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時也、命也、運也。

晚清為解決財政危機實施了捐官制度,花錢就能當官,一般都品級不高,但有個縣令吳棠卻花了區區300兩銀子就買到了一個一品封疆大吏,這官是誰給的呢?

聖旨到

1861年的一日午後,大清國徐海道員(正四品,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一把手)吳棠正端坐家中批閱公文,猛然間書房的門被咣噹一聲撞了開,師爺急急忙忙地闖了進來。吳道員被驚得一愣,心想這師爺平時持重穩妥,為何今日如此的這般莽撞?未等他開口,師爺拿著手帕的手也顧不得擦試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急急道:老爺,快快,皇上的聖聖旨到了。平時口齒伶俐的師爺竟然也口吃了起來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吳棠一聽也驚出了一身冷汗,他一個剛剛履職不久的四品道員,平時都是總督、巡撫保舉轄制的,何來天子垂青給他下旨?急忙地擲下筆墨,招呼下人穿好朝服,三步並作二步朝前廳去了。由於事起突然福禍未知,到了前廳看到宮裡宣旨的太監總管,未及寒暄便如履薄冰地跪了下去。

聖恩隆寵

總管李蓮英見前面有人跪下,問道:來者何人?可是徐海道員吳棠?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打開聖旨宣道:"<strong>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徐海道員吳棠,宣勞戮力,鎮守巖疆,夙篤忠貞,克攄猷略。升為從二品江寧布政使,署理漕運總督。

<strong>著吳棠於屬員中,揀擇妥員,無論道、府、州、縣,出具切結考語,奏請補放,不必拘定資格,總以民情愛戴,才能勝任為要。亦不必循例會同督撫題請,以期迅速。倘所保之員,不能得力,朕惟吳棠是問。欽此。"宣完謝恩後,李總管趨前扶起了吳棠,略事寒暄,照拂了幾句便打道回京去了。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吳棠此時如在夢中,從四品的徐海道員到從二品的江寧布政使這可是升三級啊。從聖旨中"宣勞戮力,鎮守巖疆,夙篤忠貞,克攄猷略。"來看自然是褒獎他擊退捻軍守城的功勞,但他此前已從一個七品的清河縣令因此功補了從四品的徐海道,已是破格提升的大恩了,這又是哪般的論功行賞呢?

再者二品江寧布政使保舉的人都要經過巡撫、總督批准,實際上是沒有什麼人事權的。聖旨中他所保薦的官員"不必拘定資格,總以民情愛戴,才能勝任為要。亦不必循例會同督撫題請,以期迅速。"明言

不必經過督府批准,自己就可直接保薦,這就是授予了全權的人事權了。

至於最後的這句"倘所保之員,不能得力,朕惟吳棠是問。欽此。"就更耐人尋味了,這分明是主子對寵溺的家臣的口吻,想想自己一介平民出身與當今的同治小皇帝並沒有什麼交集啊。這又是哪門子的天降大運呢?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善舉得善報

原來吳棠不知道的是他早年的一樁善舉,才有瞭如今的好運氣

八年前,吳棠在清河任縣令期間。一日,故友劉姓道員過逝,其子扶其父靈船路過清河縣境,通知了吳棠。吳棠差手下包了300兩的奠儀送過去。那時對於一個年俸百兩的知縣來說,300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結果手下人拿回的謝帖竟然是兩個女子的。

吳棠心知定是送錯了。原來道員惠徵自打因太平軍攻城而臨陣脫逃被革職後,鬱鬱寡歡終於病逝。兩個女兒押著靈船北上,剛巧與劉姓道員的兒子遇在一處。下人沒有細細盤問就把銀子送了過去。當時兩女子船到清河盤費已所剩不多,正愁眉不展間,得故人相助,自是歡喜。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吳棠生性豁達,並沒有因此而怒斥下人,在瞭解了實情後,又包了300兩銀子給了友人之子,祭拜完又來到惠徵女兒的船上也拜了拜。還以故友長者的身份叮囑了這兩個女子一番。吳棠不知道的是這兩個女子中大姐進京選秀被咸豐看中,倍受恩寵,咸豐死後,作為同治帝的生母垂簾聽政,成了後來的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后。慈禧掌權後,記得吳棠在家族困頓之時的相助,便以同治的名義擬了上面的聖旨。

勤勉的吳棠

相比晚清的"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治亂之世,吳棠應該還算個好官。1813年,吳棠生於安徽明光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白天務農,只有晚上休息的時候才能讀讀書,但因家裡用不起煤油,只好就著月光苦讀。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家族中也沒有什麼達官顯貴的親友提攜,全靠著遠超常人的毅力和不錯的天賦,筆耕不輟,終於在27歲的時候中了舉人。中舉後出身貧寒的吳棠沒有如范進一般的瘋掉,而是清醒意識到自己無門無路,又需補貼家用,便放棄了進一步考取進士的仕途通達之路。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36歲的吳棠參加了朝廷專門為有舉人功名但無官職在身的人所舉辦六年一次的舉人大挑的選拔考試。順利通過併名列一等,被委以桃源七品知縣。吳棠很滿足,在任上克勤克儉,桃源被治理的井井有條。兩年後,調任清河知縣。令他沒想到的是在清河任內無意間資助了後來的慈禧。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慈禧

慈禧生於1835年,父親惠徵為滿族正藍旗人。入宮後,被咸豐封為懿嬪,後生了同治帝,封為貴妃。咸豐死後,兩度垂簾聽政。是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的實際掌控人。由於晚清的喪權辱國,歷史上的評價負面居多,但實際上頗具政治能力,在那個國弱民窮的大背景下,難有作為。

小縣令送錯銀子給一女子,卻從縣令升至封疆大吏,女子何等來頭?

慈禧身為兩宮皇太后,受百官朝拜,萬民崇仰,對自己自然是十分看重的。加之權力慾又極強,其內心一定認為大清沒有什麼都不要緊,沒有她慈禧可是萬萬不行的。在中日甲午戰爭的危急關頭,日本皇室都在節衣縮食,慈禧竟然還忙著她的六十壽辰。

慈禧曾說過:誰讓我一時不舒服,我就會讓他一世不舒服。可見她雖然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內心卻是極為自私自利的。相應的對於吳棠這個在某種程度上足以影響到她一世舒服的人,她也是會知恩圖報的。就在吳棠連升三級任江寧布政使後的第三年,升任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後轉任四川總督、成都將軍,

終成封疆大吏,以善終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