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餐後血糖經常超過10,不知怎麼辦?

導致餐後高血糖的8個原因

1早上體內升血糖激素分泌升高

餐後血糖經常超過10,不知怎麼辦?


我們體內降糖激素主要是胰島素,升糖激素卻很多: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

其中糖皮質激素分泌有“晝夜節律”,早上8點分泌最多,下午漸漸下降,至午夜零點最低。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是交感神經興奮後分泌的,清晨交感神經開始興奮,分泌增加,夜間交感神經活動受抑制而分泌減少。

在升糖激素的強大作用下,早餐後即使不吃飯,也會血糖升高。這也是為什麼早餐前降血糖藥物用量最大的原因。

2胰島素抵抗或分泌障礙

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胰島素分泌的快速反應消失,或分泌高峰延遲到餐後3小時,與食物來源的糖吸收不一致,不能及時把吸收的糖處理掉。

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胰島素不能產生效果;胰島細胞對葡萄糖不敏感,不能及時釋放胰島素。

3情緒波動

日間為瑣事煩惱,或心情不快,或害怕血糖高等緊張、焦慮情緒,可引起糖皮質激素、交感神經興奮等,導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最終導致餐後血糖升高。

4活動過少

糖尿病治療的重點,是“邁開腿,管住嘴”,這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很多人不能堅持“邁開腿,管住嘴”,餐後缺乏運動,出門坐車多走路很少,也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5藥物對血糖的影響

餐後血糖經常超過10,不知怎麼辦?


口服藥物失效:口服降血糖藥物中,磺脲類藥物可以有原發性或繼發性失效。

胰島素注射劑量不當:胰島素的劑型、劑量選擇不正確,可直接影響餐後血糖;或胰島素劑量過多,導致低血糖發生,引發反跳性高血糖。

給藥時間不對:口服藥物的給藥方式或時間不正確,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和注射時間不正確,都是影響餐後血糖的原因。

使用某些影響血糖的藥物:如利尿藥、皮質激素、避孕藥、抗菌素等,可影響血糖變化,導致餐後血糖升高。

6飲食結構不合理

有不少患者喜歡吃泡飯、粥、爛糊面等食物,這些食物吸收快,更易引起餐後血糖迅速升高。

進食過多,超過每天需要的熱量,食物中的糖分大量吸收;或副食中澱粉含量太高,如以土豆、芋頭、淮山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為菜,勢必造成每餐的熱量超標,導致餐後血糖升高。

7加速胃腸蠕動的藥物

某些藥物可加速胃腸蠕動,促進胃腸道消化和吸收,如嗎叮啉,健胃消食片等。

8肝腎功能不全

肝腎功能不全時,常出現空腹低血糖,餐後高血糖,與胰島素代謝障礙有關或與肝糖原代謝有關。

如何管理好餐後血糖

餐後血糖經常超過10,不知怎麼辦?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堅持飯後運動;不進食稀飯、湯泡飯、糊狀食物等;建議進食混合餐,減慢食物在胃內的排空速度;調整好心態,減少情緒對血糖的影響。

口服降血糖藥物可以發生繼發性失效,應及時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最好聯合用藥。必要時改用胰島素治療。注意其他藥物與降血糖藥物聯合使用時的相互影響。

3.慎重使用對血糖有影響的藥物

選擇下列藥品治療其他基礎疾病時,應該注意對血糖的影響,如利尿劑中的噻嗪類、吲達帕胺類、速尿等;避孕藥;甲狀腺激素;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

對正在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友,應該找專科醫生,重新調整治療方案,如在原有劑量基礎上,加大用量,去除高糖毒性。

更換胰島素劑型,如諾和銳30改為諾和銳50,增加速效胰島素比例,便於很好的控制餐後血糖。

直接使用速效胰島素:如對肝腎功能衰竭的,直接使用速效胰島素,可防止空腹低血糖。

5.掌握藥物的給藥方式和給藥時間

口服藥物:促胰島素分泌劑餐前服; a-糖苷酶抑制劑餐中嚼服;二甲雙胍餐後服;a-糖苷酶抑制劑和格列奈類藥物主要控制餐後血糖,是餐後血糖高的首選藥物。

注射胰島素:預混胰島素注射前必須搖勻,動物胰島素和人胰島素必須注射30分鐘後才能進食。注意胰島素的注射方法。注意胰島素的保存。

6.警惕低血糖後的高血糖反應

有些病友,因飲食不規律,藥物使用不當,可發生低血糖。低血糖後,由於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

飲食規律,原用胰島素劑量不變,空腹血糖控制好,應監測餐後1小時血糖,看有無低血糖反應,當出現低血糖後,人體會自動調動升血糖激素,使血糖升高,這時應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方案。

面對餐後血糖高,你知道怎麼辦了嗎?


大糖醫是一個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臺,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醫院專業內分泌醫生,幫助廣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遠離併發症。關注大糖醫微信公眾號,或在蘋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載“大糖醫”,瞭解更多糖尿病資訊,獲得醫生專業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