理財”,或者只有高淨值人群才需要做的事。

而實際上,財富管理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需要做的,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財富管理,購買房產也是財富管理;

●銀行儲蓄是財富管理,購買保險也是財富管理;

●海外留學是財富管理,購買體檢套餐是財富管理,規劃養老也是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是“用好、管理好手中的財富,最終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切實提升生活品質和人生滿足感,獲得穩穩的幸福。

清代陳澹然在《寤言》·卷二 《遷都建藩議》一文中有一句讓人醍醐灌頂的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大局觀”的重要性,體現出了一個人做事的格局。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李教授則用這句話來形容財富管理中的"大局觀“:財富管理在意的不是當下或一時投資的得失,而是做好

長遠的人生財富規劃,讓自己和家庭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的未來更有信心,也更有安全感

那麼,普通人應該如何做好長遠的“財富管理”,獲得穩穩的幸福感?

今天,小悠和你分享金李教授在他的新書《與財富同行:金李財富管理通識課》中的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金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講席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佛商學院金融教授兼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執行理事,現兼任牛津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終身教職正教授兼博導),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

1 認識財富管理的底層邏輯

什麼是財富?

現金、房子、股票、債券是財富,它們是物質財富,屬於有形的財富;創造力、企業家精神、人際關係也是財富,它們是精神財富,屬於無形的財富

現金可以直接用來購買東西,股票、投資性房地產等則可以在未來變現,從而實現購買力,甚至是變現為創造力、人際關係等無形財富。

所以財富既是現在具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未來購買力的儲備

而財富管理則是

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滿足當期需要,並且保有和提升未來的購買力

對於個人來說,財富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如何分配和利用好自己手裡的資源和收入,實現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目標,最終獲得人生最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生命週期理論

意大利裔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弗蘭科·莫迪利安尼在他提出的“生命週期理論”中指出,人在以效用最大化原則合理分配一生的收入和消費時,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人生滿足感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根據他的生命週期理論,人的一生可以劃分為3 個階段——依賴期、成熟期和退休期

●依賴期對應的是人從出生到成長為青少年這個階段——在此階段,大部分人都還在求學、成長,一般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

●成熟期對應的是人的青年、中年時期——在此階段,人們開始工作,擁有收入,隨著事業的上升和家庭的建立,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並逐步達到一生中的頂峰;

●退休期,顧名思義是指退休之後的那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人們開始靠此前積累的財富和退休金生活。

由此可見,一個人一生的財富積累狀況隨時間變化呈駝峰式:年輕時的財富很少甚至為負數;中年時期的財富積累逐步提升,直至退休前財富達到頂峰;退休之後,財富開始逐步減少

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的一生中,獲得最大滿足感的路徑是讓消費模式儘可能地呈現平緩且略微向上的形態

從需求金字塔到財富金字塔

在現實中,我們人生中每一個時間點都會面臨有限預算無限需求之間的矛盾。

想要平衡“預算”和“需求”的關係,我們需要熟知自己的需求。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把人類的需求劃分了金字塔一樣的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實際上,這裡每個不同階段的需求對應著一個人在財富管理中的需求階段: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對應溫飽階段;

●社交和尊重需求對應小康階段;

●自我超越需求,對應富裕階段。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同理,個人和家庭也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財富需求,運用金字塔形式搭建不同的財富管理方案,即“財富金字塔”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上圖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財富金字塔的圖,把人的各種需求和相應的資產做了對照。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需求,對應不同的財富管理方式。

同時,在家庭資產配置中,標準普爾家庭象限圖也是一個常見的參考工具。

標準普爾家庭象限圖將家庭資產分為 4 個賬戶,分別是:存著要花的錢、保命的錢、保本升值的錢和生錢的錢。這 4 個賬戶的作用不同,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相關研究顯示,通過合理配置 4 個賬戶的資產,可以保證家庭財富長期、穩健地增長。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2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是做好財富管理的前提

在做好財富管理之前,我們要形成正確的財富觀。

首先,財富管理是長跑而不是短跑,是伴隨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一生的旅行,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第二,財富管理並不能只看收益率。財富管理是長線投資。一次投資或短期投資的成功或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10 年、20 年乃至更長時間段裡財富的總收益和總積累。財富管理是伴隨人一生的投資行為,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停止管理財富,更不能因為股票投資在一個月內獲得 20% 的收益就洋洋得意,而看不上年化收益率 5%、投資週期為 5~10 年的投資機會。

第三,財富管理應該是全局,而不是一時的佈置,購買單個產品對不是財富管理。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3 用不同方式管理1000元,

45年後收益相差兩萬多倍

“複利”有著“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的魔力,做好財富管理,我們需要與時間做朋友。

有這樣一個例子:

假設一個人20歲時在銀行存入1000元,一直存到65歲,這筆錢最後會變成多少?

●如果按銀行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0.35%計算,1000塊變成1170塊;

●如果存定期,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3%,1000塊變成3781;

●如果交給巴菲特幫你管理,巴菲特(1965-2009)年化收益率20.46% ,1000塊會變成434萬元。

這就是“複利”的魔力。

巴菲特曾說,人生財富的積累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4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投資組合理論”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首次提出,而威廉·夏普極大地推動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實際應用。這個理論概括起來就是:“不要將你的雞蛋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強調了分散風險的重要性。比如,你不能把手裡的資金全部用來買房或者購買同一只股票。

財富管理的第一原則是安全。“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最大的好處是將風險分散化,即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當 A 產品虧錢時,B 產品可以賺錢。在成熟市場中,一個充分分散風險的資產組合往往包含 30 只以上的股票。

財富管理是全局配置,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收益率作為唯一指標,而是需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從而解決在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階段追求更低或者更高投資回報的問題,最大化地提升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參考文章:

《金李:中國人為什麼要進行財富管理》

《金李:中國人如何進行財富管理》

想獲得更多財富管理乾貨知識,推薦大家閱讀金李老師的新書——《與財富同行:金李財富管理通識課》。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在這本書裡,你還會獲得:

●投資的底層邏輯;

●定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財富管理方案的方法論;

●可靠的財富管理機構推薦;

●如何規避財富管理的風險

……

金李教授結合自己20多年的研究經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我們講解財富的本質和邏輯,書裡各類財富工具原則和運用方法。

每個人都應該讀的財富管理科普讀本

獲得穩穩的幸福

《與財富同行:金李財富管理通識課》

限時5折

北大光华教授金李:普通人如何通过财富管理,获得稳稳的幸福?

未來財富管理知識

更新財富觀念

找準理財姿勢

金李老師讓你不再為錢所困

一鍵直達財富管理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